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组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组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8 09:49:55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组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yào càn làn lǒng zhào xiá gǔ
   
   
   
   
【答案】照耀;灿烂;笼罩;峡谷
【知识点】词形;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耀、笼、峡”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按意思写词语,在选词填空。
①人很少到的地方。   
②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③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④形容建筑、雕塑的 技艺精巧,非人工所能为。   
A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
的   叫绝。
B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   。
【答案】人迹罕至;无与伦比;不容置疑;鬼斧神工;鬼斧神工;无与伦比
【知识点】词义;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的意思。①人很少到的地方。——人迹罕至。②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无与伦比。③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不容置疑。④形容建筑、雕塑的技艺精巧,非人工所能为。——鬼斧神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补充词语。
涓涓         秘   测 滔滔         姿   态
   容   疑 皑皑       咫   为    帘帘      
【答案】细;流;神;莫;江;水;千;百;不;置;雪;山;尺;邻;飞;瀑
【知识点】词义;语言表达;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这些词语有:涓涓细流、神秘莫测、滔滔江水、千姿百态、不容置疑、皑皑雪山、咫尺为邻、帘帘飞瀑。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书写时注意错别字。
4.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下面句子加标点。
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   真不愧   植物类型博物馆   和   动物王国   的美誉   
【答案】,;,;“;”;“;”;。
【知识点】标点符号;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句号:句号(。)或句点(.)是用于陈述句末尾的标点。文章内使用的时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也可以用在直述式文意已完足的句子","在有些时候,句号也可以用在语气舒缓的反问句的末尾"。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提示读者该句的表达意思已结束。逗号: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逗号在汉语及大多数外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朝鲜语使用句号多于逗号属于特殊情况。
【点评】本题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掌握。句式比较简单,没有太大的问题。
5.按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内容填空。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无与伦比。在这里,我见到了最   的天空,最   的云彩,最   的雪峰,最   的大拐弯,最   的宝库。这里真是世界上最   、最   的地方!
【答案】神奇壮丽;纯净;飘逸;雄伟;漂亮;丰富;美丽;令人向往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6.课文 《雅鲁藏布大峡谷》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下面的句子各用了那种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
(1)峡谷的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峡谷。   
(2)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3)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修辞手法;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常用的说明方法: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①峡谷的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峡谷。是列数字。②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是作比较。③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是打比方。
【点评】熟练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平时说话、写作能够灵活运用。
二、语段阅读
7.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环抱南迦巴瓦峰地区的高山峻岭,冰封雪冻。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条长长的湿舌,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成为一片绿色世界。从白马狗熊往下长约近百千米的地段,峡谷幽深,激流咆哮,堪称“人类最后的秘境”。由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环境恶劣、灾害频繁,构成了人们很难跨越的屏障和鸿沟,使墨脱成了高原上的“孤岛”,远离现代社会的“世外桃源”。直至1994年,我国科学家才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1)短文中的“堪称”的意思是(  )
A.习惯称为。本文指人们习惯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环境认识。
B.可以称作,可以称为。本文指雅鲁藏布大峡谷谷深、水急,是人类最后的秘境。
(2)短文中双引号的用法是(  )
A.引用 B.强调 C.特定称谓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答案】(1)B
(2)A
(3)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条长长的湿舌,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成为一片绿色世界。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堪称:可以称作,可以称为。本文指雅鲁藏布大峡谷谷深、水急,是人类最后的秘境。(2)考查双引号的用法。双引号的用法:A、引用 B、强调 C、特定称谓。文中“孤岛”、“世外桃源”是引用。(3)考查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如: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条长长的湿舌,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成为一片绿色世界。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此题考查对双引号的用法的掌握能力。(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课内阅读。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1)这段话主要写了峡谷的_____
A.雪山冰川、原始林海的奇异景观。
B.原始林海及生物的多样性。
(2)大峡谷的山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大峡谷的水千姿百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A
(2)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3)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
【知识点】语段阅读;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这段话主要写了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的奇异景观。(2)此题考查学生对大峡谷的山景色奇异的概括能力。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3)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搜索答案的能力。大峡谷的水千姿百态,表现在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对大峡谷的山景色奇异的概括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搜索答案的能力。
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组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yào càn làn lǒng zhào xiá gǔ
   
