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桃园三结义中,刘备与谁结为兄弟( )
A.关羽 B.张飞 C.诸葛亮 D.赵云
2.以下属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是(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3.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阻塞 B.要塞 C.边塞 D.塞外风光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是( )
A.倥偬 惆怅 纶巾
B.汉胄 邂逅 惆怅
C.斡旋 韬略 熟暗
D.悒怏 澄清 愧赧
5.选出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辅助 潺潺 茅塞顿开 B.时辰 策略 秀丽宜人
C.同榻 晌午 疏疏郎郎 D.捆好 恭喜 恭恭敬敬
6.以下不属于《三国演义》人物的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武松
7.以下事例不能体现刘备和诸葛亮亲密无间的一项是( )
A.同桌吃饭 B.同榻睡觉
C.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D.三顾茅庐
8.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指的是( )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刘禅[
9.《三顾茅庐》中,茅庐的主人是( )
A.刘备 B.孙权 C.周瑜 D.诸葛亮
10.下列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情节,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曹操——望梅止渴 B.关羽——温酒斩华雄
C.刘备——三顾茅庐 D.张飞——大战长坂坡
11.三国名士司马徽对刘备说:“当今之世有卧龙,还有凤雏,您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卧龙”指的是( )
A.周瑜 B.曹操 C.诸葛亮 D.庞统
12.曹操与谁煮酒论英雄( )
A.诸葛亮 B.周瑜 C.关羽 D.刘备
1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峨冠博带 邂逅 愕然 逍遥
B.安邦定国 斡旋 乾坤 匡扶
C.民殷国富 凛凛 霏霏 慵懒
D.功盖环宇 社稷 侥幸 悒怏
1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
B.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盗窃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15.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_________,水不深而________,地不广而_______,林不大而___________;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A.秀丽 清澈 坦荡 茂密 B.秀雅 澄澈 坦荡 茂密
C.秀丽 清澈 平坦 茂盛 D.秀雅 澄澈 平坦 茂盛
二、填空题
16.《三顾茅庐》选自《 》,作者 ,名 ,号 , (朝代)小说家。
17.依据《三顾茅庐》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
18.读《三顾茅庐》,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 的策略。
19.读《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 。
20.读《三顾茅庐》,“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文中的这段描写的作用是 。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罗贯中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 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 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
:“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安得
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文中描写刘备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关羽、张飞不在?
2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
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时辰(chéng chén ) 半晌(shǎng xiǎng) 茅塞(sè sài) 顿开
23.阅读《三顾茅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2)刘备第一次去拜见诸葛亮未见时,童子说诸葛亮“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归期亦不定”,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B
【知识点】文化典籍;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桃园三结义是:刘备、关羽、张飞。所以应该选A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识记。
2.【答案】A,B,C,D
【知识点】文化典籍;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以上四项都属于四大名著。故答案选ABCD。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史知识的识记。
3.【答案】A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A项“塞”读sè,其他都读sài。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4.【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C应为:熟谙。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形的掌握情况。
5.【答案】C
【知识点】形声字字形辨析;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C应为:疏疏朗朗。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准确区分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6.【答案】D
【知识点】文化典籍;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武松是《水浒》里的人物。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史常识的积累。
7.【答案】D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三顾茅庐体现的是刘备思贤若渴。不能体现刘备、诸葛亮亲密无间。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杜甫这首歌是为诸葛亮而写。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茅屋的主人是诸葛亮。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阅读识记。
10.【答案】D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大战长坂坡的是赵云。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阅读识记。
11.【答案】C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识记。
12.【答案】D
【知识点】小说;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故选D。
【点评】考查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识记。
13.【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D应为:功盖寰宇。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14.【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
A光阴荏苒:指时间过得飞快。常作宾语、定语,此句使用不当;
B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大,用于句中不合适。
C思贤若渴:形容极其思念有才德的人。使用正确;
D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对象不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15.【答案】D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用合适的词语填空。可以采用排除法,从最有把握的词语开始排除选项。
【点评】考查词语的使用。
16.【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
【知识点】三顾茅庐;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答案】刘玄德三顾茅庐
【知识点】诗歌对联;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了解对联特点,结合上联内容、结构,拟写下联。
【点评】考查了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18.【答案】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和梳理故事情节之后会得到正确答案。
【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9.【答案】兴复汉室,建立功业。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就是为了兴复汉室。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0.【答案】渲染天气的严寒,烘托出刘备求贤的决心大,心意诚。
【知识点】感受、分析环境描写;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环境描写一般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具体问题,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作答。
【点评】考查对环境描写的分析。
21.【答案】(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特点。
(2)关羽、张飞不在,许褚、张辽引数十人,而刘备孤身一人,渲染了一种紧张气氛。
【知识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归纳、领悟写作意图;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关羽、张飞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他两不在,刘备孤身一人,势单力薄。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
22.【答案】chén;shǎng;sè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甲处的“迷迷糊糊”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乙处的“模模糊糊”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字音的掌握。
23.【答案】(1)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鲁莽、直爽。
(2)(1)为两次未见孔明埋下伏笔。(2)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3)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知识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归纳、领悟写作意图;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该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力争全面考虑。
