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观沧海
曹操
观沧海
——曹 操
一 知人论世,走近作者
——了解作者其人其事其志,初步感知选景取向
①请同学们搜集资料,说一说作者曹操;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一起人称“三曹”
②请以“我说曹操”为话题,谈一谈你对曹操的评价。
“曹公古直,甚有慷慨悲凉之句。”——钟嵘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子将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他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剧性的人物。—易中天
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曹操气魄雄伟,诗风慷慨悲凉,进一步了解选景取向
①读准字音,琅琅上口;
②节奏明朗,音韵和谐;
③身临其境,读出气势。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涵咏品味诗中景,细细体悟诗中志.
——诗句赏析,体会“因情造景,以景显志”的构思艺术
问题探究:你喜欢哪句诗,为什么?
第一步:以句子为单位,选取你最喜欢或最有感触的诗句描绘诗意;
第二步:说一说你喜欢这句诗的原因;
第三步:归纳总结这首诗的构思艺术。
温馨提示:
①找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景物自身的特点(如菊花高洁﹑鹰矫健﹑竹笔直等);
②分析修辞或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③找到景和作者要表达的志的契合点。
④挖掘作者表达的情感。
交流与探讨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 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观”字统领全篇,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
描绘诗意:
我向东登上那碣石山,远眺那苍茫的大海,来观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 “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大海上水波荡漾,山岛突兀耸立,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描绘诗意:海水起伏动荡,山岛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作者既写海又写草木,正因为这样使得茫茫无际、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了山岛草木的点染烘托之后,把大海写得生机勃勃,使人觉得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
描绘诗意:山岛上树木葱茏苍翠,各种草木丰美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 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丰美,是静态,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是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
描绘诗意: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描绘诗意: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则联系辽阔无垠的宇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展开了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写作背景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 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象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形成雄浑苍劲的风格。
诗人的志向:
对胜利的希望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统一天下的抱负
小 结
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这是景;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这是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这是景;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是志。体现了因情造景,以景显志的构思艺术。
四、一首“长雅诗”,道明“长雅志”
——拓展阅读,比较构思艺术异同
观 长 雅
莫艳
驻足北辰,以观长雅;
红楼耸立,气势恢宏。
雕梁画栋,底蕴深藏。
莘莘学子,英姿勃发。
未来精英,皆出其中;
国家栋梁,于此培养;
仰天吟啸,歌我长雅。
探究题:请比较《观沧海》与《观长雅》在行文构思上的异同?
同:两首诗在主题上皆在言志,《观沧海》抒发建功立业,统一中原之志,因而所选之景豪迈大气,气势磅礴。《观长雅》重在讴歌长雅中学是培育人才的摇篮,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异:《观沧海》由景入情,因情造景,且通篇写景,借壮阔之景抒发豪迈之情;《观长雅》契合学校实际特点,由校外到校内,由表及里,讴歌长雅中学立志培养人才的现状。
五、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作业设计,体现构思艺术
请以《观……》为题,仿曹操四言诗《观沧海》,写一首诗。
要求:①体现构思技巧;
②表明志向;
③体现豪迈之风。
一首豪迈歌,应和“观沧海”
豪 迈 歌
沧海横流吞日月,
慷慨悲凉诗中显。
寰宇千古第一人,
留下诗篇传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