   
   
   
2.按意思写词语,在选词填空。
①人很少到的地方。   
②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③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④形容建筑、雕塑的 技艺精巧,非人工所能为。   
A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
的   叫绝。
B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   。
3.补充词语。
涓涓         秘   测 滔滔         姿   态
   容   疑 皑皑       咫   为    帘帘      
4.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下面句子加标点。
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   真不愧   植物类型博物馆   和   动物王国   的美誉   
5.按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内容填空。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无与伦比。在这里,我见到了最   的天空,最   的云彩,最   的雪峰,最   的大拐弯,最   的宝库。这里真是世界上最   、最   的地方!
6.课文 《雅鲁藏布大峡谷》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下面的句子各用了那种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
(1)峡谷的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峡谷。   
(2)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3)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二、语段阅读
7.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环抱南迦巴瓦峰地区的高山峻岭,冰封雪冻。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条长长的湿舌,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成为一片绿色世界。从白马狗熊往下长约近百千米的地段,峡谷幽深,激流咆哮,堪称“人类最后的秘境”。由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环境恶劣、灾害频繁,构成了人们很难跨越的屏障和鸿沟,使墨脱成了高原上的“孤岛”,远离现代社会的“世外桃源”。直至1994年,我国科学家才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1)短文中的“堪称”的意思是(  )
A.习惯称为。本文指人们习惯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环境认识。
B.可以称作,可以称为。本文指雅鲁藏布大峡谷谷深、水急,是人类最后的秘境。
(2)短文中双引号的用法是(  )
A.引用 B.强调 C.特定称谓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8.课内阅读。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1)这段话主要写了峡谷的_____
A.雪山冰川、原始林海的奇异景观。
B.原始林海及生物的多样性。
(2)大峡谷的山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大峡谷的水千姿百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照耀;灿烂;笼罩;峡谷
【知识点】词形;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耀、笼、峡”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人迹罕至;无与伦比;不容置疑;鬼斧神工;鬼斧神工;无与伦比
【知识点】词义;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的意思。①人很少到的地方。——人迹罕至。②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无与伦比。③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不容置疑。④形容建筑、雕塑的技艺精巧,非人工所能为。——鬼斧神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答案】细;流;神;莫;江;水;千;百;不;置;雪;山;尺;邻;飞;瀑
【知识点】词义;语言表达;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这些词语有:涓涓细流、神秘莫测、滔滔江水、千姿百态、不容置疑、皑皑雪山、咫尺为邻、帘帘飞瀑。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书写时注意错别字。
4.【答案】,;,;“;”;“;”;。
【知识点】标点符号;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句号:句号(。)或句点(.)是用于陈述句末尾的标点。文章内使用的时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也可以用在直述式文意已完足的句子","在有些时候,句号也可以用在语气舒缓的反问句的末尾"。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提示读者该句的表达意思已结束。逗号: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逗号在汉语及大多数外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朝鲜语使用句号多于逗号属于特殊情况。
【点评】本题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掌握。句式比较简单,没有太大的问题。
5.【答案】神奇壮丽;纯净;飘逸;雄伟;漂亮;丰富;美丽;令人向往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6.【答案】(1)A
(2)B
(3)C
【知识点】修辞手法;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常用的说明方法: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①峡谷的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峡谷。是列数字。②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是作比较。③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是打比方。
【点评】熟练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平时说话、写作能够灵活运用。
7.【答案】(1)B
(2)A
(3)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条长长的湿舌,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成为一片绿色世界。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堪称:可以称作,可以称为。本文指雅鲁藏布大峡谷谷深、水急,是人类最后的秘境。(2)考查双引号的用法。双引号的用法:A、引用 B、强调 C、特定称谓。文中“孤岛”、“世外桃源”是引用。(3)考查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如: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条长长的湿舌,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成为一片绿色世界。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此题考查对双引号的用法的掌握能力。(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答案】(1)A
(2)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3)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
【知识点】语段阅读;雅鲁藏布大峡谷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这段话主要写了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的奇异景观。(2)此题考查学生对大峡谷的山景色奇异的概括能力。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3)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搜索答案的能力。大峡谷的水千姿百态,表现在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对大峡谷的山景色奇异的概括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搜索答案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