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课件(共37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沁园春·雪》课件(共37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6 07:18:20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沁园春·雪
新知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你记得哪些写雪的诗句?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也是咏雪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博大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理解诗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4.诵读、背诵诗歌。
新知讲解
毛泽东(1893 — 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有许多大磅礴的诗作,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诗词》等。
题解 : 沁园春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以此得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其中我们熟悉的用“沁园春”填词的有《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1945年公开发表。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抗日前线,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 雪》。
沁园春 惟余莽莽 分外妖娆
红装素裹 竞折腰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射大雕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qìn) ( mǎng ) ( fèn ) ( ráo )
(guǒ) ( jìng ) (sāo)
( hán ) ( diāo ) ( shǔ )
( zhāo )
注音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读准节奏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2、作者以“望”统领哪几句,都望到了什么?
3、上阙中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虚景?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
6.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品读课文 思考:
上阕
1.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了祖国幅员的辽阔,也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2.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让人联想到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非常富有美感;
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更显得神采飞扬。“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驰”,化静态为动态,
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有视觉的因素。作者站在高处,看得很远,由于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视线跟着地势望去,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第二,有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生动活跃。第三,有时代的因素。当时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
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
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上阕:
北国雪景
概括描写
“望”
 具体描写
雪后晴天
“看”
(动、静)


雄奇、壮丽
下阕可分几层?


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
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
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下阕:
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以启下为主,总领下文的抒情。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有雄才大略,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也有不足,“惜”字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的欠缺。当然,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的,这里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惜”字领起七个句子,句句都饱含惋惜之情。一个“惜”宇,意味非常丰富。
第一,“惜”中含褒。首先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这也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第二,“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惜”字包含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对他们的不足之处感到惋惜,并不是苛求于前人,他们的不足,从根本上说,是时代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
第四,“惜”字包含着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如果拜倒在前人脚下,就决不可能雄视千古。“惜”字出于自信,自信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批评的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并不是“毫无文采”“全无风骚”,前四位有别于成吉思汗。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的意味,而且近于嘲讽了。“弯弓射大雕”,形象非常生动,非常鲜明,加上“只识”二字,对“文治’”一方的批评就要严厉一些。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简要说明。


这是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气势逼人。从内容上说,意即上述那些古代英雄,都已成过去了,从而抒发了作者雄视千古的豪情。从结构上说,它有力地结束了上文,并很自然地引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结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简要说明。

上阕景物描写,是以动静、虚实相结合的方式写出来的,你能找出来吗?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实写的是望到的“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写出地域的辽阔。而虚写的是“须晴日”后红装素裹的壮丽景色。“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除了以上表现手法之外,还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请你找一找。

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
词的上阕是如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的?

词的上阕着力写景,先概括描写:辽阔的北国漫天白雪,大地冰封。再具体描写:其中有静态描写如,长城内外,白雪覆盖,滔滔黄河停止奔流;以动态写静态的如,群山似银蛇飞舞,高原丘陵似蜡象奔驰。最后有想像之景的描写: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互相辉映。这种种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画。
达到绝妙的意境主要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的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机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下阕中评论历史人物,以一“惜”字统领,定下了批评的基调,意蕴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才华也有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坚定的自信。具体评论时,则指出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准确生动地表现了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了他们之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
作者评论历代英雄,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实则采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以古代帝王来突出当今的英雄人物,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本词语言含蓄、凝练、富于表现力,试结合文中具体例句作分析。


