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05 17:23:1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选出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荻dí港 获huò得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B.溃kuì退 纤xiān维 芜wú湖 要塞sè
C.堵塞sè 泄xiè气 塞sāi子 负隅yú 顽抗
D.切qiē磋 迫切qiè 当dàng真 锐不可当dāng
2.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  )。
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
B.馈退(kuì馈败)
C.歼灭(jiān消灭)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堵塞 堕毁 失声痛哭 灯火辉煌
B.耗资 水域 兴高采烈 众所周知
C.讫今 覆灭 报名应征 陷入混乱
D.舆论 故障 燃烧外世 国情咨文
4.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是 (  )。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5.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
A.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溃退:散乱,败退。
D.督战:帮助作战。
6.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消灭 击败 夺回 占据 控制
B.歼灭 击败 占据 控制 切断
C.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D.消灭 击溃 控制 占据 控制
7.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拒绝和平 控制要塞 纷纷溃退 渡过南岸
B.清楚得很 踢一脚 说下去 爽快极了
C.英勇善战 冲破敌阵 热起来 在九江
D.横渡长江 广大官兵 锐不可当 甚为微弱
8.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②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③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④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A.“24小时内即已”强调时间之短,我军进军之神速。
B.“至发电时止”表明了确切的时间概念,暗含渡江胜利的豪迈之情。
C.“较为顽强”说明敌军拼命死守,负隅顽抗。
D.“百万”是实指,“横渡”指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由江北打到江南。
9.选出填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
____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______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
A.(  ),、,、、、、,。 B.“ ”,、,、、、、,。
C.(  )。、,、、、、,。 D.“ ”,,,,,,,,。
10.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  )。
A.正题 引题 副题 导语 主体
B.时间 地点 导语 主体 标题
C.标题 导语 主题 背景 结语
D.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彩。
C.“西起九江(不含)”。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12.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13.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 B.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
C.为了详写东路军 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14.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15.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第⑧⑨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16.“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17.阅读导语回答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   ;这些内容说明了     ,   。
18.阅读导语回答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点明的事件是   ,新闻人物是   ,其中“百万”说明了   ,   “横渡”写出了   
19.“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   (不超过4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    意味。
20.“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   。
2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9)句中“南京”一词不宜改为“蒋介石政府”,原因是   。(不超过三十个字)
22.用“//”在下面序号间,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分出主体部分的层次。
段落:(1)(2)(3)(4)(5)(6)(7)(8) (9) (10)(11)(12)(13)(14)(15)(16)(17)
23.“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句中“此种情况“是指   。
二、阅读
2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3)“……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25.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练习题。
学生免费音乐会开场
[本报讯] 昨天下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2001年学生免费音乐会首场演出,拉开了“普及高雅艺术,陶冶青年情操”活动的帷幕。
这次活动在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等同志的直接关心下,北京交响乐团主动承担了学生免费音乐会的演奏义务,自4月起,每月第一个周六的下午定期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免费音乐会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尽管音乐厅准备了700张票供学生凭学生证领取,但这仍然满足不了充满激情的学生们的要求。演出的另外800张票,由北京市教委按学校系统有组织地发放。
(1)这段新闻的导语是第    段,主体部分是    段。
(2)这段新闻的时间是     ,地点是   ,事件是    。
(3)这篇新闻报道的事件的意义是     。
(4)这篇新闻仅有二百字左右,前一天的事件第二天见报,合乎新闻的     性、    、性、    性的要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 A项读音没错误,关键是字形。可同时进行字音、字形的比较。如:荻、获, 歼、阡、纤,(要)塞、(阻)塞、(堵)塞,注意B项中的“要塞”应读“sài”,D项中“锐不可当”应读平声,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多音字、形近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从读音、字形和字义三个点上判断。A项中“锐不可当”字音错,应读“dāng”;B项字形错,应为“溃退”,所以选C项。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字义要根据词语含义,结合语境来理解。
3.【答案】B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 A.“堕毁”应为“坠毁”,C.“讫今”应为“迄今”,D项“燃烧外世”应为“燃烧外事”。根据以上分析,故选B。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4.【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 A项中没有错别字;B项“急烈”应为“激烈”;C.“拒决”应为“拒绝”“签定”应为“签订”“胁定”应为“协定”;D项中“残败”“惨败”。C项中错别字是最多的,故选C。
