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9课《七颗钻石》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9课《七颗钻石》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8 09:17:4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9课《七颗钻石》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加横线字注音。
           
旱灾 干涸 水罐
           
绊倒 唾沫 舔净
【答案】zāi;hé;guàn;bàn;tuò;tiǎn
【知识点】拼音;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 灾:读“zāi”,指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如涝灾、洪灾。涸读“hé”,指水干了,如涸辙、干涸。罐读“guàn”, 盛东西或汲水用的瓦器,亦泛指各种圆筒形的盛物器皿,如瓦罐、铁罐。绊读“bàn”,指行走时被别的东西挡住或缠住,如绊倒、羁绊。唾读“tuò”, 作名词,意为口水。口中的一种液体,黏液。作动词,意为用吐唾沫进行公然侮辱或表示反感或轻蔑,如唾骂。舔读“tiǎn”, 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如舔食、舔干净。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字书写的掌握情况。
2.解释词语。
①喜出望外
②瞬间
③清澈
【答案】①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②瞬间:一眨眼,形容时间之短。③清澈:清而透明。
【知识点】词义;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①喜出望外指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如:小明看到多日不见的好朋友,不禁喜出望外。②瞬间是一眨眼,形容时间之短的意思,如:小偷在突然出现的警察面前,瞬间目瞪口呆。③清澈的意思是清而透明,如:山间小溪蜿蜒曲折,十分清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掌握能力。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
3.填空。
《七颗钻石》是   (国籍)作家   的   (体裁)。他还有响誉世界的长篇小说作品,如   、   、   等。
【答案】俄国;列夫 托尔斯泰;童话;《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 卡列妮娜》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列夫 托尔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尔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本文就是列夫 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著名作家品的了解情况,要求学生掌握每篇课文的文学常识部分。
4.选词填空。
①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   (干枯 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   (枯萎 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②她以为,水一定都   (洒 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答案】干涸;干枯;洒
【知识点】词义;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①干涸 [gān hé] ,指夏季的浅塘干涸现象。如几个月的干旱让这条流淌了几百年的河流变得几乎干涸。干枯,指草木衰亡,失去水分;皮肤干燥且皱缩。如他觉得一切的景物都可爱起来,那些干枯的瘦树仿佛很苗条。②洒:分散地落下,如把洒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撒: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如年糕上撒着一层白糖。
【点评】对于近义词,我们做题时,要看语言环境,有的是固定的搭配,当然最重要的是平时多积累,看得多了,也就会了。
5.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
A.这下可惨了,我没带巴掌大一块雨具,可能要淋透了。
B.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C.六月逛北京不是好时候,没有春花,没有秋霜,也没有冬雪。
D.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答案】A
【知识点】修辞手法;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 例句“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用的修辞是夸张。A、这下可惨了,我没带巴掌大一块雨具,可能要淋透了。修辞是夸张。B、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修辞是比喻。C、六月逛北京不是好时候,没有春花,没有秋霜,也没有冬雪。修辞是排比。D、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修辞是拟人。所以,根据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运用能力。
6.与例句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A.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B.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C.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
D.刚上好了雨布,又一阵风,墨云似的遮黑了半边天。
【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例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用的是“夸张”的写法。A、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用的是“描写”的写法。B、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用的是“比喻” 的写法。C、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用的是“夸张”的写法。D、刚上好了雨布,又一阵风,墨云似的遮黑了半边天。用的是“描写”的写法。所以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用法的能力。
7.《七颗钻石》刻画人物时最主要的手法是   ,从而更直接地展示了人物形象和起到了推动   的作用。
【答案】心理描写;故事情节发展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文章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运用的写作手法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8.“七颗钻石”是从   里面飞出来的,之所以它非常神奇,那是因为它周围的 人们都充满了   。
【答案】水罐;爱心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水罐自己会变,共变了五次。第一次变出了水,第二次掉在地上时变得端端正正,第三次由木的变成银的,第四次由银的变成金的,第五次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水流,那七颗大钻石又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作者把水罐写得那样神奇,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9.课文《七颗钻石》结尾处“七颗钻石最后升到了空中,变成了七颗星星”,你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细节吗?