《沁园春·雪》全词仅114个字,却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其用词的含蓄、凝练可见一斑。比如,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又如,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雪覆盖之广;“顿”字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自由诵读,背诵。
课堂总结
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评古论今,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到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
课堂练习
按要求默写有关诗句。
1)由“望”字领起的诗句:( )
2)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
3)画龙点睛的主旨句:( )
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对偶。比喻,拟人
对偶。互文
对偶
比喻
拓展提高
读柳宗元的《江雪》,比较本文和课文在内容表达上的异同点。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写了雪景,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不同点:本诗写的是寒江雪钓图,抒发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课文写的是壮丽的北国雪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chàng)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
1.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 ________。
2.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_
《命运交响曲》。
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诗歌。
积累“雪”的诗句。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上片
下片
总写:北国雪景
详写:北国风光
想象:开阔辽远
过渡:承上启下
评古:指出不足
论今:歌颂赞美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沁园春·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博大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理解诗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4.诵读、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诵读、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你记得哪些写雪的诗句?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也是咏雪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有关资料】
1、 作者介绍
作者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他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 题目解说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设中国而奋斗。
3、 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1945年公开发表,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抗日前线,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 雪》。
4、词里的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抗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开创了大唐盛世。
成吉思汗: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尊其为元太祖。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 ) 惟余莽莽( ) 分外妖娆( ) ( ) 红装素裹( )
竞折腰( ) 稍逊风骚(   ) 成吉思汗( ) 射大雕(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
释义
大河上下( ) 惟余莽莽( ) 原驰蜡象( )
须晴日( ) 内外妖娆( ) 竞折腰( )
稍逊风骚( ) 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 )
内容概括
第一部分:词的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景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第二部分:词的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句承上启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亦是全词的主旨句。
主题思想
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阅读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上阙: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下阕可分几层?
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简要说明。
【合作探究】
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上、下两阕各侧重哪种表达方式?
上阕景物描写,是以动静、虚实相结合的方式写出来的,你能找出来吗?
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除了以上表现手法之外,还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请你找一找。
词的上阕是如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的?
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本词语言含蓄、凝练、富于表现力,试结合文中具体例句作分析。
诵读诗词,体悟情感。
个人诵读、小组诵读、集体诵读。
【课堂检测】
按要求默写有关诗句。
1)由“望”字领起的诗句:( )
2)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
3)画龙点睛的主旨句:( )
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扩展延伸】
读柳宗元的《江雪》,比较本文和课文在内容表达上的异同点。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读下面的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chàng)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
1.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 ________。
2.请用《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回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作业布置】
1、 背诵、默写诗歌。
2、 积累“雪”的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http: / / www. / 604.html" \t "_blank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 http: / / zhidao. / search word=%E1%AF%B2%CE&fr=qb_search_exp" \t "_blank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http: / / www. / 378.html" \t "_blank )” (唐.杜甫.《绝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http: / / www. / 595.html" \t "_blank )” (唐.柳宗元.《江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沁园春·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博大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理解诗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4.诵读、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诵读、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你记得哪些写雪的诗句?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也是咏雪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有关资料】
1、 作者介绍
作者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他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 题目解说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设中国而奋斗。
3、 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1945年公开发表,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抗日前线,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 雪》。
4、词里的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抗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开创了大唐盛世。
成吉思汗: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尊其为元太祖。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 ) 惟余莽莽( ) 分外妖娆( ) ( ) 红装素裹( )
竞折腰( ) 稍逊风骚(   ) 成吉思汗( ) 射大雕(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
【答案】
沁园春(qìn) 惟余莽莽( mǎng ) 分外妖娆( fèn ) ( ráo ) 红妆素裹(guǒ)
竞折腰( jìng ) 稍逊风骚(sāo) 成吉思汗( hán ) 射大雕( diāo )
数风流人物( shǔ ) 还看今朝( zhāo )
释义
大河上下( ) 惟余莽莽( ) 原驰蜡象( )
须晴日( ) 内外妖娆( ) 竞折腰( )
稍逊风骚( ) 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 )
【答案】
大河上下( 黄河 ) 惟余莽莽( 白茫茫的一片 无边无际) 原驰蜡象( 白色的象 )
须晴日( 等到 ) 分外妖娆( 娇艳美好 ) 竞折( 弯腰行礼 这里指倾倒,称颂、赞美之意 )