【点评】考查形声字辨析,此题从字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形声字的辨析的准确性。
5.【答案】D
【知识点】词义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督战:监督作战。督,察看;监督的意思。故选D项。
【点评】理解词义,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6.【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歼灭”语义比“消灭”重。它指用强力彻底除掉,多用于军事上,所以选歼灭,排除AD,“击溃”包括了把对方的精神一起击败,而“击退”就仅仅是行动上,“击退”指的是暂时的打败,而“击溃”指的是更彻底的打败,所以用“击溃”,这样排除B,故选C项。
【点评】此类题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再根据语意判断选用。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7.【答案】B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擦破了”是后补短语;A项中“纷纷溃退”是偏正短语,其余是动宾短语;C项“英勇善战”是并列,“冲破敌阵”是动宾,“热起来”是后补,“在九江”是介宾短语;D项“横渡长江”是动宾,“广大官兵”是偏正,“甚为微弱”是偏正,只有B选项都是后补短语,故选B。
【点评】正确分析短语的结构类型,按结构类型进行判断。
8.【答案】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D、“百万”并非实指,南北为纵,东西为横,横渡就是东西方向渡过长江。
【点评】阅读语段,了解语境,根据前后语言表达的意思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9.【答案】A
【知识点】句号;顿号;逗号;引号;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 新闻电头应用小括号括起来,“20日夜起”这一句话没说完,所以用逗号,地名之间停顿较短,而且是词语的并列,中间用顿号。由此分析,应该选A项。
【点评】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10.【答案】D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
【解析】【分析】 考查新闻的相关文体常识。新闻又称消息,一则消息可以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因此,选D项。
【点评】此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闻的结构、特点的有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11.【答案】C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
【解析】【分析】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不一定非得有有引标和副标;B.新闻语言中可以带有作者的感情;D.“不料”是指汤恩伯到达芜湖那一天防线被突破是汤恩伯没有料到的,由此分析,应该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文体常识的理解和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做出选择即可。
12.【答案】C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议论
【解析】【分析】 ABD三项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只有C项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扼要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况,指出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故选C项。
【点评】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初中阶段应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并能区分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了解其作用。新闻是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但根据表达需要,在叙述中有时可以穿插议论。记叙重在讲述一件事;议论重在告诉人自己关于某事的看法、观点。
13.【答案】D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先写西路军是因为西路军所遇敌人的抵抗和前面报道的中路军一样,均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抵抗则较为顽强。故选D项。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文章内容中有提到西路军和中路军的情况一样。
14.【答案】D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D项中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并没与提及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故选D项。
【点评】考查对新闻报道类中导语的作用。容易情况下,导语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文段,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导语所概述的内容要根据具体内容来确定。
15.【答案】C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一方面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才会取得胜利,从“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泄气”等处可看出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这是敌军纷纷溃退的原因所在,并不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点评】考查对重点句的理解和掌握。这两句话从表达方式来看是议论句,既交代了此文的背景,又分析了我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16.【答案】B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所有”“都”两词展现了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
【点评】解放军成功渡过了长江,我军所向披靡,敌军溃败,为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
17.【答案】通讯社的名称、发电的时间、地点;消息发得及时;材料真实可靠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新闻电头即开头括号内的内容。“新华社”交代了通讯社名称,“长江”点名地点,“22日22时”点名了新闻发布时间,充分说明了消息及时可靠。
【点评】考查对电头的作用的理解。电头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显示消息的“身份”;著有发稿时间地点,用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某种信息。
18.【答案】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渡江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遇难而上,所向披靡的气势。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此段交代了人物即人民解放军;事件即横渡长江;“百万”是实指,体现了渡江人数之多,气势之大;横渡写出了我军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的气势。
【点评】此题考查对导语内容的分析。导语交代了人物、事件,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根据内容来分析,此题不难。
19.【答案】英勇善战或出敌不意;嘲讽或讽刺”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分析词语在特殊语境中的作用。“不料”使句子充满了嘲讽意味,汤恩伯本来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汤恩伯过高估计了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点评】“不料”一词用的很好,有点讽刺的意味,表明革命党轻敌,共产党英勇善战,同时也表明革命党自以为“巩固”的布置了三个月的防线被我军攻破,他们不得民心。
