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9 16:37:2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根据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看拼音写汉字。
shān jī hùn xī xū màn
   树 石       乱    日 废   
   妙
zá chàn jí bào lì
   坏    抖
   驰    炸 瓦   
2.给下列字组词。
机    虚    埋    屈   
矶    墟    理    掘   
乐    辟    甚    振   
砾    僻    堪    震   
3.写近义词
安顿——    昔日——    疾步——   
开辟——    洗礼——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你说过,   发生什么,你   会和我在一起,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   我爸爸活着   一定会来救我,   能救大家。
5.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文中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
二、阅读理解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__父亲大喊__阿曼达__我的儿子__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    我的儿子   
(2)“失”的意思有:①失掉;过失;②没有把握住;③找不着;④改变常态;⑤没有达到目的。
文中有两个划线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   ,第二个取意思   。
(3)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你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4)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没有什么比语言更重要的了。法国作家都德有一句名言:“即使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把握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抓住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有一则萨尔瓦多谚语说:“语言不灭,民族不亡。”世界上各个民族都竭力维护本民族语言的神圣、庄严、崇高和纯洁。为了促使国人对自己语言的珍爱,法国每年都要举办家庭法语听写比赛活动。然而,我们国内的一些广告人,以成语——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语言实践锤炼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汉语言之奇葩充当广告词。借用成语本身已具有的知名度,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以此获得效益。例如“咳”不容缓,坚持不“泻”,“鳖”来无恙,“骑”乐无穷,默默无“蚊”……是对汉字艺术的自我贬损和破坏。作为中国人,我们在为祖国的语言感到骄傲时,更要维护她的尊严、纯洁和健康。
(1)短文用哪两句名言来说明语言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标志。
(2)法国每年都举办   ,是为了   。
(3)请将短文中的“广告成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三、语言表达
8.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杉;矶;混;昔;墟;曼;砸;颤;疾;爆;砾
【知识点】拼音;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杉字要注意左半部分为“木”不是“林”,不要与“彬”字弄混;矶与肌不要弄混,这两者的偏旁不同,担属于同音字;昔与惜都读 xī,担字义不同;砾读lì,不要错度为“shuò”。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答案】机场;虚心;埋葬;屈服;洛杉矶;废墟;理由;挖掘;快乐;开辟;甚至;振动;瓦砾;偏僻;难堪;地震
【知识点】字形;字义;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机与矶同音,但是偏旁不同;虚比墟少一个提土旁都读“xū”;埋为土字旁,理为王字旁,要注意区分,不要弄混;掘比屈多一个提手旁,两个字读音不同不要混淆。砾比乐多一个石字旁,两个字读音完全不同;僻比辟多一个单人旁,两个字读音相同,但是辟是一个多音字。堪比甚多一个提土旁;振与震同音不同字,振搬动,挥动:振动。振荡。振幅。振臂。振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震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振夷伯之庙”。振霆。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积累词汇。
3.【答案】安排;往日;快步;开拓;考验
【知识点】词形;词义;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其中注意:安顿:使人或事物有着落。所以“安顿”的近义词是“安排”。开辟:打开通路。所以“开辟”的近义词是“开拓”。洗礼:比喻斗争中的磨练和考验。所以“”的近义词是“考验”。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答案】因为;无论;都;所以;只要;就;也
【知识点】句式衔接;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填写。故:(因为)你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和我在一起,(所以)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5.【答案】文中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坚韧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有责任感,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他鼓励同学求生;获救时,把安全先给了同学;信任父亲。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文中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坚韧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有责任感,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他鼓励同学求生;获救时,把安全先给了同学;信任父亲。
【点评】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6.【答案】(1)!;:“;!;!”
(2)②;④
(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的心中只有儿子,他一直在坚持地挖着,他要亲手救出自己的儿子。
(4)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知识点】字义;标点符号;课文内容理解;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1)根据句子的前后和标志性的字添加标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语气和语境。此时父亲发现儿子很激动,所以首先是 ! 接下来是父亲的话,抓住“喊”这个字即可。(2)考查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就可以选出“失”的意思。(3)描写外貌的句子很容易找到,这段外貌描写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和付出。(4)对学生分析理解文本能力的考查。通过具体的数字变化更能让人体会出父亲在这段时间里有哪些经历。答出这个意思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7.【答案】(1)①“即使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把握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抓住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②“语言不灭,民族不亡。”
(2)家庭法语听写比赛活动;促使国人对自己语言的珍爱
(3)刻不容缓、坚持不懈、别来无恙、其乐无穷、默默无闻。
【知识点】语段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1)短文用“即使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把握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抓住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和“语言不灭,民族不亡。”两句名言来说明语言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标志。(2)法国每年都举办家庭法语听写比赛活动,是为了促使国人对自己语言的珍爱。(3)刻不容缓、坚持不懈、别来无恙、其乐无穷、默默无闻。
【点评】(1)(2)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3)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8.【答案】儿子的这句话照应了前文。说明儿子牢记着父亲的话,并始终不移地相信父亲,儿子也是靠着父亲的这句话坚定地活着。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可联系上下文理解,儿子的这句话照应了前文。说明儿子牢记着父亲的话,并始终不移地相信父亲,儿子也是靠着父亲的这句话坚定地活着。