稍逊风骚( 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
俱往矣( 都 ) 数风流人物( 称得上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内容概括
第一部分:词的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景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第二部分:词的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句承上启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亦是全词的主旨句。
主题思想
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阅读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上阙: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答案】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了祖国幅员的辽阔,也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答案】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让人联想到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非常富有美感;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更显得神采飞扬。“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驰”,化静态为动态,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有视觉的因素。作者站在高处,看得很远,由于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视线跟着地势望去,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第二,有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生动活跃。第三,有时代的因素。当时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答案】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答案】
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下阕可分几层?
【答案】
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以启下为主,总领下文的抒情。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答案】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有雄才大略,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也有不足,“惜”字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的欠缺。当然,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的,这里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答案】
“惜”字领起七个句子,句句都饱含惋惜之情。一个“惜”宇,意味非常丰富。第一,“惜”中含褒。首先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这也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第三,“惜”字包含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对他们的不足之处感到惋惜,并不是苛求于前人,他们的不足,从根本上说,是时代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第四,“惜”字包含着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如果拜倒在前人脚下,就决不可能雄视千古。“惜”字出于自信,自信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批评的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并不是“毫无文采”“全无风骚”,前四位有别于成吉思汗。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的意味,而且近于嘲讽了。“弯弓射大雕”,形象非常生动,非常鲜明,加上“只识”二字,对“文治’”一方的批评就要严厉一些。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答案】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简要说明。
【答案】
这是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合作探究】
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上、下两阕各侧重哪种表达方式?
【答案】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议论。
上阕景物描写,是以动静、虚实相结合的方式写出来的,你能找出来吗?
【答案】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实写的是望到的“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写出地域的辽阔。而虚写的是“须晴日”后红装素裹的壮丽景色。“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除了以上表现手法之外,还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请你找一找。
【答案】
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
词的上阕是如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的?
【答案】
词的上阕着力写景,先概括描写:辽阔的北国漫天白雪,大地冰封。再具体描写:其中有静态描写如,长城内外,白雪覆盖,滔滔黄河停止奔流;以动态写静态的如,群山似银蛇飞舞,高原丘陵似蜡象奔驰。最后有想像之景的描写: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互相辉映。这种种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画。
达到绝妙的意境主要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的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机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答案】
下阕中评论历史人物,以一“惜”字统领,定下了批评的基调,意蕴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才华也有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坚定的自信。具体评论时,则指出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准确生动地表现了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了他们之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
作者评论历代英雄,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实则采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以古代帝王来突出当今的英雄人物,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本词语言含蓄、凝练、富于表现力,试结合文中具体例句作分析。
【答案】《沁园春·雪》全词仅114个字,却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其用词的含蓄、凝练可见一斑。比如,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又如,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雪覆盖之广;“顿”字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诵读诗词,体悟情感。
个人诵读、小组诵读、集体诵读。
【课堂检测】
按要求默写有关诗句。
1)由“望”字领起的诗句:( )
2)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
3)画龙点睛的主旨句:( )
【答案】
1)由“望”字领起的诗句:(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2)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3)画龙点睛的主旨句:(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答案】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对偶。比喻,拟人  )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对偶。互文 )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对偶  )
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比喻   )
【扩展延伸】
读柳宗元的《江雪》,比较本文和课文在内容表达上的异同点。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写了雪景,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不同点:本文写的是寒江雪钓图,抒发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课文写的是壮丽的北国雪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读下面的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chàng)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
1.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 ________。
2.请用《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回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答案】
1. 点明了_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___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作业布置】
1、 背诵、默写诗歌。
