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挖空训练及词义积累(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挖空训练及词义积累(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6 12:1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
一、挖空练习
请解释加点的字,注意活用和句式(判断放大楷体字活用类型并翻译,标注句子特殊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 )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 )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hào)战,请以( )战喻( )。填然( )鼓( )之,兵刃既( )接,弃甲曳(yè)( )兵而走( ),或(固定搭配: )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1]
曰:“不可!直(通假: )不百步耳,是( )亦走( )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 )食也。数(cù)罟(gǔ)( )不入洿(wū)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活用: )丧(sāng)死( )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活用: )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句式: ),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 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庠(xiáng)序(偏义: )之教,申之以孝悌(tì)( )之义(句式: ),颁(通假: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句式: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活用: )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假: )途有饿殍(piǎo)( )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固定搭配: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 )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树之以桑 D.谨庠序之教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尽心焉耳矣 B.弃甲曳兵而走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 B.王好战,请以战喻 喻:做比喻。
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得罪。
4.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 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河内凶,“河内”指黄河以北。
B. 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C. 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尊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D.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指国家,“家”指家庭。
三、高考链接,词义辨析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1.邻国之民不加少: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4.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6.万钟于我何加焉: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8.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5.舜发于畎亩之中: 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劝( )学 荀子
一、挖空练习
请解释加点的字,注意活用和句式(判断放大楷体字活用类型并翻译,标注句子特殊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蓝,而( )青于蓝(句式 );冰,水为( )之,而( )寒于水。木直中( )绳。輮(通假: 活用: )以为( )轮,其曲( )中( )规( )。虽( )有(通假: )槁( )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 )木受绳( )则直,金( )就( )砺( )则利,君子博学( )而日(活用: )参省( )乎( )己,则知(通假: )明而( )行无过矣。
吾尝( )终日而( )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 )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假( )舆( )马者,非利(活用: )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活用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通假 )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 )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 ),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 ),上(活用: )食埃土,下(活用: )饮黄泉,用( )心一( 活用: )也。蟹六跪( )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 )也。
高考链接,词义辨析
1.下列对词义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躁也和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两处“用”词义相同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两处绝,词义相同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两处谨,词义不同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和假此科敛丁口。两处假词义不同
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强”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强健有力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强:钱串
C.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强:竭力,勉强
D.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强:有力的弓。
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度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隔断
C.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绝:终止
D.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绝:悦耳。
二、成语背一背(5分钟)
(1)等量齐观——等:同等,相等。量:估量,衡量。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以同等的标准来衡量,都同样看待。如:他们二人的工作成绩不可~。
〖错例〗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人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语境中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了,没有量的差别了)
〖错例〗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等闲视之——按平常的事情看待,不加重视(多用于否定句)。常误用于肯定句中。〖错例〗应对高考,我们需一颗平常心,等闲视之,否则便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正例】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殚精竭虑(褒)——竭:用尽。虑:思虑,思考。耗尽精力,费尽心思。
【正例】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4)箪食壶浆——箪,古代盛饭的竹器;食,食物。古时候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老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此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5)箪食瓢饮——一箪的食物,一瓢的饮料。古代指贫苦的生活。
参考答案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 谷物收成不好),则移其民于河东( 黄河以东 ),移其粟( 谷子,这里指粮食 )于河内( 黄河以北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 更 )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hào)战,请以( 用)战喻( 打比方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然鼓(动词 敲鼓 )之,兵刃既( 已经 )接,弃甲曳(yè)( 拖着 )兵而走( 逃跑 ),或(固定搭配: 有的人 )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宾前 )”[1]
曰:“不可!直(通假: 只)不百步耳,是(表判断 )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
“不违农时(农业生产季节 ),谷不可胜( 尽 词义链接:刑人如恐不胜 )食也。数(cù)罟(gǔ)( 密网 )不入洿(wū)池(深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动词砍伐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活用: 名词 活着的人 )丧(sāng)死( 死了的人 )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状后)五十者可以衣(yì)(活用: 穿 动词 )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句式: 定后 ),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更改 ) 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认真 )庠(xiáng)序(都指学校 )之教,申之以孝悌(tì)( 敬爱兄长 )之义(句式: 状后 ),颁(通假:斑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句式:状后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活用: 动词 称王 )者,未之有也( 宾前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 )涂(通 途 道路)有饿殍(piǎo)(饿死的人 )而不知发(打开粮仓 赈济百姓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固定搭配: 和……有什么区别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 动词归罪 )岁(年成)斯天下之民至焉。”
