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1课时 测量单位及长度测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1课时 测量单位及长度测量(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6 14: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1课时 测量单位及长度测量]
一、选择题
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23.5 m=23.5×100 cm=2.35×103 cm
B.2.4×107 nm=2.4×107×10-6 m=24 m
C.3.8 km=3.8 km×103 m=3800 m
D.6.03 m=6.03 m×1000=6030 mm
2.[2020·黔南州] 小明测量自己用的铅笔的长度时,只记录了6.25,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
A.mm B.cm
C.m D.km
3.下列对一些常见的物体长度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中学生用的课桌高度约为80 cm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50 cm
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为20 m
D.学生用笔的直径约为4 cm
4.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 (  )
A.人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
B.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C.下课时电铃的响声持续的时间
D.人行走5 m路程所用的时间
5.[2020·天水改编] 下列有关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50 m跑测试中,八年级大多数女同学所用时间为9 s左右
B.教学楼一层高度约为7 m
C.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厚度约为10.5 cm
D.唱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为5 min
6.如图所示,在做利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实验时,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 cm B.5.25 cm
C.3.25 cm D.3.3 cm
7.[2020·益阳] 如图所示,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的四次测量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
8.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9.(多选)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量长度时,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磨损,可选用其他没有磨损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D.记录数据时,末位数字的零可以省去不写
10.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
A.1.65 m B.1.75 m
C.1.85 m D.1.95 m
11.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图下: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12.小超想要检验平躺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尺子中最合适的是 (  )
A.量程0~15 cm,分度值0.5 mm
B.量程0~10 m,分度值1 dm
C.量程0~3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0~3 m,分度值1 mm
13.身高160 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其中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臂展,约8 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 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拃,约2.8 m(拃:张开手,拇指尖与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 cm
二、填空题
14.我们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其他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和光年。银河系很大,一般用     作为长度单位;而分子直径很小,一般用
     作为长度单位。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0.08     (填单位符号)。
15.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45    ;一支钢笔的长度约为140    ;一名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度为5.63 cm,从这个测量数据看,这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6.请完成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
(1)7×10-5 m=    mm=    nm。
(2)0.1 nm=    mm=    m。
(3)1.82 m=    km=    mm。
17.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18.有些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会逐渐向边缘变薄,从侧面看上去的形状如图所示,请从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角度来谈谈这样做的好处:           。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19.[2019·江西] 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cm。 链接例2规律总结
20.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  。
(2)  。
(3)  。
2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5.32 cm、5.34 cm、5.335 cm、5.35 cm、5.53 cm,其中错误的是      ,无意义的是      ,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22.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382 mm、383 mm、385 mm,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23.[2019·常州] 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中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  )
A.5 cm B.5.0 cm
C.5.00 cm D.5.000 cm
答案
1.A
2.B 
3.A  本题考查对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中学生用的普通课桌高度一般在0.8 m上下,故A正确。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故B错。学校教室的长度一般在8~12 m,20 m显然太长,故C错。学生用笔的直径一般在5~7 mm,4 cm太粗,故D错。
4.B  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在0.3 s左右,故A错误。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 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 s,故B正确。下课时电铃的响声持续的时间在15 s左右,故C错误。人步行的速度在1 m/s左右,步行5 m大约需要5 s,故D错误。
5.A  50 m跑测试中,八年级大多数女同学所用时间在7~10 s,故A符合实际;一般教学楼一层的高度在3 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中学生食指宽度约为1 cm,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 c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国歌时间为46 s,故D不符合实际。
6.C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木块右侧与5.25 cm 对齐,从2 cm开始测量,所以木块长度为5.25 cm-2 cm=3.25 cm。
7.C  工件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工件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他整格刻线对齐,故B错误;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其读数为3.80 cm,故C正确,D错误。
8.A  物体的长度:L==≈2.36 cm。
9.AC
10.B  本题结合生活实例考查对长度测量的认识。从图中可以看出,脚印的长度为25.10 cm,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 cm×7=175.7 cm。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11.A 
12.D  本题考查的是长度测量的知识。长度测量要求被测量值不允许超出最大测量值,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分度值越小越精确。根据生活常识可知,人的身高小于2 m,故选D。
13.A  本题可采用“估算法”解决。生活中人们对自己身体上的“尺”有了较清晰的印象:1臂展≈身高≈160 cm;1步幅≈1 m;1拃≈20 cm,1指宽≈1 cm。在题目中,教室宽5臂展约8 m,A项正确;教室长10步幅,约10 m;课桌长4拃,约0.8 m;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 cm,B、C、D三项都是错误的。
14.光年 纳米  mm
15.min mm 1 mm
一支钢笔的长度约为14 cm=140 mm。5.63 cm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
16.(1)7×10-2 7×104
(2)10-7 10-10
(3)1.82×10-3 1.82×103
17.0.1 B 1.35(1.35~1.37均可)
18.便于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 2.80
19.乙 2.80
20.(1)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边缘 (2)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表面垂直
21.5.53 cm 5.335 cm 5.34 cm
22.1 cm 383 mm  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是估读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物体的长度为L==≈383 mm。
23.B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宇航员麦克莱恩在地球上的身高为167.0 cm,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身高为172.0 cm,这四个月她长高了172.0 cm-167.0 cm=5.0 cm,故B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