【答案】表达了作家对小姑娘善良与美好心灵的礼赞。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可以从小姑娘的美好心灵这个角度来分析,也可以从童话的意义----对儿童的教育这个角度来分析;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安排“七颗钻石最后升到了空中,变成了七颗星星”的细节描写,表达了作家对小姑娘善良与美好心灵的礼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情节安排的用意的能力。
10.请用一个比喻句阐述你对“爱”的理解。
【答案】爱是七颗明亮的星星,永远普照人间。
【知识点】修辞手法;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本题是开放题。做题时要围绕文章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阐述,注意准确运用比喻修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
11.照样子,写出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语。
例:一瞬间
         
【答案】一眨眼;一刹那;稍纵即逝
【知识点】词义;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一瞬间的意思是一刹那,时间非常快地就过去了,用来形容时间极短暂。 近义词有: 一眨眼、一刹那、霎那间、稍纵即逝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综合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字共5画,最后一笔是一捺。
B.“递”字共10画,最后一笔是一捺。
C.“凹”字共4画,最后一笔是一横。
D.“及”字共4画,最后一笔是横折。
【答案】B
【知识点】字形;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 “水”字共4画,最后一笔是一捺。 “递”字共10画,最后一笔是一捺。“凹”字共5画,最后一笔是一横。“及”字共4画,最后一笔是一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汉字认知、正确书写的能力。
13.读课文《七颗钻石》根据特定语境,理解划线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②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答案】出乎意料,故事很神奇。;关爱母亲,首先想到母亲病中口渴而心急如焚。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①小姑娘在“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的情况下,已经对水渴望至极。而醒来后,看到“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确实让她出乎意料,也让读者感到了故事很神奇。②文中的小姑娘孝顺、懂事、善良有爱心,是一个有美好心灵的小女孩。在她找到水后,首先想到的是病中的母亲。“赶紧”一词,把她“关爱母亲,首先想到母亲病中口渴而心急如焚”的形象跃然纸上。
【点评】本题应从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表达作用、修辞方式、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着手,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揣摩其作用。
14.对《七颗钻石》作者在“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该句中想要表达的意图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事发突然,小姑娘只得在夜里出门去找水给母亲喝。
B.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故事中的小姑娘很懂事。
C.从中可以知道小姑娘的母亲病生得很重。
D.让读者可以感受到小姑娘的那颗诚挚的爱心。
【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 一个小姑娘,年龄尚小,又是在漆黑的夜里,能够克服恐惧的心理,为母亲找水,让读者可以感受到小姑娘的那颗诚挚的爱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15.“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 跑回家去”一句中,划线词语可以用下列哪一项替代而意思不变(  )。
A.欣喜若狂 B.喜不自胜 C.喜上眉梢 D.欢天喜地
【答案】B
【知识点】词义;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喜出望外是指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喜不自胜: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喜上眉梢: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词语。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1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经过努力,使我校评为“十大文明学校之一”。
C.听了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D.在元旦晚会上,张张笑脸沉浸在兴奋之中。
【答案】A
【知识点】修改病句;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 B句缺少主语。应该改为“经过努力,我校被评为“十大文明学校之一”。C句中“长时间”与“久久”词义重复,应该改为“听了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或“听了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不能平静”。D句的错误是搭配不当。笑脸不能沉浸、所以删掉笑脸。
【点评】判断病句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析句子主干,把所有的修饰词都删去,看句子会不会通顺,如果通顺就是正确的,不通顺就是不正确的。
17.按要求写句子。
小姑娘找到一罐水很高兴。(改成反问句)
【答案】难道小姑娘找到一罐水不高兴?