20.【答案】议论;这段议论分析了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一方面突出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强,另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其军队没有斗志的军情。这样写增强了这篇新闻的思想性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议论
【解析】【分析】此段议论分析了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从“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泄气”等处可看出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既突出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强,又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其军队没有斗志的军情。
【点评】新闻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适当的议论能够深化报道的主题。
21.【答案】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李宗仁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总统是李宗仁,所以不可以说是蒋介石政府。这里用了一个借代的手法,从而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国民党政府不是一个期待和平的政府,也就失去了民心。
【点评】考查对文章背景内容的理解,蒋介石两次下野,南京政府也就是国民政府依旧存在。如果把蒋介石下野期间,李宗仁当政的国民政府也称为蒋介石政府,显然是不合适的。总结答案注意字数要求。
22.【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文章结构方式
【解析】【分析】(1)(2)是导语,(3)—(17)是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的层次是按中、西、东三方面军划分的。
【点评】考查结构的划分,内容的理解,应按照新闻结构导语、主体来划分,答案很简单。
23.【答案】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知识点】词义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分析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结合文意向语段前面内容找答案,“此种情况”指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即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
【点评】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这类题容易都向前找答案,容易是紧挨着的一句。
24.【答案】(1)写我西路军所遇敌人毫无斗志,抵抗甚微。
(2)分两层;第一句一层,写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后两句为第二层,写敌人溃退无斗志的原因。
(3)背景;原因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文章段落及层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概述文段主要内容以及分层并概述层次含义。从内容理解,文段主要介绍了中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敌军无心作战。层次也很清晰,首先介绍敌情,然后分析出现此种状况的原因。此文段是记叙、议论相结合,即点明了文章背景,又揭示了原因。
【点评】此题考查内容总结,段意的分析和理解,应注意理解准确性,找出答案很简单。
25.【答案】(1)1;2、3
(2)昨天下午;北京音乐厅;举办了2001年学生免费音乐会首场演出
(3)拉开了“普及高雅艺术、陶冶青年情操”的帷幕
(4)时效;真实;针对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新闻结构层次的能力。容易情况下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文段;学生阅读新闻,要有把握新闻要素的能力,此则新闻导语中介绍的非常清楚;此外还考查学生对新闻特点的掌握情况。
【点评】此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闻的结构、特点的有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选出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荻dí港 获huò得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B.溃kuì退 纤xiān维 芜wú湖 要塞sè
C.堵塞sè 泄xiè气 塞sāi子 负隅yú 顽抗
D.切qiē磋 迫切qiè 当dàng真 锐不可当dāng
【答案】B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 A项读音没错误,关键是字形。可同时进行字音、字形的比较。如:荻、获, 歼、阡、纤,(要)塞、(阻)塞、(堵)塞,注意B项中的“要塞”应读“sài”,D项中“锐不可当”应读平声,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多音字、形近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  )。
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
B.馈退(kuì馈败)
C.歼灭(jiān消灭)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从读音、字形和字义三个点上判断。A项中“锐不可当”字音错,应读“dāng”;B项字形错,应为“溃退”,所以选C项。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字义要根据词语含义,结合语境来理解。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堵塞 堕毁 失声痛哭 灯火辉煌
B.耗资 水域 兴高采烈 众所周知
C.讫今 覆灭 报名应征 陷入混乱
D.舆论 故障 燃烧外世 国情咨文
【答案】B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 A.“堕毁”应为“坠毁”,C.“讫今”应为“迄今”,D项“燃烧外世”应为“燃烧外事”。根据以上分析,故选B。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4.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是 (  )。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 A项中没有错别字;B项“急烈”应为“激烈”;C.“拒决”应为“拒绝”“签定”应为“签订”“胁定”应为“协定”;D项中“残败”“惨败”。C项中错别字是最多的,故选C。
【点评】考查形声字辨析,此题从字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形声字的辨析的准确性。
5.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
A.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溃退:散乱,败退。
D.督战:帮助作战。
【答案】D
【知识点】词义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督战:监督作战。督,察看;监督的意思。故选D项。
【点评】理解词义,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6.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消灭 击败 夺回 占据 控制
B.歼灭 击败 占据 控制 切断
C.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D.消灭 击溃 控制 占据 控制
【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歼灭”语义比“消灭”重。它指用强力彻底除掉,多用于军事上,所以选歼灭,排除AD,“击溃”包括了把对方的精神一起击败,而“击退”就仅仅是行动上,“击退”指的是暂时的打败,而“击溃”指的是更彻底的打败,所以用“击溃”,这样排除B,故选C项。
【点评】此类题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再根据语意判断选用。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7.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拒绝和平 控制要塞 纷纷溃退 渡过南岸
B.清楚得很 踢一脚 说下去 爽快极了
C.英勇善战 冲破敌阵 热起来 在九江
