专题21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第02期)【2022年全国各地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1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第02期)【2022年全国各地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6 10:17: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全国各地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02期)
21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考点90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2022年江苏盐城)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它体现了中古西欧社会的分工。在中古西欧社会基督教会统治之下,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所以其中“僧侣”来自于基督教,而非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考点91 西欧庄园
1.(2022年湖北黄冈)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表明庄园里的东西是自给自足的,D项正确;庄园配备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不能说明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排除A项;工商业的发展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西欧庄园在9世纪到11世纪之间,资本主义萌芽13—14世纪才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92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2022年海南)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
A.庄园的流行 B.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C.大学的兴起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再结合所学,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12世纪大学兴起,属于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C项正确;中世纪城市发展从10世纪开始,庄园的流行9世纪就开始了,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形成在8世纪,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从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93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2022年福建)“《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A.编纂背景 B.适用范围 C.具体内容 D.历史地位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D项正确;东罗马帝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背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是《查士丁尼法典》的适用范围,《查士丁尼法典》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等内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A.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B.标志“种姓制度”的建立
C.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鉴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可知,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鉴,D项正确;材料中“《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没有涉及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排除A项;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与罗马无关,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与西罗马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2年江苏泰州)东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有一位皇帝叫查士丁尼,他组织编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们被统称为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全》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东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有一位皇帝叫查士丁尼,他组织编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再结合所可知,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撰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这四部法律被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B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排除A项;《权利法案》是英国的法案,排除C项; 《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94 古代日本
1.(2022年湖南长沙)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次老师,即古代的中国和近代的西方。其中向古代中国“拜师学艺”指的是
A.柏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日本古代向唐王朝学习实行了大化改新,B项正确;伯利克里改革是古代雅典城邦的改革,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是近代俄国的改革,排除C项;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年黑龙江大庆)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六百四十六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是指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指的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因此年为大化元年,故大化改新,A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彼得一世在17世纪末进行的一次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B项;废除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俄国在亚历山大二世领导下进行的一次改革,使得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C项;明治维新是日本1868年进行的改革,此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2年黑龙江绥化)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改革是
A.农奴制改革 B.明治维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大化改新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再结合所学,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推行改革,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改革的内容在政治上是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大化改新后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D项正确;农奴制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的,排除AC项;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故选D项。
考点95 阿拉伯帝国
1.(2022年辽宁盘锦)因地处欧亚之间,他们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他们传入欧洲。“他们”是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古印度人 D.阿拉伯人
【答案】D
【解析】根据“他们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他们传入欧洲”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承担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任务的是阿拉伯人,D项正确;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文字是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不是古埃及人、苏美尔人和古印度人,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022年湖北江汉、潜江)这部著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相传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少女,自愿嫁给生性残暴的国王山鲁亚尔。她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每每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刚好天亮。国王想听完故事,不忍惩罚她。就这样过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头偕老。因此它又名《一千零一夜》。据此判断,这部著作是
A.《格林童话》 B.《天方夜谭》 C.《源氏物语》 D.《哈姆雷特》
【答案】B
【解析】《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B项正确;《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搜集整理的民间传说、童话故事集,排除A项;《源氏物语》是由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排除C项;《哈姆雷特》是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贵族黔东南)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主要可以了解
A.古埃及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古希腊文化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生活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体现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继承,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4.(2022年湖北荆州)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A.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B.创造灿烂的文学成就
C.创造辉煌的医学成就 D.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答案】D
【解析】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可知,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沟通了东西方文化,D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阿拉伯人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并没有体现阿拉伯人自身的数学、文学或医学成就,排除ABC项。故选D项。
5.(2022年重庆A卷)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
A.创造出了完整的代数学 B.莫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建立并完善了民主政体 D.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答案】D
【解析】【考查点】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文明成就【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帝国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都进行了侵略扩张、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D项正确;阿拉伯人创造出了完整的代数学,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就实行封建专制,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2年吉林)请列举古代世界的三大宗教。
【答案】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此三种宗教之所以能成为前三大,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各自被一部分国家列为国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伊斯兰教在中亚、西亚和北非一些国家、佛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
7.(2022年山东临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何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019年12月)
材料二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城唐军被调回内地,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到了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吐火罗叶护与西城九国首领来朝,请求“助国讨贼”,肃宗派他们赴朔方行营效力。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三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总之,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夹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唐朝最终被朱梁政权取代。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21年12月)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八世纪中期),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时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疆域最大?它把中国的哪些重大科技成就传入了欧洲?