【知识点】句式转换;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所以,“小姑娘找到一罐水很高兴”改为反问句应改为“难道小姑娘找到一罐水不高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式转换的综合运用和熟练程度。
18.下列各句中双引号表示引用作用的一项是(  )。
A.“的、地、得”三个助词在写作中要加以正确区分。
B.我家电饭煲使用的是“苏泊尔”。
C.八达岭城墙上方写着“天下第一关”五个苍劲古朴的大字。
D.他写的字实在不敢恭维,有时跟“天书”一样。
【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双引号作用有:(1)表示引用的部分;(2)表示特定称谓;(3)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4)表示否定和讽刺;(5)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6)特殊疑问,表示否定。A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引用的部分;D表示否定。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引号作用的能力。
19.填入下列句子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  )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③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  ),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 迎合 所向无敌 B.坚定 符合 所向无敌
C.顽强 符合 不可一世 D.坚定 迎合 不可一世
【答案】B
【知识点】词义;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①顽强的意思是坚强,强硬不屈的意思。坚定指的意思是意志坚强,不动摇。根据句意,应该选坚定。②迎合的意思是故意使自己的言语或行动符合他人的心意。符合的意思是在意见、意志和行动上一致。根据句意,应该选符合。③所向无敌的意思是指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不可一世的意思是不认可同时代的人,即自认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自命不凡,狂妄到极点。根据句意,应该选所向无敌。
【点评】学生对配伍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20.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四书”,即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本著作。
B.我国最早的诗歌是《诗经》,最早的史书是《史记》。
C.《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
D.“唐宋八大家”里有“一门三苏”,就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答案】B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司马迁所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东汉班固所作。《系年》是一部周代的断代史,讲述了从武王伐纣到战国前期我国的历史大事。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先秦史书。《系年》也就成了我国目前考古发现中已出土的最早的史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探索。
21.著名画家潘天寿画过一幅《菊花》图,上题诗句:“大醺彭泽陶元亮,不比西风李易安”。其中“大醺彭泽陶元亮”即指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而“李易安”即是书写“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   。
【答案】陶渊明;李清照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饮酒》诗,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词人喜欢菊,看菊因天气冷而变瘦了,又联想到自己因相思而瘦。这句词,形象恰切。李清照,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研究。
22.根据课文《七颗钻石》,填空。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   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   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   。
【答案】跳出;涌出;水流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点评】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认真阅读课文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23.假设同学邀请你外出,你又不想去,最得体的回答是(  )。
A.对不起,今天我约好了到阿姨家。
B.我不能去,今天有事。
C.我要做作业呢。
D.我去不了,今天有场球赛。
【答案】A
【知识点】语言表达;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本题可用反选排除法, B语气生硬,不友好,C只考虑自己,不礼貌, D态度傲慢,不谦逊。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24.“这真是一部好电影”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而明显改变说话意图(  )。
A.改变句子的语序 B.说时词语的重音不同
C.说时的语调不同 D.说时音量的不同
【答案】B
【知识点】语言表达;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说话时,重音落在不同的词语上,表达的意思往往不一样:如果重音放在“真是”上,则表示强调程度;重音落在“好电影”上,则表示强调对象。所以,“这真是一部好电影”可以运用说时词语的重音不同的方法而明显改变说话意图。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阅读题
25.阅读下列语段并回答问题: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了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1)概括地说说上述语段中发生的几件神奇之事。
(2)体会“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句中加点词语,并说作者表达的意思。
(3)读过全文后,你能说说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吗?
