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4.6 神奇的眼睛 第1课时 眼睛与视力矫正(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4.6 神奇的眼睛 第1课时 眼睛与视力矫正(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6 14:3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第1课时 眼睛与视力矫正]
一、选择题
1.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  )
A.与实物等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实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虚像
2.[2020·台州] 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所示),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该人的视力缺陷及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
3.如图所示是杨大爷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凹透镜 D.近视眼 凸透镜
4.[2020·内江]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王是远视眼 B.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小王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小王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5.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 凹透镜
6.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它们的外形完全一样,小明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用手摸眼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老花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老花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老花镜
D.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7.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倒立的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
A.远视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B.远视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D.近视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二、填空题
8.[2019·陕西]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透镜。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
9.[2019·德州改编] 过度用手机玩游戏容易使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    (选填“强”或“弱”),形成近视眼。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其矫正方法是    。(后两空均填序号)
10.[2020·扬州] 同学们课间在走廊上眺望远方。此时晶状体变    (选填“厚”或“薄”),晶状体的    发生变化,远处的景物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的实像。有些同学看不清远处的景物,可以佩戴由    透镜制作而成的眼镜矫正视力。
11.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甲所示,此眼睛属于    眼,这种眼睛看不清   (选填“远”或“近”)处的物体,需要戴图    (选填“乙”或“丙”)中的眼镜矫正视力。
三、作图题
12.[2019·内江] 如图所示是矫正远视眼的光路示意图,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
13.某物理兴趣小组用一组眼睛模型、一个能发出平行光束的光源和几个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和凸透镜来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如图所示。
(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      ,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着色液体则表示玻璃体。
(2)用光束照射每个眼睛模型,根据光束的聚焦位置可以确定甲是    眼模型,乙是    
眼模型,丙是    眼模型。
(3)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在图   模型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   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4)在“探究远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在图   模型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   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14.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的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    像。
(2)向水凸透镜内    (选填“注入”或“抽取”)适量的水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说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           有关。
①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可以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方。
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
1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如图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 m,它的焦度就是:Φ==2 m-1。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1)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 m-1,它的焦距是    。
(2)若矫正近视眼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 m,则该镜片的度数为    度。
答案
1.C
2.A  由图乙可知,某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是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由图甲可知,镜片Ⅰ是凹透镜,故A正确。
3.A  根据图可以看出,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使原来的光线提前会聚,故应用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4.B
5.A  由题意“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这说明陈老师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但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陈老师的眼睛是远视眼。陈老师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需戴凸透镜矫正。
6.B  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故A错误;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远视镜,故B正确;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即能使光线发散,所以是近视镜,故C错误;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远视镜,故D错误。
7.A  由图可知,u>v,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8.凸 倒立
9.强 ③ ①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图③中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图③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结合图示可知,为了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应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图①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10.薄 焦距 缩小 凹
11.远视 近 乙  由图甲可知,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面,是远视眼,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要想看清近处的物体,需使用凸透镜进行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戴图乙中的眼镜矫正视力。
12.如图图所示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使折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应该用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所以在虚线框内应放置凸透镜,使折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13.(1)晶状体 视网膜 
(2)正常 近视 远视
(3)乙 凹 
(4)丙 凸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中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会聚在烧瓶后壁上,属于正常眼模型;图乙中由于凸透镜过凸,使平行光束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烧瓶后壁的前方,是近视眼模型,应加一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后,再经凸透镜会聚在烧瓶后壁上;图丙中由于凸透镜过于扁平,使光束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烧瓶后壁的后方,是远视眼模型,应加一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后,再经凸透镜会聚在烧瓶后壁上。
14.(1)缩小 实
(2)注入 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凸起程度)
①前 ②凹
(1)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凸透镜变厚,此时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变强,像成在光屏之前,即近视眼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说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要使像能成在原来光屏的位置,应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15.(1)0.25 m 
(2)-5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