4.C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A项“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宾短语后置句,包含了一个固定句式“孰与……”,可理解为:“我与城北徐公(比),孰美”。B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之千里者”与“一食或尽粟一石”都是定语后置;C项“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D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宾短语后置句。所以选C项。
5.D项,“国”,指诸侯国的封地;“家”,指卿大夫的封地。
解释加点字:
1.更、更加 ;2.夸大、超过 ;3.加上,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 4.施予、给予;5.增加;6.益处、好处;7.施用、施加 8.胜过
1.打开、开启 2.征发、征调 3.开放 4. 出发 5.兴起、崛起 6.发作、抒发7.表现、显露
8.头发9.启发
劝(鼓励)学/荀子
1、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2、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然而、却)青于(比)蓝(状后);冰,水为(凝结)之而(却)寒于水。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煣”,使弯曲)以为(把它做成)轮,其曲(弯度)中(合乎)规(圆规)。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晒干),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也。故(所以)木受绳(经受墨线比量)则直,金(金属制的刀剑)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格外注意“砺”的偏旁是“石”,右边是“厉”)则利,君子博学(广泛地学习)而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省察)乎(相当于“于”,对)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并且,而且)行无过矣。
3、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曾经)跂(提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但是,却)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也,而闻者彰(清楚)。假(借助,利用)舆(车)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注意与下文“至千里”的区分,口诀“有车有马有反文,无车无马无反文”)千里;假(借助,利用)舟楫者,非能(善于)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借助,利用)于物(外物,各种客观条件)也。
4、积土成山,风雨兴(起)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善成德,而神明(人的智慧)自得,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备焉。故不积跬(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格外注意“跬”的偏旁是“足”,与走路有关)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成江海。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锲(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定语后置,即“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食埃土,下(名词作状语,往下)饮黄泉,用(因为)心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也。蟹六跪(蟹腿)而二螯(蟹钳),非蛇鳝(鳝鱼,格外注意“鳝”的偏旁是“鱼”)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因为)心躁(浮躁)也。
寡人之于国也答案
一、挖空练习
请解释加点的字,注意活用和句式(判断放大楷体字活用类型并翻译,标注句子特殊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 )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 )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hào)战,请以( )战喻( )。填然( )鼓( )之,兵刃既( )接,弃甲曳(yè)( )兵而走( ),或(固定搭配: )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1]
曰:“不可!直(通假: )不百步耳,是( )亦走( )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 )食也。数(cù)罟(gǔ)( )不入洿(wū)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活用: )丧(sāng)死( )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活用: )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句式: ),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 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庠(xiáng)序(偏义: )之教,申之以孝悌(tì)( )之义(句式: ),颁(通假: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句式: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活用: )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假: )途有饿殍(piǎo)( )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固定搭配: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 )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树之以桑 D.谨庠序之教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尽心焉耳矣 B.弃甲曳兵而走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 B.王好战,请以战喻 喻:做比喻。
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得罪。
4.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 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河内凶,“河内”指黄河以北。
B. 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C. 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尊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D.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指国家,“家”指家庭。
三、高考链接,词义辨析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1.邻国之民不加少: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4.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6.万钟于我何加焉: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8.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5.舜发于畎亩之中: 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成语积累:将以下成语积累在笔记本上
1.不可胜数:胜(旧读shēng):尽。数:计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也作“不可胜计”。例 句:初夏的黄山石崖上、沟子里,开遍~的杜鹃花。
2.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反]不计其数。例 句:我们这里的大学生是~的。
3.浩如烟海:广大繁多如茫茫大海。多指书籍、文献等数量多,极其丰富。 例句:图书馆有关《诗经》的文献~,你必须先查目录。
4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藏书极多。
例句:武打小说一时兴起,~,真假“金庸\”、“古龙\”,令人难以辨别。
劝( )学 荀子
一、挖空练习
请解释加点的字,注意活用和句式(判断放大楷体字活用类型并翻译,标注句子特殊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蓝,而( )青于蓝(句式 );冰,水为( )之,而( )寒于水。木直中( )绳。輮(通假: 活用: )以为( )轮,其曲( )中( )规( )。虽( )有(通假: )槁( )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 )木受绳( )则直,金( )就( )砺( )则利,君子博学( )而日(活用: )参省( )乎( )己,则知(通假: )明而( )行无过矣。
吾尝( )终日而( )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 )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假( )舆( )马者,非利(活用: )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活用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通假 )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 )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 ),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 ),上(活用: )食埃土,下(活用: )饮黄泉,用( )心一( 活用: )也。蟹六跪( )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 )也。
高考链接,词义辨析
