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21课《搭石》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shān hónɡ bào fā měnɡ zhǎnɡ kù zi lǎn duò
pínɡ wěn sú yǔ pínɡ hénɡ shùn xù fú xià
2.比一比,再组词。
汛 伏 稠 搭
迅 壮 调 塔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条 一个 一句
一道 一堆 一排
4.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着、了、过”。
①搭石,构成 家乡的一道风景。
②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 这样的情景。
③一排排搭石,联结 故乡的小路,也联结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④他骑 自行车上学去 。
5.根据课文《搭石》内容填空。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 这里的人 。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 , 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满意了 离去。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人认真细致摆搭石的情景,表现了老人 的优秀品质。
二、阅读理解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马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了的马不仅自己回家了,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倒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会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剽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1)邻居们听到塞翁丢马后,是怎样安慰他的?
(2)从哪里可以看出“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会惹出什么麻烦来”?
(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荼,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着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了才好消化吸收啊。”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啊!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②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2)爷爷说的“煮书”是指什么?“煮书”有什么好处?
(3)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三、语言表达
8.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或者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吗?如果有,请有条理地把这件事记叙下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山洪;爆发;猛涨;裤子;懒惰;平稳;俗语;平衡;顺序;伏下
【知识点】拼音;搭石
【解析】【分析】学生容易把“爆发”的“爆”写成 “暴”。还有部分学生容易把“懒惰”的“惰”字写成“堕”。堕落:就是不想背叛自己的意愿而背叛。懒惰:不愿意做事,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动脑筋 即:不思、不学、不做、不动、不勤快。伏下:趴,脸向下。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字书写的掌握情况。
2.【答案】汛期;伏击;粘稠;搭石;迅速;壮丽;调动;水塔
【知识点】字形;搭石
【解析】【分析】辨析形近字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
【点评】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辨析。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它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制约、依赖的整体。在辨析这一类字形时,只要抓住形旁加以分析,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识记,那么,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题几组形近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3.【答案】小河;苹果;话;小溪;沙子;桌子
【知识点】词义;搭石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所以平时必须注意积累。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表示水果的量词:个.例外:一粒葡萄,一根香蕉;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朵、片、颗、粒.大都表示形状;表示食物的量词;表示餐具的量词;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词.包括表示电器仪器的量词:台;表示穿戴用品和装饰品的量词;表示建筑物的量词:座、栋;表示交通工具的量词:辆、列、架、艘;表示工具的量词;表示文具的量词;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表示事件和动作的量词:件、顿、场、通;表示武器的量词;表示地理天文气候的量词.
【点评】我们应该了解量词的各种用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答案。
4.【答案】了;过;着;着;着;了
【知识点】字义;语言表达;搭石
【解析】【分析】“了、着、过”这三个词,在汉语语法的介绍中都被称作动态助词,因为他们都跟动词表示的时间有关系。这三个词语,一般是"着"是进行时,例句:我正吃着呢。 "了"是过去时,例句:我吃了。 "过"是完成时,例句:我吃过了。
故:①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②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③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④他骑(着)自行车上学去(了)。
【点评】考查学生对“了、着、过”用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答案】如果;谴责;懒惰;无论;只要;平稳;一定会;再;直到;才肯;为他人着想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搭石
【解析】【分析】根据课文填空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或形近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谴、懒惰、稳、再、肯。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6.【答案】(1)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
(2)他儿子后来骑那匹好马摔断了腿。
(3)福和祸是会相互转化的。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他儿子后来骑那匹好马摔断了腿。(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点评】(1)、(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7.【答案】(1)得心应手;豁然开朗
(2)把书读熟读透。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说话和写文章不会犯愁。
(3)多读书,读好书。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①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得心应手。②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豁然开朗。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爷爷说的“煮书”是指把书读熟读透。“煮书”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说话和写文章不会犯愁。
