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原理题的突破

文档属性

名称 无机原理题的突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8-20 09:0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无机原理题的突破(二轮)
一、无机原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能与热能: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盖斯定律的应用
反应过程能量图的理解
2、化学平衡理论: 化学平衡、水解(双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电离平衡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
平衡图像问题(转化率等~t 图像、转化率等~T/P图像)
3、化学能与电能: 原电池、电解池的基本原理
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电化学应用:电化学防腐、精炼铜、电镀、
二、学情分析
历年的高考年报数据分析结合对学生练习和考试试卷分析,发现在学生学习无机原理这部分知识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
高考试题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又注重能力测试,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没有掌握学科的思维方法,能力就难以提升。学生对原理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记忆层面,缺乏自己的认知体会。
信息获取能力较弱,缺乏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加工的能力。
高考试题中通常会有表格,图像等承载了大量信息的载体,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提取信息中实质性内容,并将其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而学生图表信息及数据信息获取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缺乏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加工的能力,从而无法提取信息中的实质性内容,更难通过与已有知识的整合来解决新情景下的问题。
化学术语等表述不科学、不规范。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中没有状态、焓变的“+”、“-”、单位等;
溶解平衡方程式缺少了状态,变成了电离方程式;
4、整体思路清晰,具体作答出错
很多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难点,但却是易错点,学生不是不会做,但就是做不对,例如盖斯定律的应用,学生都知道怎么做,但最后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经常是焓变计算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形成严谨的思维顺序,解题步骤和良好的答题习惯。