【点评】学生要熟悉小说阅读的基本要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桃园三结义中,刘备与谁结为兄弟( )
A.关羽 B.张飞 C.诸葛亮 D.赵云
【答案】A,B
【知识点】文化典籍;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桃园三结义是:刘备、关羽、张飞。所以应该选A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识记。
2.以下属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是(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答案】A,B,C,D
【知识点】文化典籍;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以上四项都属于四大名著。故答案选ABCD。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史知识的识记。
3.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阻塞 B.要塞 C.边塞 D.塞外风光
【答案】A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A项“塞”读sè,其他都读sài。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是( )
A.倥偬 惆怅 纶巾
B.汉胄 邂逅 惆怅
C.斡旋 韬略 熟暗
D.悒怏 澄清 愧赧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C应为:熟谙。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形的掌握情况。
5.选出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辅助 潺潺 茅塞顿开 B.时辰 策略 秀丽宜人
C.同榻 晌午 疏疏郎郎 D.捆好 恭喜 恭恭敬敬
【答案】C
【知识点】形声字字形辨析;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C应为:疏疏朗朗。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准确区分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6.以下不属于《三国演义》人物的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武松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典籍;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武松是《水浒》里的人物。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史常识的积累。
7.以下事例不能体现刘备和诸葛亮亲密无间的一项是( )
A.同桌吃饭 B.同榻睡觉
C.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D.三顾茅庐
【答案】D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三顾茅庐体现的是刘备思贤若渴。不能体现刘备、诸葛亮亲密无间。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8.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指的是( )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刘禅[
【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杜甫这首歌是为诸葛亮而写。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
9.《三顾茅庐》中,茅庐的主人是( )
A.刘备 B.孙权 C.周瑜 D.诸葛亮
【答案】D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茅屋的主人是诸葛亮。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阅读识记。
10.下列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情节,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曹操——望梅止渴 B.关羽——温酒斩华雄
C.刘备——三顾茅庐 D.张飞——大战长坂坡
【答案】D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大战长坂坡的是赵云。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阅读识记。
11.三国名士司马徽对刘备说:“当今之世有卧龙,还有凤雏,您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卧龙”指的是( )
A.周瑜 B.曹操 C.诸葛亮 D.庞统
【答案】C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识记。
12.曹操与谁煮酒论英雄( )
A.诸葛亮 B.周瑜 C.关羽 D.刘备
【答案】D
【知识点】小说;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故选D。
【点评】考查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识记。
1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峨冠博带 邂逅 愕然 逍遥
B.安邦定国 斡旋 乾坤 匡扶
C.民殷国富 凛凛 霏霏 慵懒
D.功盖环宇 社稷 侥幸 悒怏
【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D应为:功盖寰宇。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1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
B.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盗窃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
A光阴荏苒:指时间过得飞快。常作宾语、定语,此句使用不当;
B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大,用于句中不合适。
C思贤若渴:形容极其思念有才德的人。使用正确;
D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对象不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15.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_________,水不深而________,地不广而_______,林不大而___________;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A.秀丽 清澈 坦荡 茂密 B.秀雅 澄澈 坦荡 茂密
C.秀丽 清澈 平坦 茂盛 D.秀雅 澄澈 平坦 茂盛
【答案】D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用合适的词语填空。可以采用排除法,从最有把握的词语开始排除选项。
【点评】考查词语的使用。
二、填空题
16.《三顾茅庐》选自《 》,作者 ,名 ,号 , (朝代)小说家。
【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
【知识点】三顾茅庐;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依据《三顾茅庐》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
【答案】刘玄德三顾茅庐
【知识点】诗歌对联;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了解对联特点,结合上联内容、结构,拟写下联。
【点评】考查了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18.读《三顾茅庐》,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 的策略。
【答案】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和梳理故事情节之后会得到正确答案。
【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9.读《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 。
【答案】兴复汉室,建立功业。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就是为了兴复汉室。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0.读《三顾茅庐》,“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文中的这段描写的作用是 。
【答案】渲染天气的严寒,烘托出刘备求贤的决心大,心意诚。
【知识点】感受、分析环境描写;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环境描写一般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具体问题,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作答。
【点评】考查对环境描写的分析。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罗贯中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 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 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
:“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安得
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文中描写刘备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关羽、张飞不在?
【答案】(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特点。
(2)关羽、张飞不在,许褚、张辽引数十人,而刘备孤身一人,渲染了一种紧张气氛。
【知识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归纳、领悟写作意图;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关羽、张飞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他两不在,刘备孤身一人,势单力薄。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
2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
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时辰(chéng chén ) 半晌(shǎng xiǎng) 茅塞(sè sài) 顿开
【答案】chén;shǎng;sè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甲处的“迷迷糊糊”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乙处的“模模糊糊”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字音的掌握。
23.阅读《三顾茅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2)刘备第一次去拜见诸葛亮未见时,童子说诸葛亮“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归期亦不定”,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鲁莽、直爽。
(2)(1)为两次未见孔明埋下伏笔。(2)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3)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知识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归纳、领悟写作意图;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该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力争全面考虑。
【点评】学生要熟悉小说阅读的基本要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