(3)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学好语文多读书,读好书。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8.【答案】略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21课《搭石》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shān hónɡ bào fā měnɡ zhǎnɡ kù zi lǎn duò
pínɡ wěn sú yǔ pínɡ hénɡ shùn xù fú xià
【答案】山洪;爆发;猛涨;裤子;懒惰;平稳;俗语;平衡;顺序;伏下
【知识点】拼音;搭石
【解析】【分析】学生容易把“爆发”的“爆”写成 “暴”。还有部分学生容易把“懒惰”的“惰”字写成“堕”。堕落:就是不想背叛自己的意愿而背叛。懒惰:不愿意做事,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动脑筋 即:不思、不学、不做、不动、不勤快。伏下:趴,脸向下。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字书写的掌握情况。
2.比一比,再组词。
汛 伏 稠 搭
迅 壮 调 塔
【答案】汛期;伏击;粘稠;搭石;迅速;壮丽;调动;水塔
【知识点】字形;搭石
【解析】【分析】辨析形近字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
【点评】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辨析。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它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制约、依赖的整体。在辨析这一类字形时,只要抓住形旁加以分析,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识记,那么,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题几组形近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条 一个 一句
一道 一堆 一排
【答案】小河;苹果;话;小溪;沙子;桌子
【知识点】词义;搭石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所以平时必须注意积累。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表示水果的量词:个.例外:一粒葡萄,一根香蕉;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朵、片、颗、粒.大都表示形状;表示食物的量词;表示餐具的量词;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词.包括表示电器仪器的量词:台;表示穿戴用品和装饰品的量词;表示建筑物的量词:座、栋;表示交通工具的量词:辆、列、架、艘;表示工具的量词;表示文具的量词;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表示事件和动作的量词:件、顿、场、通;表示武器的量词;表示地理天文气候的量词.
【点评】我们应该了解量词的各种用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答案。
4.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着、了、过”。
①搭石,构成 家乡的一道风景。
②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 这样的情景。
③一排排搭石,联结 故乡的小路,也联结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④他骑 自行车上学去 。
【答案】了;过;着;着;着;了
【知识点】字义;语言表达;搭石
【解析】【分析】“了、着、过”这三个词,在汉语语法的介绍中都被称作动态助词,因为他们都跟动词表示的时间有关系。这三个词语,一般是"着"是进行时,例句:我正吃着呢。 "了"是过去时,例句:我吃了。 "过"是完成时,例句:我吃过了。
故:①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②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③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④他骑(着)自行车上学去(了)。
【点评】考查学生对“了、着、过”用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根据课文《搭石》内容填空。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 这里的人 。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 , 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满意了 离去。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人认真细致摆搭石的情景,表现了老人 的优秀品质。
【答案】如果;谴责;懒惰;无论;只要;平稳;一定会;再;直到;才肯;为他人着想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搭石
【解析】【分析】根据课文填空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或形近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谴、懒惰、稳、再、肯。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二、阅读理解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马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了的马不仅自己回家了,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倒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会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剽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1)邻居们听到塞翁丢马后,是怎样安慰他的?
(2)从哪里可以看出“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会惹出什么麻烦来”?
(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1)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
(2)他儿子后来骑那匹好马摔断了腿。
(3)福和祸是会相互转化的。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他儿子后来骑那匹好马摔断了腿。(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点评】(1)、(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荼,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着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了才好消化吸收啊。”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啊!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②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2)爷爷说的“煮书”是指什么?“煮书”有什么好处?
(3)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答案】(1)得心应手;豁然开朗
(2)把书读熟读透。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说话和写文章不会犯愁。
(3)多读书,读好书。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①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得心应手。②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豁然开朗。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爷爷说的“煮书”是指把书读熟读透。“煮书”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说话和写文章不会犯愁。
(3)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学好语文多读书,读好书。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三、语言表达
8.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或者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吗?如果有,请有条理地把这件事记叙下来。
【答案】略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