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班别
姓名
学
号
●
●
密
●
封
●
线
●
内
●
不
●
得
●
答
●
题
●
●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生物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人体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食物中的 ( )
A.糖类 B.脂肪 C.维生素 D.蛋白质
2.当肝脏发生病变时,患者吃油腻的食物会感到恶心,原因是其分泌的 不足,影响了 的消化 ( )
A.唾液 淀粉 B.胆汁 脂肪 C.胰液 葡萄糖 D.胃液 蛋白质
3.某人因病做了胃肠消化管切除手术,医生对他进行静脉注射方式补给营养,那么配制的营养液应含有 ( )
A.淀粉、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脂肪酸、甘油
B.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
C.淀粉、氨基酸、脂肪酸、无机盐、维生素
D.葡萄糖、蛋白质、少量脂肪、无机盐、维生素
4.下列器官中,基本没有吸收功能的是 ( )
A.小肠 B.口腔 C.胃 D.大肠
5.小刚最近常表现出精神不振、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他妈妈便带他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下表是他的血常规化验报告单的一部分。
检查项目 测定值 参考值
RBC(红细胞计数) 3.00×1012/L 3.50~5.50×1012/L
WBC(白细胞计数) 4.80×109/L 4.00~10.00×109/L
PLT(血小板计数) 140.00×109/L 100.00~300.00×109/L
根据血常规化验结果,可推断出小刚可能患有 ( )
A.阑尾炎 B.白血病 C.贫血病 D.高血压
6.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
A.白细胞和红细胞 B.红细胞和血小板 C.白细胞和血小板 D.以上都不正确
7.梦梦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臂上出现了一个不太大的伤口(没有伤到动脉和静脉),可是血流不止,应及时送医院救治。可能的原因是她血液中的哪种成分偏低? ( )
A.白细胞 B.血小板 C.红细胞 D.血红蛋白
8.如图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模式图,其中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只有① D.只有③
9.某人吃了等质量的下列食物,它们在其体内完全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花生 B.面包 C.胡萝卜 D.大枣
10.用澄清的石灰水做验证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可以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
A.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都是二氧化碳 C.不含氧气 D.含有氧气
11.图中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据图判断甲、乙所处的呼吸状态是 ( )
A.甲吸气、乙呼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乙都吸气 D.甲、乙都呼气
12.有氧运动中大量氧气最终在下列哪项中被利用( )
A.鼻 B.咽 C.组织细胞 D.肺
13.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心脏 B.肝脏 C.肾脏 D.肺
14.正常人的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
A.葡萄糖 B.氨基酸 C.尿素 D.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皮肤的功能 ( )
A.调节体温 B.产生黑色素 C.屏障作用 D.排出二氧化碳
16.头上脱落的头屑是 ( )
A.角质层 B.生发层 C.真皮 D.附属物
17.某球迷看足球世界杯时,面红耳赤、心跳加快,在此变化中,参与调节的是 ( )
A.神经系统 B.激素调节 C.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D.血液调节
18.植物人没有受损的脑结构是 (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中脑
19.当我们刚走进电影院时,眼前一片漆黑,一会儿后,就能看清周围的物体了,在这个过程中,瞳孔的变化是 ( )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 C.无变化 D.无法确定
20.试卷上的文字会在你眼球的哪个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 )
A.角膜 B.巩膜 C.视网膜 D.脉络膜
21.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
A.垂体 B.甲状腺 C.肾上腺 D.唾液腺
22.下列哪一项疾病都是由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 )
A.侏儒症和夜盲症 B.糖尿病和呆小症
C.糖尿病和巨人症 D.佝偻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
23.关于酗酒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
A.诱发心血管病 B.壮胆 C.麻痹神经中枢 D.加重肝脏负担
24.心血管疾病是引起突发性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下列生活习惯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是( )
A. 尽量少吃动物脂肪 B. 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C. 高盐膳食但吃无妨 D. 忌烟限酒加强运动
25.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是传播疾病的( )
A.传染源 B.易感人群 C.传播途径 D.三者都不是
26.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消毒碗筷 B.锻炼身体 C.隔离传染病患者 D.填埋患病鸡鸭
27.对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预防 ( )
A.肺结核 B.百日咳 C.白喉 D.破伤风
28.几十年前,我国有些地区的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地种粮,造成生物圈自身调节能力严重下降。下列各项中与此无关的是 ( )
A.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 B.北方地区的干旱
C.臭氧层的破坏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
29.近年来,长江水的含沙量逐年增加,水质变浑浊。有科学预测,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雨量过大 B.河道不流畅
C.沿江围湖造田 D.上游过度开发,植被严重破坏
30.休渔期过后,个别渔民违反“渔业法”的规定,大量捕杀幼鱼,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这样做 ( )
A.会使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海洋资源的枯竭
B.可以促进其他海洋动物的快速生长和繁殖
C.可以使海洋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D.会使海洋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二、综合题(共40分)
31.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5分)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形成 。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32. 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5分)
(1)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⑥] 组成。
(2)[②] 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3)图中数字④所示的结构名称是 。
(4)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
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
湿润、 。
(
●
●
密
●
封
●
线
●
内
●
不
●
得
●
答
●
题
●
●
)(5)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 血。
33.羊肉汤是我市的一道名吃。羊肉泡烧饼味道更佳,小明的妈妈为即将参加考试的小明准备了羊肉汤和烧饼作为小明的午餐,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烧饼的主要成分是 ,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 。
(2)瘦羊肉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 。
(3)图中[ ] 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4)在消化道的③、⑥、⑧三处提取消化道内容物进行化验,请问甘油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部位是 (填序号)。
(5)如果在羊肉汤中加入胡萝卜,不仅味道好,而且胡萝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它能转化为维生素A,预防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清洁的皮肤上,两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消失了。
材料二: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治的,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已投入使用。
(1)材料一中的 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它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 免疫。
(2)材料二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能 生活,只能寄生在 里,它的繁殖方式是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3)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它能够刺激人体的 细胞产生相应的 ,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4)甲型H1N1流感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
这三个基本环节。捕杀家禽预防禽流感,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七年级生物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B C B B D A A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C C D A C C B C
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B C A A A C D A
二、综合题
31.(5分)
(1)2ml清水(或等量清水) 对照
(2)1和3
(3)1 淀粉被唾液(或唾液淀粉酶)全部分解
32. (5分)
(1)肺; (2)咽; (3)气管; (4)清洁; (5)动脉
33. (12分)
(1)淀粉;小肠;
(2)胃;
(3)①肝脏;
(4)⑧;
(5)夜盲症
34. (18分)
(1)皮肤;非特异性 (2)独立;细胞;
(3)淋巴细胞;抗体;特异性 (4)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