2、 积累“雪”的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http: / / www. / 604.html" \t "_blank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 http: / / zhidao. / search word=%E1%AF%B2%CE&fr=qb_search_exp" \t "_blank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http: / / www. / 378.html" \t "_blank )” (唐.杜甫.《绝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http: / / www. / 595.html" \t "_blank )” (唐.柳宗元.《江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沁园春·雪》 单元 1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博大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理解诗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4.诵读、背诵诗歌。
重点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2.理解诗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诵读、背诵诗歌。
难点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2.理解诗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你记得哪些写雪的诗句?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也是咏雪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板书课题。 回答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博大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理解诗歌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4.诵读、背诵诗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 — 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有许多大磅礴的诗作,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诗词》等。 解题: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以此得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其中我们熟悉的用“沁园春”填词的有《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背景简介:《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1945年公开发表。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抗日前线,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 雪》。词语学习:沁园春(qìn) 惟余莽莽( mǎng ) 分外妖娆( fèn ) ( ráo ) 红妆素裹(guǒ) 竞折腰( jìng ) 稍逊风骚(sāo) 成吉思汗( hán ) 射大雕( diāo )数风流人物( shǔ ) 还看今朝( zhāo )读准停顿: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品读诗歌,思考:上阙: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了祖国幅员的辽阔,也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让人联想到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非常富有美感;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更显得神采飞扬。“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驰”,化静态为动态,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有视觉的因素。作者站在高处,看得很远,由于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视线跟着地势望去,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第二,有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生动活跃。第三,有时代的因素。当时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下阕可分几层?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以启下为主,总领下文的抒情。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有雄才大略,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也有不足,“惜”字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的欠缺。当然,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的,这里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惜”字领起七个句子,句句都饱含惋惜之情。一个“惜”宇,意味非常丰富。第一,“惜”中含褒。首先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这也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第三,“惜”字包含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对他们的不足之处感到惋惜,并不是苛求于前人,他们的不足,从根本上说,是时代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第四,“惜”字包含着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如果拜倒在前人脚下,就决不可能雄视千古。“惜”字出于自信,自信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批评的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并不是“毫无文采”“全无风骚”,前四位有别于成吉思汗。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的意味,而且近于嘲讽了。“弯弓射大雕”,形象非常生动,非常鲜明,加上“只识”二字,对“文治’”一方的批评就要严厉一些。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简要说明。这是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合作探究】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上、下两阕各侧重哪种表达方式?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议论。上阕景物描写,是以动静、虚实相结合的方式写出来的,你能找出来吗?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实写的是望到的“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写出地域的辽阔。而虚写的是“须晴日”后红装素裹的壮丽景色。“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除了以上表现手法之外,还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请你找一找。
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 词的上阕是如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的?词的上阕着力写景,先概括描写:辽阔的北国漫天白雪,大地冰封。再具体描写:其中有静态描写如,长城内外,白雪覆盖,滔滔黄河停止奔流;以动态写静态的如,群山似银蛇飞舞,高原丘陵似蜡象奔驰。最后有想像之景的描写: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互相辉映。这种种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画。达到绝妙的意境主要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的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机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下阕中评论历史人物,以一“惜”字统领,定下了批评的基调,意蕴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才华也有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坚定的自信。具体评论时,则指出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准确生动地表现了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了他们之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作者评论历代英雄,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实则采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以古代帝王来突出当今的英雄人物,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本词语言含蓄、凝练、富于表现力,试结合文中具体例句作分析。《沁园春·雪》全词仅114个字,却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其用词的含蓄、凝练可见一斑。比如,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又如,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雪覆盖之广;“顿”字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诵读诗词,体悟情感。 个人诵读、小组诵读、集体诵读。 读读笔记读注音读读读、思写笔记笔记笔记笔记笔记 明确目标目标1、4目标1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
按要求默写有关诗句。1)由“望”字领起的诗句:( )2)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画龙点睛的主旨句:( )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扩展延伸】读柳宗元的《江雪》,比较本文和课文在内容表达上的异同点。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下面的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沁园春 长沙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chàng)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1.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 ________。2.请用《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回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评古论今,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到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