(4)你是如何理解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
【答案】(1)①人摔倒了,可是灌子里的水没有洒掉。②木罐变成了银灌。③银灌变成了金灌。④跳出钻石和涌出清澈而新鲜的水流。⑤七颗钻石升天变成了大熊星座。
(2)为下文表现小姑娘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而埋设铺垫。
(3)心地善良,心灵美好。
(4)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水没有洒掉”“木罐变成了银灌”“银灌变成了金灌”“跳出钻石”“涌出水流”“七颗钻石大熊星座”来概括语段中发生的几件神奇之事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小姑娘“舍己为人”这个角度以及下文“木罐变成了银灌,银灌变成了金灌,跳出钻石和涌出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七颗钻石升天变成了大熊星座”这一情节来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语段中“小姑娘在缺少水的情况把水让给过路人”可以看出她“心地善良、心灵美好”。(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童话这种概念的能力。从运用的方法“想象、夸张”以及意义“对儿童的思想教育”这两个角度来理解童话这种文学体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9课《七颗钻石》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加横线字注音。
           
旱灾 干涸 水罐
           
绊倒 唾沫 舔净
2.解释词语。
①喜出望外
②瞬间
③清澈
3.填空。
《七颗钻石》是   (国籍)作家   的   (体裁)。他还有响誉世界的长篇小说作品,如   、   、   等。
4.选词填空。
①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   (干枯 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   (枯萎 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②她以为,水一定都   (洒 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5.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
A.这下可惨了,我没带巴掌大一块雨具,可能要淋透了。
B.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C.六月逛北京不是好时候,没有春花,没有秋霜,也没有冬雪。
D.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6.与例句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A.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B.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C.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
D.刚上好了雨布,又一阵风,墨云似的遮黑了半边天。
7.《七颗钻石》刻画人物时最主要的手法是   ,从而更直接地展示了人物形象和起到了推动   的作用。
8.“七颗钻石”是从   里面飞出来的,之所以它非常神奇,那是因为它周围的 人们都充满了   。
9.课文《七颗钻石》结尾处“七颗钻石最后升到了空中,变成了七颗星星”,你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细节吗?
10.请用一个比喻句阐述你对“爱”的理解。
11.照样子,写出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语。
例:一瞬间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字共5画,最后一笔是一捺。
B.“递”字共10画,最后一笔是一捺。
C.“凹”字共4画,最后一笔是一横。
D.“及”字共4画,最后一笔是横折。
13.读课文《七颗钻石》根据特定语境,理解划线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②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14.对《七颗钻石》作者在“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该句中想要表达的意图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事发突然,小姑娘只得在夜里出门去找水给母亲喝。
B.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故事中的小姑娘很懂事。
C.从中可以知道小姑娘的母亲病生得很重。
D.让读者可以感受到小姑娘的那颗诚挚的爱心。
15.“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 跑回家去”一句中,划线词语可以用下列哪一项替代而意思不变(  )。
A.欣喜若狂 B.喜不自胜 C.喜上眉梢 D.欢天喜地
1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经过努力,使我校评为“十大文明学校之一”。
C.听了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D.在元旦晚会上,张张笑脸沉浸在兴奋之中。
17.按要求写句子。
小姑娘找到一罐水很高兴。(改成反问句)
18.下列各句中双引号表示引用作用的一项是(  )。
A.“的、地、得”三个助词在写作中要加以正确区分。
B.我家电饭煲使用的是“苏泊尔”。
C.八达岭城墙上方写着“天下第一关”五个苍劲古朴的大字。
D.他写的字实在不敢恭维,有时跟“天书”一样。
19.填入下列句子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  )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③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  ),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 迎合 所向无敌 B.坚定 符合 所向无敌
C.顽强 符合 不可一世 D.坚定 迎合 不可一世
20.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四书”,即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本著作。
B.我国最早的诗歌是《诗经》,最早的史书是《史记》。
C.《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
D.“唐宋八大家”里有“一门三苏”,就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21.著名画家潘天寿画过一幅《菊花》图,上题诗句:“大醺彭泽陶元亮,不比西风李易安”。其中“大醺彭泽陶元亮”即指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而“李易安”即是书写“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   。
22.根据课文《七颗钻石》,填空。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   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   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   。
23.假设同学邀请你外出,你又不想去,最得体的回答是(  )。
A.对不起,今天我约好了到阿姨家。
B.我不能去,今天有事。
C.我要做作业呢。
D.我去不了,今天有场球赛。
24.“这真是一部好电影”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而明显改变说话意图(  )。
A.改变句子的语序 B.说时词语的重音不同
C.说时的语调不同 D.说时音量的不同
二、阅读题
25.阅读下列语段并回答问题: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了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1)概括地说说上述语段中发生的几件神奇之事。
(2)体会“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句中加点词语,并说作者表达的意思。
(3)读过全文后,你能说说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吗?