D.横渡长江 广大官兵 锐不可当 甚为微弱
【答案】B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擦破了”是后补短语;A项中“纷纷溃退”是偏正短语,其余是动宾短语;C项“英勇善战”是并列,“冲破敌阵”是动宾,“热起来”是后补,“在九江”是介宾短语;D项“横渡长江”是动宾,“广大官兵”是偏正,“甚为微弱”是偏正,只有B选项都是后补短语,故选B。
【点评】正确分析短语的结构类型,按结构类型进行判断。
8.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②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③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④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A.“24小时内即已”强调时间之短,我军进军之神速。
B.“至发电时止”表明了确切的时间概念,暗含渡江胜利的豪迈之情。
C.“较为顽强”说明敌军拼命死守,负隅顽抗。
D.“百万”是实指,“横渡”指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由江北打到江南。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D、“百万”并非实指,南北为纵,东西为横,横渡就是东西方向渡过长江。
【点评】阅读语段,了解语境,根据前后语言表达的意思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9.选出填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
____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______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
A.(  ),、,、、、、,。 B.“ ”,、,、、、、,。
C.(  )。、,、、、、,。 D.“ ”,,,,,,,,。
【答案】A
【知识点】句号;顿号;逗号;引号;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 新闻电头应用小括号括起来,“20日夜起”这一句话没说完,所以用逗号,地名之间停顿较短,而且是词语的并列,中间用顿号。由此分析,应该选A项。
【点评】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10.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  )。
A.正题 引题 副题 导语 主体
B.时间 地点 导语 主体 标题
C.标题 导语 主题 背景 结语
D.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答案】D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
【解析】【分析】 考查新闻的相关文体常识。新闻又称消息,一则消息可以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因此,选D项。
【点评】此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闻的结构、特点的有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彩。
C.“西起九江(不含)”。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答案】C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
【解析】【分析】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不一定非得有有引标和副标;B.新闻语言中可以带有作者的感情;D.“不料”是指汤恩伯到达芜湖那一天防线被突破是汤恩伯没有料到的,由此分析,应该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文体常识的理解和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做出选择即可。
12.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答案】C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议论
【解析】【分析】 ABD三项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只有C项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扼要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况,指出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故选C项。
【点评】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初中阶段应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并能区分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了解其作用。新闻是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但根据表达需要,在叙述中有时可以穿插议论。记叙重在讲述一件事;议论重在告诉人自己关于某事的看法、观点。
13.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 B.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
C.为了详写东路军 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答案】D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先写西路军是因为西路军所遇敌人的抵抗和前面报道的中路军一样,均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抵抗则较为顽强。故选D项。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文章内容中有提到西路军和中路军的情况一样。
14.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答案】D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D项中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并没与提及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故选D项。
【点评】考查对新闻报道类中导语的作用。容易情况下,导语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文段,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导语所概述的内容要根据具体内容来确定。
15.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第⑧⑨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答案】C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一方面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才会取得胜利,从“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泄气”等处可看出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这是敌军纷纷溃退的原因所在,并不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点评】考查对重点句的理解和掌握。这两句话从表达方式来看是议论句,既交代了此文的背景,又分析了我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16.“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答案】B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所有”“都”两词展现了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
【点评】解放军成功渡过了长江,我军所向披靡,敌军溃败,为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
17.阅读导语回答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   ;这些内容说明了     ,   。
【答案】通讯社的名称、发电的时间、地点;消息发得及时;材料真实可靠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新闻电头即开头括号内的内容。“新华社”交代了通讯社名称,“长江”点名地点,“22日22时”点名了新闻发布时间,充分说明了消息及时可靠。