三、核心知识点突破
针对学生一轮复习后,对于相对知识结构完整系统的无机原理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相对较好,突出的问题是在做题是的——“会而不对”。具体分析后发现通常是在解题过程中没有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解题步骤,所以导致答题过程中出现疏漏,导致最后的错误;或是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导致在最后的作答上出现错漏,导致最后答案不完整或完全错误。所以二轮复习中针对常考的知识点(这时候不完全是难点,而是学生易错点)做重点地突破,通过训练,讲解,希望学生能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解题步骤模板和良好答题习惯,做到会就要做对。课堂上一定要做好落实!
Ⅰ、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盖斯定律的应用
【课堂练习1】
1、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2(g) + CO(g) CH3OH(g);ΔH = -90.8 kJ·mol-1
② 2CH3OH(g) CH3OCH3(g) + H2O(g);ΔH= -23.5 kJ·mol-1
③ CO(g) + H2O(g) CO2(g) + H2(g);ΔH= -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 3CO(g) CH3OCH3(g) + CO2 (g)的ΔH= ___________;
2、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
CH4(g)+H2O(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O(g)+3H2(g)。该反应的△H=+206 kJ?mol-1。
已知:CH4(g)+2O2(g) ===CO2(g)+2H2O(g) △H=-802kJ?mol-1
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
3、高炉炼铁是冶炼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3CO(g) 2Fe(s)+3CO2(g)    ΔH
已知:①Fe2O3(s)+ 3C(石墨)=2Fe(s)+3CO(g) ΔH1  ②C(石墨)+CO2(g)=2CO(g)     ΔH2   则ΔH=       (用含ΔH1、ΔH2代数式表示)
解题步骤:①根据盖斯定律能量与过程无关,只与初始态和末状态有关写出目标方程式的由已知方程式的叠加方式
②检查(很重要!很多学生忽略这一步,导致第一步出错,后面连锁反应全部是无用功)
③焓变相应的表达式
④计算数据(注意正负号)
⑤结果的表达(方程式的物质状态,焓变:正负号,数值,单位)
Ⅱ、图标数据信息获取和画图
【课堂练习1】
1、实际生产中常以高温水蒸气作为反应体系的稀释剂(稀释剂不参加反应)。C6H5C2H5的平衡转化率与水蒸气的用量、体系总压强关系如下图。
①由上图可得出:
结论一:其他条件不变,水蒸气的用量越大,平衡转化率越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稀释剂能影响C6H5C2H5平衡转化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利用“甲烷蒸气转化法生产氢气”,反应为:
CH4(g)+H2O(g)CO(g)+3H2(g)。
已知温度、压强和水碳比[n(H2O)/ n(CH4)]对甲烷平衡含量的影响如下图:
图1(水碳比为3) 图2(800℃)
(1)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
(2)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压强为2 MPa时,CH4平衡含量与水碳比之间关系曲线。(只要求画出大致的变化曲线)
3、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某兴趣小组用0.50 mol·L—1KI、0.2%淀粉溶液、0.20 mol·L—1K2S2O8、0.10 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S2O82—+ 2I— = 2 SO42— + I2(慢) I2 + 2 S2O32— = 2I— + S4O62— (快)
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82—)~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右图,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82—)~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4、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该反应的△H=+206 kJ?mol-1
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图表信息题通常分为两类:读取图表中信息,根据信息画出相应的图。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学生有以下一些要求:
基本素质:读图的能力,关注图表中的基本物理量,清楚的知道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二者的相关性
基础知识:外因对速率、平衡的影响;基本概念的理解(转化率,百分含量)
迁移能力:将无机原理的基本规律迁移到题中具体的平衡体系
解题步骤:① 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
② 明确题中是研究速率问题,还是转化率问题,还是平衡问题
③ 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性(递增,递减等)
④ 确定图像的点(起点,折点,终点)
⑤ 完成必要的标注
在平衡体系中自变量~时间图像中折点的标注原则:折点的横坐标——速率大小
折点的纵坐标——平衡移动方向
Ⅲ、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课堂练习2】
①新工艺的总反应为3CO(g)+3H2(g)CH3OCH3(g)+CO2(g)
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
②Sn(s)+Pb2+(aq)Pb(s)+Sn2+(aq) 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
③FeO(s) + CO(g)Fe(s) +CO2(g) 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醋酸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a=_________________。
⑤写出难溶物Mg(OH)2的溶度积Ksp=_________________。
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正确是做好有关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的基础,所以学生必须理解写入平衡常数中各微粒,这也是理解改变平衡体系中某些物质的量不会对平衡带来影响基础。
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
【课堂练习3】
① H3PO3溶液存在电离平衡:H3PO3H+ + H2PO3-。某温度下,0.1000 mol·L-1的H3PO3溶液pH的读数为1.6,即此时溶液中c (H+) = 2.7×10-2 mol·L-1。求该温度下上述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算过程。
(H3PO3第二步电离忽略不计,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 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
CaSO4(s) + CO32— CaCO3 (s) + SO42—
已知298K时,Ksp(CaCO3)= 2.80×10—9,Ksp(CaSO3)= 4.90×10—5 ,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计算结果保留三位的效数字)。
③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下,将6.4mol H2和2.4molN2混合于一个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3min末时反应恰好达平衡,此时生成了1.6mol NH3.计算:(写出计算过程)①3min内以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②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
④碳酸甲乙酯(CH3OCOOC2H5)是一种理想的锂电池有机电解液,生成碳酸甲乙酯的原理为:C2H5OCOOC2H5(g)+ CH3OCOOCH3(g)2 CH3OCOOC2H5(g)
其他条件相同,CH3OCOOCH3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反应物配比(R)的关系如图所示。