(3)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答案】(1)史实: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朝被朱梁政权取代。特征:唐朝前期呈现出繁盛景象,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逐渐灭亡。
(2)阿拉伯帝国。造纸术、指南针、火药。
(3)要具有忧患意识,学会居安思危;要勤政爱民,反对腐败;要注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避免发生战乱;要重视科技发展,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要务力维护国家的统一;要善于学习,加强交流;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史实是:唐朝对外交往频繁;依据材料二的“到了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吐火罗叶护与西城九国首领来朝,请求‘助国讨贼’,肃宗派他们赴朔方行营效力。”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史实是:安史之乱;依据材料三的“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唐朝最终被朱梁政权取代。”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史实是:藩镇割据;唐朝被朱梁政权取代。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是:唐朝前期呈现出繁盛景象,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逐渐灭亡。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它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3)综上所述,我能从中得到的有益的历史启示是:要具有忧患意识,学会居安思危;要勤政爱民,反对腐败;要注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避免发生战乱;要重视科技发展,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要务力维护国家的统一;要善于学习,加强交流;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全国各地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02期)
21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考点90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2022年江苏盐城)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考点91 西欧庄园
1.(2022年湖北黄冈)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考点92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2022年海南)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
A.庄园的流行 B.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C.大学的兴起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考点93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2022年福建)“《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A.编纂背景 B.适用范围 C.具体内容 D.历史地位
2.(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A.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B.标志“种姓制度”的建立
C.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鉴
3.(2022年江苏泰州)东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有一位皇帝叫查士丁尼,他组织编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们被统称为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全》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考点94 古代日本
1.(2022年湖南长沙)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次老师,即古代的中国和近代的西方。其中向古代中国“拜师学艺”指的是
A.柏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2.(2022年黑龙江大庆)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六百四十六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是指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3.(2022年黑龙江绥化)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改革是
A.农奴制改革 B.明治维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大化改新
考点95 阿拉伯帝国
1.(2022年辽宁盘锦)因地处欧亚之间,他们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他们传入欧洲。“他们”是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古印度人 D.阿拉伯人
2.(2022年湖北江汉、潜江)这部著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相传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少女,自愿嫁给生性残暴的国王山鲁亚尔。她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每每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刚好天亮。国王想听完故事,不忍惩罚她。就这样过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头偕老。因此它又名《一千零一夜》。据此判断,这部著作是
A.《格林童话》 B.《天方夜谭》 C.《源氏物语》 D.《哈姆雷特》
3.(2022年贵族黔东南)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主要可以了解
A.古埃及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古希腊文化
4.(2022年湖北荆州)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A.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B.创造灿烂的文学成就
C.创造辉煌的医学成就 D.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5.(2022年重庆A卷)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
A.创造出了完整的代数学 B.莫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建立并完善了民主政体 D.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6.(2022年吉林)请列举古代世界的三大宗教。
7.(2022年山东临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何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019年12月)
材料二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城唐军被调回内地,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到了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吐火罗叶护与西城九国首领来朝,请求“助国讨贼”,肃宗派他们赴朔方行营效力。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三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总之,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夹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唐朝最终被朱梁政权取代。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21年12月)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八世纪中期),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时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疆域最大?它把中国的哪些重大科技成就传入了欧洲?
(3)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