【点评】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根据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看拼音写汉字。
shān jī hùn xī xū màn
   树 石       乱    日 废   
   妙
zá chàn jí bào lì
   坏    抖
   驰    炸 瓦   
【答案】杉;矶;混;昔;墟;曼;砸;颤;疾;爆;砾
【知识点】拼音;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杉字要注意左半部分为“木”不是“林”,不要与“彬”字弄混;矶与肌不要弄混,这两者的偏旁不同,担属于同音字;昔与惜都读 xī,担字义不同;砾读lì,不要错度为“shuò”。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给下列字组词。
机    虚    埋    屈   
矶    墟    理    掘   
乐    辟    甚    振   
砾    僻    堪    震   
【答案】机场;虚心;埋葬;屈服;洛杉矶;废墟;理由;挖掘;快乐;开辟;甚至;振动;瓦砾;偏僻;难堪;地震
【知识点】字形;字义;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机与矶同音,但是偏旁不同;虚比墟少一个提土旁都读“xū”;埋为土字旁,理为王字旁,要注意区分,不要弄混;掘比屈多一个提手旁,两个字读音不同不要混淆。砾比乐多一个石字旁,两个字读音完全不同;僻比辟多一个单人旁,两个字读音相同,但是辟是一个多音字。堪比甚多一个提土旁;振与震同音不同字,振搬动,挥动:振动。振荡。振幅。振臂。振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震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振夷伯之庙”。振霆。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积累词汇。
3.写近义词
安顿——    昔日——    疾步——   
开辟——    洗礼——   
【答案】安排;往日;快步;开拓;考验
【知识点】词形;词义;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其中注意:安顿:使人或事物有着落。所以“安顿”的近义词是“安排”。开辟:打开通路。所以“开辟”的近义词是“开拓”。洗礼:比喻斗争中的磨练和考验。所以“”的近义词是“考验”。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你说过,   发生什么,你   会和我在一起,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   我爸爸活着   一定会来救我,   能救大家。
【答案】因为;无论;都;所以;只要;就;也
【知识点】句式衔接;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填写。故:(因为)你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和我在一起,(所以)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5.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文中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
【答案】文中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坚韧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有责任感,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他鼓励同学求生;获救时,把安全先给了同学;信任父亲。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文中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坚韧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有责任感,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他鼓励同学求生;获救时,把安全先给了同学;信任父亲。
【点评】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二、阅读理解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__父亲大喊__阿曼达__我的儿子__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    我的儿子   
(2)“失”的意思有:①失掉;过失;②没有把握住;③找不着;④改变常态;⑤没有达到目的。
文中有两个划线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   ,第二个取意思   。
(3)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你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4)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答案】(1)!;:“;!;!”
(2)②;④
(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的心中只有儿子,他一直在坚持地挖着,他要亲手救出自己的儿子。
(4)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知识点】字义;标点符号;课文内容理解;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1)根据句子的前后和标志性的字添加标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语气和语境。此时父亲发现儿子很激动,所以首先是 ! 接下来是父亲的话,抓住“喊”这个字即可。(2)考查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就可以选出“失”的意思。(3)描写外貌的句子很容易找到,这段外貌描写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和付出。(4)对学生分析理解文本能力的考查。通过具体的数字变化更能让人体会出父亲在这段时间里有哪些经历。答出这个意思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没有什么比语言更重要的了。法国作家都德有一句名言:“即使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把握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抓住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有一则萨尔瓦多谚语说:“语言不灭,民族不亡。”世界上各个民族都竭力维护本民族语言的神圣、庄严、崇高和纯洁。为了促使国人对自己语言的珍爱,法国每年都要举办家庭法语听写比赛活动。然而,我们国内的一些广告人,以成语——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语言实践锤炼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汉语言之奇葩充当广告词。借用成语本身已具有的知名度,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以此获得效益。例如“咳”不容缓,坚持不“泻”,“鳖”来无恙,“骑”乐无穷,默默无“蚊”……是对汉字艺术的自我贬损和破坏。作为中国人,我们在为祖国的语言感到骄傲时,更要维护她的尊严、纯洁和健康。
(1)短文用哪两句名言来说明语言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标志。
(2)法国每年都举办   ,是为了   。
(3)请将短文中的“广告成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答案】(1)①“即使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把握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抓住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②“语言不灭,民族不亡。”
(2)家庭法语听写比赛活动;促使国人对自己语言的珍爱
(3)刻不容缓、坚持不懈、别来无恙、其乐无穷、默默无闻。
【知识点】语段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1)短文用“即使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把握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抓住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和“语言不灭,民族不亡。”两句名言来说明语言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标志。(2)法国每年都举办家庭法语听写比赛活动,是为了促使国人对自己语言的珍爱。(3)刻不容缓、坚持不懈、别来无恙、其乐无穷、默默无闻。
【点评】(1)(2)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3)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三、语言表达
8.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答案】儿子的这句话照应了前文。说明儿子牢记着父亲的话,并始终不移地相信父亲,儿子也是靠着父亲的这句话坚定地活着。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地震中的父与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可联系上下文理解,儿子的这句话照应了前文。说明儿子牢记着父亲的话,并始终不移地相信父亲,儿子也是靠着父亲的这句话坚定地活着。
【点评】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