1.下列对词义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躁也和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两处“用”词义相同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两处绝,词义相同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两处谨,词义不同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和假此科敛丁口。两处假词义不同
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强”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强健有力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强:钱串
C.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强:竭力,勉强
D.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强:有力的弓。
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度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隔断
C.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绝:终止
D.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绝:悦耳。
二、成语背一背(5分钟)
(1)等量齐观——等:同等,相等。量:估量,衡量。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以同等的标准来衡量,都同样看待。如:他们二人的工作成绩不可~。
〖错例〗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人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语境中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了,没有量的差别了)
〖错例〗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等闲视之——按平常的事情看待,不加重视(多用于否定句)。常误用于肯定句中。〖错例〗应对高考,我们需一颗平常心,等闲视之,否则便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正例】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殚精竭虑(褒)——竭:用尽。虑:思虑,思考。耗尽精力,费尽心思。
【正例】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4)箪食壶浆——箪,古代盛饭的竹器;食,食物。古时候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老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此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5)箪食瓢饮——一箪的食物,一瓢的饮料。古代指贫苦的生活。
参考答案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 谷物收成不好),则移其民于河东( 黄河以东 ),移其粟( 谷子,这里指粮食 )于河内( 黄河以北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 更 )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hào)战,请以( 用)战喻( 打比方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然鼓(动词 敲鼓 )之,兵刃既( 已经 )接,弃甲曳(yè)( 拖着 )兵而走( 逃跑 ),或(固定搭配: 有的人 )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宾前 )”[1]
曰:“不可!直(通假: 只)不百步耳,是(表判断 )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
“不违农时(农业生产季节 ),谷不可胜( 尽 词义链接:刑人如恐不胜 )食也。数(cù)罟(gǔ)( 密网 )不入洿(wū)池(深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动词砍伐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活用: 名词 活着的人 )丧(sāng)死( 死了的人 )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状后)五十者可以衣(yì)(活用: 穿 动词 )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句式: 定后 ),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更改 ) 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认真 )庠(xiáng)序(都指学校 )之教,申之以孝悌(tì)( 敬爱兄长 )之义(句式: 状后 ),颁(通假:斑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句式:状后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活用: 动词 称王 )者,未之有也( 宾前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 )涂(通 途 道路)有饿殍(piǎo)(饿死的人 )而不知发(打开粮仓 赈济百姓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固定搭配: 和……有什么区别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 动词归罪 )岁(年成)斯天下之民至焉。”
1.答案:D 解析:A、B、C三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解释为“敲鼓,穿,种植”。D项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2.答案:A 解析:B项,“走”,古义为“跑”;今义为“步行”。C项,“然而”,古义为“这样(做了)却”;今义为转折连词,是一个词。D项,“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
3.【答案】D【解析】D项,“罪”,归咎、归罪。
4.C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A项“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宾短语后置句,包含了一个固定句式“孰与……”,可理解为:“我与城北徐公(比),孰美”。B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之千里者”与“一食或尽粟一石”都是定语后置;C项“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D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宾短语后置句。所以选C项。
5.D项,“国”,指诸侯国的封地;“家”,指卿大夫的封地。
解释加点字:
1.更、更加 ;2.夸大、超过 ;3.加上,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 4.施予、给予;5.增加;6.益处、好处;7.施用、施加 8.胜过
1.打开、开启 2.征发、征调 3.开放 4. 出发 5.兴起、崛起 6.发作、抒发7.表现、显露
8.头发9.启发
劝(鼓励)学/荀子
1、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2、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然而、却)青于(比)蓝(状后);冰,水为(凝结)之而(却)寒于水。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煣”,使弯曲)以为(把它做成)轮,其曲(弯度)中(合乎)规(圆规)。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晒干),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也。故(所以)木受绳(经受墨线比量)则直,金(金属制的刀剑)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格外注意“砺”的偏旁是“石”,右边是“厉”)则利,君子博学(广泛地学习)而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省察)乎(相当于“于”,对)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并且,而且)行无过矣。
3、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曾经)跂(提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但是,却)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也,而闻者彰(清楚)。假(借助,利用)舆(车)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注意与下文“至千里”的区分,口诀“有车有马有反文,无车无马无反文”)千里;假(借助,利用)舟楫者,非能(善于)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借助,利用)于物(外物,各种客观条件)也。
4、积土成山,风雨兴(起)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善成德,而神明(人的智慧)自得,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备焉。故不积跬(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格外注意“跬”的偏旁是“足”,与走路有关)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成江海。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锲(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定语后置,即“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食埃土,下(名词作状语,往下)饮黄泉,用(因为)心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也。蟹六跪(蟹腿)而二螯(蟹钳),非蛇鳝(鳝鱼,格外注意“鳝”的偏旁是“鱼”)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因为)心躁(浮躁)也。
1.A因为;由于 使用 B横渡 隔绝;隔断 C 谨慎从事;重视 恭敬;郑重。 D都是凭借
2.选A。【解答】例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A.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
B.名词作状语,每天;C.名词作状语,向下;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3..选B。【解答】A.名词作状语,每天;B.名词作动词,游泳;C.名词作状语,向上;D.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4..选B。【解答】B.强:有余。译为: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5..选D。【解答】D.“绝”解释为“悦耳”有误,应解释为“到了极点”。句子翻译为: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