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北楼、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
B.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
C.“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
D.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全诗笼罩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
2.下面对《望岳》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一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有义,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C.“齐鲁青未了”一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蓊郁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的第二句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鸡鸣见日出”,把“日出”改为“日升”,增添了画面的跳动感。
B.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表现出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气概。
C.诗歌的后两句,一反前人“忧谗畏讥”之意,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4.对《游山西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5.对《己亥杂诗》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 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 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6.《己亥杂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 这一句,运用 ,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 ;为培育人才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 的情怀。后人也常用此来比喻 。
7.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丰年留客足鸡豚。
②从今若许闲乘月。
8.“钟”在诗《望岳》的意思是“ ”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望中泰山的 。
二、古诗文理解
9.默写
①《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 。
②《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
③《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 。
④《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次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泰山是“五岳之首”,被尊称为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险峻奇绝。
B.“决眦入归鸟”表明薄暮时分诗人细望泰山所见之景。
C.前三联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极写泰山的高峻神秀景象。
D.尾联表达诗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巅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3.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 推移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3)“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4)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5)“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
(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登幽州台歌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B“来者”应理解为“后来的贤明之主”。因此,B项理解不准确。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望岳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岱宗”指泰山。宗,有为人所尊仰或归往之意。因泰山为五岳之首,所以称为岱宗。句中的“夫”是“彼”的意思,二者不能联系在一起理解,因此也就没有“岱宗夫”是大丈夫的说法,拟人也就无从谈起。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登飞来峰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C“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游山西村
【解析】【分析】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正面写山西村所见所感。箫鼓声不绝于耳,原来是农民在迎接社日的来临。“春社近”,已经“箫鼓追随”,则社日的热闹场面更可想而知。“衣冠简朴”意思是说礼法都还保持着古老样式,诗人把山西村比作“桃花源”,表现这里人们淳朴厚道,和睦相处,过着自食其力的宁静生活,与其说这是南宋初年江南农村的风俗画卷,毋宁说它是陆游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图景。它突现山西村的精神风貌,倾注了诗人的一片深情。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答案】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己亥杂诗
【解析】【分析】从本诗最后一句“护花”一比喻来看,作者还是关心天下的,并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而陶渊明《归园田居》却表现了归隐遁世思想,两人虽然都厌弃官场,但思想情感还是有所区别的。故D错。
【点评】对古人文人的思想,要了解他们有共同之处,还要注意分析他们在看似相同的思想中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厌弃官场的人,其思想也有着不同的内涵,要通过作品来仔细地了解。
6.【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惜献身;老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
【解析】【分析】本题填空较多,要注意提示的答点。第一句“富有哲理”的句子,即最后一句,直接填答即可,注意不要把“落红”写成“落花”,“作”不要写成“做”。第二空,“运用”一词提示的方法,本题中指的是修辞方法。最后两空根据最后两句诗的喻义来概括作答。
【点评】对于答点比较多的题,要注意题中的提示信息,关注前后答点的联系,整体判断。
7.【答案】小猪;闲游
【知识点】游山西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①丰年留客足鸡豚。豚:小猪, 诗中代指猪肉。足鸡豚。意思是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掌握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8.【答案】积聚、汇聚;人格化;神奇秀丽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望岳
【解析】【分析】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是拟人修辞手法。“秀”是秀丽多姿之意。
【点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理解诗歌中的关键字,需要整体感知诗意,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9.【答案】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登幽州台歌
【解析】【分析】此题属于理解型默写,解答时,首先要弄懂全诗大意,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怆、涕、悠。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0.【答案】(1)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2)把个人放置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登幽州台歌;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1)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所以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把个人放置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意境和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11.【答案】(1)岱宗
(2)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望岳
【解析】【分析】
(1)从第一句诗中摘录即可。
(2)抓住各项表述中的关键信息点,与诗的内容一一比照。本诗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的,故C错。
12.【答案】(1)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登飞来峰
【解析】【分析】(1)可联系王安石改革遭受困难有关写作背景理解诗中词语的寓意,由“不畏”来思考。
(2)抓住“不畏”“望眼”“高层”等词语,联想王安石生平经历来理解诗意。
13.【答案】(1)游;时间
(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游山西村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能力,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2)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3)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4)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5)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4.【答案】(1)龚自珍
(2)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3)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对作家作品记忆的能力。这首诗是课内诗词复习的范畴,日常复习中肯定会下很大的功夫,况且此题只是考查作者,十分的简单。因此考生应该对此记忆的很清楚,关键是人名书写一定不要出现错别字。
(2)初中古诗词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要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饱满的精神气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主要是读写能力。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在学生的心田里培育一颗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而这就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基本定位。因此考查的内容都是最基础的,此题就是在日常学习中,老师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平时学习古诗词,一定要读懂读透,不能囫囵吞枣。
(3)其实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诗词名句的题型。此题的答题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此题就根据这些步骤答题。解答此题一定要联系文章的主旨考虑。且日常学习中一定认真听讲,搞好复习。古诗文阅读题难度都不大,都重在基础。
1 / 1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北楼、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