【点评】考查对电头的作用的理解。电头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显示消息的“身份”;著有发稿时间地点,用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某种信息。
18.阅读导语回答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点明的事件是   ,新闻人物是   ,其中“百万”说明了   ,   “横渡”写出了   
【答案】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渡江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遇难而上,所向披靡的气势。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此段交代了人物即人民解放军;事件即横渡长江;“百万”是实指,体现了渡江人数之多,气势之大;横渡写出了我军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的气势。
【点评】此题考查对导语内容的分析。导语交代了人物、事件,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根据内容来分析,此题不难。
19.“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   (不超过4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    意味。
【答案】英勇善战或出敌不意;嘲讽或讽刺”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分析词语在特殊语境中的作用。“不料”使句子充满了嘲讽意味,汤恩伯本来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汤恩伯过高估计了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点评】“不料”一词用的很好,有点讽刺的意味,表明革命党轻敌,共产党英勇善战,同时也表明革命党自以为“巩固”的布置了三个月的防线被我军攻破,他们不得民心。
20.“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   。
【答案】议论;这段议论分析了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一方面突出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强,另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其军队没有斗志的军情。这样写增强了这篇新闻的思想性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议论
【解析】【分析】此段议论分析了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从“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泄气”等处可看出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既突出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强,又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其军队没有斗志的军情。
【点评】新闻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适当的议论能够深化报道的主题。
2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9)句中“南京”一词不宜改为“蒋介石政府”,原因是   。(不超过三十个字)
【答案】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李宗仁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总统是李宗仁,所以不可以说是蒋介石政府。这里用了一个借代的手法,从而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国民党政府不是一个期待和平的政府,也就失去了民心。
【点评】考查对文章背景内容的理解,蒋介石两次下野,南京政府也就是国民政府依旧存在。如果把蒋介石下野期间,李宗仁当政的国民政府也称为蒋介石政府,显然是不合适的。总结答案注意字数要求。
22.用“//”在下面序号间,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分出主体部分的层次。
段落:(1)(2)(3)(4)(5)(6)(7)(8) (9) (10)(11)(12)(13)(14)(15)(16)(17)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文章结构方式
【解析】【分析】(1)(2)是导语,(3)—(17)是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的层次是按中、西、东三方面军划分的。
【点评】考查结构的划分,内容的理解,应按照新闻结构导语、主体来划分,答案很简单。
23.“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句中“此种情况“是指   。
【答案】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知识点】词义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分析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结合文意向语段前面内容找答案,“此种情况”指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即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
【点评】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这类题容易都向前找答案,容易是紧挨着的一句。
二、阅读
2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3)“……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答案】(1)写我西路军所遇敌人毫无斗志,抵抗甚微。
(2)分两层;第一句一层,写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后两句为第二层,写敌人溃退无斗志的原因。
(3)背景;原因
【知识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文章段落及层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概述文段主要内容以及分层并概述层次含义。从内容理解,文段主要介绍了中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敌军无心作战。层次也很清晰,首先介绍敌情,然后分析出现此种状况的原因。此文段是记叙、议论相结合,即点明了文章背景,又揭示了原因。
【点评】此题考查内容总结,段意的分析和理解,应注意理解准确性,找出答案很简单。
25.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练习题。
学生免费音乐会开场
[本报讯] 昨天下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2001年学生免费音乐会首场演出,拉开了“普及高雅艺术,陶冶青年情操”活动的帷幕。
这次活动在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等同志的直接关心下,北京交响乐团主动承担了学生免费音乐会的演奏义务,自4月起,每月第一个周六的下午定期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免费音乐会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尽管音乐厅准备了700张票供学生凭学生证领取,但这仍然满足不了充满激情的学生们的要求。演出的另外800张票,由北京市教委按学校系统有组织地发放。
(1)这段新闻的导语是第    段,主体部分是    段。
(2)这段新闻的时间是     ,地点是   ,事件是    。
(3)这篇新闻报道的事件的意义是     。
(4)这篇新闻仅有二百字左右,前一天的事件第二天见报,合乎新闻的     性、    、性、    性的要求。
【答案】(1)1;2、3
(2)昨天下午;北京音乐厅;举办了2001年学生免费音乐会首场演出
(3)拉开了“普及高雅艺术、陶冶青年情操”的帷幕
(4)时效;真实;针对
【知识点】新闻报道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新闻结构层次的能力。容易情况下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文段;学生阅读新闻,要有把握新闻要素的能力,此则新闻导语中介绍的非常清楚;此外还考查学生对新闻特点的掌握情况。
【点评】此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闻的结构、特点的有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