(4)你是如何理解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zāi;hé;guàn;bàn;tuò;tiǎn
【知识点】拼音;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 灾:读“zāi”,指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如涝灾、洪灾。涸读“hé”,指水干了,如涸辙、干涸。罐读“guàn”, 盛东西或汲水用的瓦器,亦泛指各种圆筒形的盛物器皿,如瓦罐、铁罐。绊读“bàn”,指行走时被别的东西挡住或缠住,如绊倒、羁绊。唾读“tuò”, 作名词,意为口水。口中的一种液体,黏液。作动词,意为用吐唾沫进行公然侮辱或表示反感或轻蔑,如唾骂。舔读“tiǎn”, 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如舔食、舔干净。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字书写的掌握情况。
2.【答案】①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②瞬间:一眨眼,形容时间之短。③清澈:清而透明。
【知识点】词义;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①喜出望外指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如:小明看到多日不见的好朋友,不禁喜出望外。②瞬间是一眨眼,形容时间之短的意思,如:小偷在突然出现的警察面前,瞬间目瞪口呆。③清澈的意思是清而透明,如:山间小溪蜿蜒曲折,十分清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掌握能力。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
3.【答案】俄国;列夫 托尔斯泰;童话;《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 卡列妮娜》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列夫 托尔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尔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本文就是列夫 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著名作家品的了解情况,要求学生掌握每篇课文的文学常识部分。
4.【答案】干涸;干枯;洒
【知识点】词义;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①干涸 [gān hé] ,指夏季的浅塘干涸现象。如几个月的干旱让这条流淌了几百年的河流变得几乎干涸。干枯,指草木衰亡,失去水分;皮肤干燥且皱缩。如他觉得一切的景物都可爱起来,那些干枯的瘦树仿佛很苗条。②洒:分散地落下,如把洒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撒: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如年糕上撒着一层白糖。
【点评】对于近义词,我们做题时,要看语言环境,有的是固定的搭配,当然最重要的是平时多积累,看得多了,也就会了。
5.【答案】A
【知识点】修辞手法;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 例句“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用的修辞是夸张。A、这下可惨了,我没带巴掌大一块雨具,可能要淋透了。修辞是夸张。B、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修辞是比喻。C、六月逛北京不是好时候,没有春花,没有秋霜,也没有冬雪。修辞是排比。D、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修辞是拟人。所以,根据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运用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例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用的是“夸张”的写法。A、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用的是“描写”的写法。B、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用的是“比喻” 的写法。C、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用的是“夸张”的写法。D、刚上好了雨布,又一阵风,墨云似的遮黑了半边天。用的是“描写”的写法。所以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用法的能力。
7.【答案】心理描写;故事情节发展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文章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运用的写作手法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8.【答案】水罐;爱心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水罐自己会变,共变了五次。第一次变出了水,第二次掉在地上时变得端端正正,第三次由木的变成银的,第四次由银的变成金的,第五次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水流,那七颗大钻石又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作者把水罐写得那样神奇,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9.【答案】表达了作家对小姑娘善良与美好心灵的礼赞。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可以从小姑娘的美好心灵这个角度来分析,也可以从童话的意义----对儿童的教育这个角度来分析;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安排“七颗钻石最后升到了空中,变成了七颗星星”的细节描写,表达了作家对小姑娘善良与美好心灵的礼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情节安排的用意的能力。
10.【答案】爱是七颗明亮的星星,永远普照人间。
【知识点】修辞手法;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本题是开放题。做题时要围绕文章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阐述,注意准确运用比喻修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
11.【答案】一眨眼;一刹那;稍纵即逝
【知识点】词义;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一瞬间的意思是一刹那,时间非常快地就过去了,用来形容时间极短暂。 近义词有: 一眨眼、一刹那、霎那间、稍纵即逝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综合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字形;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 “水”字共4画,最后一笔是一捺。 “递”字共10画,最后一笔是一捺。“凹”字共5画,最后一笔是一横。“及”字共4画,最后一笔是一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汉字认知、正确书写的能力。
13.【答案】出乎意料,故事很神奇。;关爱母亲,首先想到母亲病中口渴而心急如焚。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①小姑娘在“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的情况下,已经对水渴望至极。而醒来后,看到“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确实让她出乎意料,也让读者感到了故事很神奇。②文中的小姑娘孝顺、懂事、善良有爱心,是一个有美好心灵的小女孩。在她找到水后,首先想到的是病中的母亲。“赶紧”一词,把她“关爱母亲,首先想到母亲病中口渴而心急如焚”的形象跃然纸上。
【点评】本题应从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表达作用、修辞方式、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着手,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揣摩其作用。
14.【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 一个小姑娘,年龄尚小,又是在漆黑的夜里,能够克服恐惧的心理,为母亲找水,让读者可以感受到小姑娘的那颗诚挚的爱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词义;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喜出望外是指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喜不自胜: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喜上眉梢: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词语。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16.【答案】A
【知识点】修改病句;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 B句缺少主语。应该改为“经过努力,我校被评为“十大文明学校之一”。C句中“长时间”与“久久”词义重复,应该改为“听了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或“听了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不能平静”。D句的错误是搭配不当。笑脸不能沉浸、所以删掉笑脸。
【点评】判断病句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析句子主干,把所有的修饰词都删去,看句子会不会通顺,如果通顺就是正确的,不通顺就是不正确的。
17.【答案】难道小姑娘找到一罐水不高兴?