B.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
C.“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
D.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全诗笼罩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登幽州台歌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B“来者”应理解为“后来的贤明之主”。因此,B项理解不准确。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2.下面对《望岳》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一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有义,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C.“齐鲁青未了”一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蓊郁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望岳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岱宗”指泰山。宗,有为人所尊仰或归往之意。因泰山为五岳之首,所以称为岱宗。句中的“夫”是“彼”的意思,二者不能联系在一起理解,因此也就没有“岱宗夫”是大丈夫的说法,拟人也就无从谈起。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的第二句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鸡鸣见日出”,把“日出”改为“日升”,增添了画面的跳动感。
B.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表现出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气概。
C.诗歌的后两句,一反前人“忧谗畏讥”之意,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登飞来峰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C“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对《游山西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游山西村
【解析】【分析】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正面写山西村所见所感。箫鼓声不绝于耳,原来是农民在迎接社日的来临。“春社近”,已经“箫鼓追随”,则社日的热闹场面更可想而知。“衣冠简朴”意思是说礼法都还保持着古老样式,诗人把山西村比作“桃花源”,表现这里人们淳朴厚道,和睦相处,过着自食其力的宁静生活,与其说这是南宋初年江南农村的风俗画卷,毋宁说它是陆游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图景。它突现山西村的精神风貌,倾注了诗人的一片深情。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对《己亥杂诗》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 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 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答案】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己亥杂诗
【解析】【分析】从本诗最后一句“护花”一比喻来看,作者还是关心天下的,并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而陶渊明《归园田居》却表现了归隐遁世思想,两人虽然都厌弃官场,但思想情感还是有所区别的。故D错。
【点评】对古人文人的思想,要了解他们有共同之处,还要注意分析他们在看似相同的思想中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厌弃官场的人,其思想也有着不同的内涵,要通过作品来仔细地了解。
6.《己亥杂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 这一句,运用 ,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 ;为培育人才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 的情怀。后人也常用此来比喻 。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惜献身;老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
【解析】【分析】本题填空较多,要注意提示的答点。第一句“富有哲理”的句子,即最后一句,直接填答即可,注意不要把“落红”写成“落花”,“作”不要写成“做”。第二空,“运用”一词提示的方法,本题中指的是修辞方法。最后两空根据最后两句诗的喻义来概括作答。
【点评】对于答点比较多的题,要注意题中的提示信息,关注前后答点的联系,整体判断。
7.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丰年留客足鸡豚。
②从今若许闲乘月。
【答案】小猪;闲游
【知识点】游山西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①丰年留客足鸡豚。豚:小猪, 诗中代指猪肉。足鸡豚。意思是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掌握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8.“钟”在诗《望岳》的意思是“ ”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望中泰山的 。
【答案】积聚、汇聚;人格化;神奇秀丽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望岳
【解析】【分析】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是拟人修辞手法。“秀”是秀丽多姿之意。
【点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理解诗歌中的关键字,需要整体感知诗意,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二、古诗文理解
9.默写
①《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 。
②《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
③《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 。
④《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登幽州台歌
【解析】【分析】此题属于理解型默写,解答时,首先要弄懂全诗大意,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怆、涕、悠。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0.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案】(1)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2)把个人放置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登幽州台歌;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1)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所以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把个人放置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意境和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11.阅读下面的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次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泰山是“五岳之首”,被尊称为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险峻奇绝。
B.“决眦入归鸟”表明薄暮时分诗人细望泰山所见之景。
C.前三联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极写泰山的高峻神秀景象。
D.尾联表达诗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巅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答案】(1)岱宗
(2)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望岳
【解析】【分析】
(1)从第一句诗中摘录即可。
(2)抓住各项表述中的关键信息点,与诗的内容一一比照。本诗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的,故C错。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1)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登飞来峰
【解析】【分析】(1)可联系王安石改革遭受困难有关写作背景理解诗中词语的寓意,由“不畏”来思考。
(2)抓住“不畏”“望眼”“高层”等词语,联想王安石生平经历来理解诗意。
13.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 推移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3)“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4)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5)“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答案】(1)游;时间
(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游山西村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能力,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2)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3)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4)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5)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
(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龚自珍
(2)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3)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对作家作品记忆的能力。这首诗是课内诗词复习的范畴,日常复习中肯定会下很大的功夫,况且此题只是考查作者,十分的简单。因此考生应该对此记忆的很清楚,关键是人名书写一定不要出现错别字。
(2)初中古诗词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要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饱满的精神气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主要是读写能力。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在学生的心田里培育一颗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而这就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基本定位。因此考查的内容都是最基础的,此题就是在日常学习中,老师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平时学习古诗词,一定要读懂读透,不能囫囵吞枣。
(3)其实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诗词名句的题型。此题的答题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此题就根据这些步骤答题。解答此题一定要联系文章的主旨考虑。且日常学习中一定认真听讲,搞好复习。古诗文阅读题难度都不大,都重在基础。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