在密闭容器中,将1mol C2H5OCOOC2H5和1mol CH3OCOOCH3混合加热到650K,利用图中的数据,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⑤ 向BaSO4沉淀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充分搅拌,弃去上层清液,如此处理多次,
可使BaS04全部转化为BaCO3.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BaSO4(s)+CO32-(aq)BaCO3(s)+SO42-(aq)
现有0.20 mol BaSO4,加入1.0L 2.0ol/L-1饱和Na2CO3溶液处理,假设c(S042-)起始≈O平衡时,K=4.0x10-2,求反应达到平衡时发生转化的BaS04的物质的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⑥ 25℃时,mol·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HF)、c(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a)25℃时,HF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 ,列式并说明得出该常数的理由 。
(b)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数:Ka(CH3COOH)=,Ka(HSCN)=0.1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ap(CaF2)=, mol·L-1HF溶液与 mol·L-1 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合液pH为4.0(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解题步骤:① 利用题中的图表或文字信息列出有关平衡的三段式
② 正确书写平衡的表达式
③ 从三段式中找到对应的原始数据带入表达式中
④ 计算结果带单位
⑤ 或者是利用已知K值计算出相关浓度
这种题型通常要求计算过程,所以学生在书写上要求一定的格式:
①三段式书写 例如: CH4(g)+H2O(g)CO(g)+3H2(g)
初始各物质浓度(mol/L) a a 0 0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浓度 (mol/L) 0.10 0.10 0.10 0.30
平衡时各物质浓度(mol/L) a-0.10 a-0.10 0.10 0.30
②计算模版 例如 :
③作答
Ⅳ、电化学中的电极方程式书写
【课堂练习4】
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a所示的电池装置,正极的电
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负极电极反应 ;
3、CO分析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该电池中电解质为氧化物固体,其中O2-可以在固体电解质中自由移动。则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
固体电解质中的O2-向 极方向移动。
4、CO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甲醇是一种燃料,可利用甲醇设计一个燃料电池,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多孔石墨做电极,该电池负极通入的物质是: ,正极反应式为: 。
5、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________极,熔融盐电镀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AlCl4―和Al2Cl7―形式存在,铝电镀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负极气体,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正极气体,制得在650摄氏度下工作的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2CO+2CO32- -4e-==4CO2 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 7、电解Na2HPO3溶液也可得到亚磷酸,装置示意图如下:
①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产品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步骤:① 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
② 判断电极反应物和生成物
(a)反应物的判断:电解池中离子放电顺序
(b)产物的存在形态的判断:
难点1:产物以离子态还是难溶物形式存在
难点2:不同环境生成物形态的区别
例如:O2在不同环境下的还原产物有:
H2O(酸性溶液)、OH—(碱性溶液)、O2-(熔融氧化物)等
C元素在不同环境的氧化产物
CO2(酸性溶液)、CO32-(碱性溶液或熔融碳酸盐)等
③ 顺序配平: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难点);元素守恒
电荷平衡的难点主要在平衡电荷的离子选择(来自电解质环境)
④ 检查(必不可少)
【资料】2009年~2012年高考的无机原理原题
1、(2009 广东高考 20)(10分)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请计算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 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则该反应在温度T1下的K值为 。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在答题卡框图中画出温度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2、(2010 广东高考31)(16分)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1)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 + 6H2O=2H3BO3 +________。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3BO3 +3CH3OHB(OCH3)3 +3H2O中,H3BO 3的转化率()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12,由此图可得出:
温度对应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
该反应的_____0(填“<”、“=”或“>”).
(3) H3BO 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
H3BO 3(aq)+H2O(l) [B(OH)4]-( aq)+H+(aq)
已知0.70 mol·L-1 H3BO 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c平衡(H+)=2. 0 × 10-5mol·L-1,c平衡(H3BO 3)≈c起始(H3BO 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1 广东高考 31)(1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13所示。
(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I、vII和vII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________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该反应的△H=+206 kJ?mol-1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4(g)+2O2(g)===CO2(g)+2H2O(g) △H=-802kJ?mol-1
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 广东高考31)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某兴趣小组用0.50 mol·L—1KI、0.2%淀粉溶液、0.20 mol·L—1K2S2O8、0.10 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S2O82—+ 2I— = 2 SO42— + I2(慢) I2 + 2 S2O32— = 2I— + S4O62— (快)
(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 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32—与S2O82—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32—):n(S2O82—) 。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
序号
体积V/ml
K2S2O8溶液

KI溶液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

10.0
0.0
4.0
4.0
2.0

9.0
1.0
4.0
4.0
2.0

8.0
Vx
4.0
4.0
2.0
表中Vx = ml,理由是 。
(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82—)~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13,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82—)~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4)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捕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2 Li(s) + I2 (s) = 2 LiI(s) ΔH
已知:4 Li(s) + O2 (g) = 2 Li2O(s) ΔH1
4 LiI(s) + O2 (g) = 2 I2 (s) + 2 Li2O(s) ΔH2
则电池反应的ΔH = ;碘电极作为该电池的 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