【知识点】句式转换;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所以,“小姑娘找到一罐水很高兴”改为反问句应改为“难道小姑娘找到一罐水不高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式转换的综合运用和熟练程度。
18.【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双引号作用有:(1)表示引用的部分;(2)表示特定称谓;(3)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4)表示否定和讽刺;(5)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6)特殊疑问,表示否定。A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引用的部分;D表示否定。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引号作用的能力。
19.【答案】B
【知识点】词义;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①顽强的意思是坚强,强硬不屈的意思。坚定指的意思是意志坚强,不动摇。根据句意,应该选坚定。②迎合的意思是故意使自己的言语或行动符合他人的心意。符合的意思是在意见、意志和行动上一致。根据句意,应该选符合。③所向无敌的意思是指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不可一世的意思是不认可同时代的人,即自认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自命不凡,狂妄到极点。根据句意,应该选所向无敌。
【点评】学生对配伍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20.【答案】B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司马迁所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东汉班固所作。《系年》是一部周代的断代史,讲述了从武王伐纣到战国前期我国的历史大事。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先秦史书。《系年》也就成了我国目前考古发现中已出土的最早的史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探索。
21.【答案】陶渊明;李清照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饮酒》诗,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词人喜欢菊,看菊因天气冷而变瘦了,又联想到自己因相思而瘦。这句词,形象恰切。李清照,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研究。
22.【答案】跳出;涌出;水流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点评】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认真阅读课文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23.【答案】A
【知识点】语言表达;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本题可用反选排除法, B语气生硬,不友好,C只考虑自己,不礼貌, D态度傲慢,不谦逊。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24.【答案】B
【知识点】语言表达;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说话时,重音落在不同的词语上,表达的意思往往不一样:如果重音放在“真是”上,则表示强调程度;重音落在“好电影”上,则表示强调对象。所以,“这真是一部好电影”可以运用说时词语的重音不同的方法而明显改变说话意图。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25.【答案】(1)①人摔倒了,可是灌子里的水没有洒掉。②木罐变成了银灌。③银灌变成了金灌。④跳出钻石和涌出清澈而新鲜的水流。⑤七颗钻石升天变成了大熊星座。
(2)为下文表现小姑娘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而埋设铺垫。
(3)心地善良,心灵美好。
(4)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七颗钻石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水没有洒掉”“木罐变成了银灌”“银灌变成了金灌”“跳出钻石”“涌出水流”“七颗钻石大熊星座”来概括语段中发生的几件神奇之事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小姑娘“舍己为人”这个角度以及下文“木罐变成了银灌,银灌变成了金灌,跳出钻石和涌出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七颗钻石升天变成了大熊星座”这一情节来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语段中“小姑娘在缺少水的情况把水让给过路人”可以看出她“心地善良、心灵美好”。(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童话这种概念的能力。从运用的方法“想象、夸张”以及意义“对儿童的思想教育”这两个角度来理解童话这种文学体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