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2章 运动的世界 自我综合评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2章 运动的世界 自我综合评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6 14:1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房屋 B.云层
C.停在路边的汽车 D.远处的高山
2.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 (  )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该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3.如图所示,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
4.在测量长度时,粗心的小明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cm的是 (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2 D.小明的身高是16.7
5.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6.20 cm、6.21 cm、6.20 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为6.20 cm B.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
C.6.21 cm这个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D.6.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
6.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人步行的速度为10 m/s B.课本每张纸的厚度约0.75 mm
C.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 D.短跑运动员速度可达72 km/h
7.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 m/s,从家到学校要走15 min,那么他上学要走的路程是 (  )
A.1080 m B.108 m
C.18 km D.0.3 km
8.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前10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 s内的平均速度不同
9.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后3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它在5 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3 m/s B.4 m/s
C.4.2 m/s D.5 m/s
10.如图所示是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
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
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
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中物体的长度是    mm。
12.小红参加校运动会百米赛跑,跑完全程用时15 s,则她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以奔跑的小红为参照物,运动场旁的建筑物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3.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的速度为
    km/h,合    m/s。
14.体育课上,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图下表所示,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比较方法是          。
参赛者 甲 乙 丙
成绩/s 13.6 13.8 13.7
15.为迎接中考体育技能测试,体育老师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如图所示,停表显示的是一名同学跑完400 m所用的时间,则该同学跑完400 m所用的时间为    s,这名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结果保留整数)。
16.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的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选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编号1至编号6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和vB,则vA    (选填“=”“>”或“<”)vB。
17.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     ;若乙和丙运动的时间之比是1∶1,则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18.(14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装置图。
(1)测量小车速度的原理是      ;实验除了刻度尺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图中AB段的路程为sAB=    cm,如图果测得通过AB段的时间为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4)在测量小车在AB段运动的时间时,如图果反应稍慢了一些才停止计时,那么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5)在小车由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要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应该让小车从    
点由静止释放。
19.(8分)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含铁的小物块(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体,小物块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物块到达15 cm、30 cm、45 cm处时的时间,实验数据如图下表。
   
实验次数  t/s s/cm  15 30 45
1 1.00 1.92 2.82
2 0.99 1.94 2.80
3 0.96 1.90 2.78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物块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物块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v===……
方法2:
v==++÷3=……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
(3)在图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点即可)。
(4)与图甲实验相比,图乙实验具有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            (写出一点即可)。
四、计算题(共22分)
20.(10分)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同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嘱托小孙子通过铁路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图下表所示。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根据以上信息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时
车次 萍乡北站 南昌西站 运行距离/km
G1346 08:38 09:40 360
G1692 08:49 10:00 360
G1482 09:11 10:31 360
21.(12分)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宁夏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图果超过了该路段的限速,即被判为超速。监测点A、B相距25 km,全程限速120 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的方法,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答案
1.B 2.D 
3.D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开始测量,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4.B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 mm;茶杯的高度是10 cm;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2 dm;小明的身高是16.7 dm。
5.C  文具盒的宽度:L==≈6.20 cm,A选项正确;在三个测量值中,“2”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B选项正确;在6.21 cm中,6.2 cm是准确值,0.01 cm是估读值,此测量结果正确,C选项错误;6.20中最末一位数字“0”,表示物体的长度非常接近6.2 cm,“0”是估读值,是有意义的,D选项正确。
6.C  本题考查长度和速度的估测。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 m/s,A不符合实际。课本每页纸的厚度约为0.075 mm,B不符合实际。人走一步的距离不到1 m,两步的距离约为1.5 m,C符合实际。短跑运动员速度可达10 m/s,相当于36 km/h,D不符合实际。
7.A  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v=1.2 m/s,时间t=15 min=900 s,由v=得,他上学要走的路程:s=vt=1.2 m/s×900 s=1080 m。
8.D  由图知,前10 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 m、200 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由图知,甲车到达600 m处所用的时间为20 s,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 s,所以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甲车到达该处所用的时间,故B正确;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甲、乙两车在40 s内通过的路程为1200 m,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
9.C  该物体在5 s内的平均速度:v====4.2 m/s。
10.A  由图可知,通过100 m的距离,兔子用的时间短,则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兔子获胜;乌龟在0时刻出发,兔子在t1时刻出发,故乌龟先出发;两图像的交点表示龟、兔相遇,在比赛途中共计相遇三次。
11.37.0  由图知: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体左侧与3.00 cm对齐,右侧与6.70 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70 cm-3.00 cm=3.70 cm=37.0 mm。
12.6.7 运动  小红的平均速度v===6.7 m/s;以奔跑的小红为参照物,运动场旁的建筑物相对于小红的位置不断变化,故建筑物是运动的。
13.90 25  由图可知,汽车的速度为v=90 km/h=90× m/s=25 m/s。
14.甲 相同路程比时间  三名同学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甲用的时间最少,所以甲跑得最快,是第一名。方法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15.99.8 4
16.(1)A (2)=
17.甲和丙 1∶4  由第一个图像可知,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v甲===4 m/s。乙车的速度:v乙===1 m/s。由第二个图像可知,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v丙=4 m/s,所以甲车与丙车的速度相同。已知乙和丙运动的时间之比是1∶1,由v=可得,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
18.(1)v= 停表 (2)时间
(3)40.0 25 (4)小 (5)A
19.(1)不是 (2)方法1
(3)增大纸板的倾斜角度
(4)增加玻璃管的长度
20.(1)由图知,s=30 km,最大速度为v=60 km/h,由v=可得,驾车到萍乡北站所用的最短时间:t===0.5 h=30 min,他们8:20 开车出发,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为8:50,由于到站时G1692次列车已经出发,所以,爷孙俩只能赶上G1482次列车。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482次列车到达南昌所用时间:t'=10:31-9:11=1 h 20 min=80 min,总路程s'=360 km,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v'===270 km/h。
21.(1)因为100 km/h<110 km/h<120 km/h,所以采用“定点测速”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这辆轿车通过该路段所用的时间:t=10:41-10:31=10 min= h,这辆轿车在该路段的平均速度:v===150 km/h。因为150 km/h>120 km/h,所以采用“区间测速”的方法,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为超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