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脚印的联想》
教材分析
《脚印的联想》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课,学习领域为造型·表现。孩子们喜欢动物,教材从这一点切入,从认识动物脚印到动物脚印的联想,画出一幅有趣的想象画,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需求。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即可是线描画,又可是色彩画,作业层次也可以有高有低,即可是单个脚印联想成画,又可是多个脚印组合成画。这是一节非常有趣的创意思维训练课,打破了平常的思维定式,孩子们肯定会非常喜欢。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指认五种以上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2、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
3、在动物脚印上用添画的方法完成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脚印特征,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在联想的基础上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动物的脚印、绘画工具)
教师(收集动物脚印的图片等资料,课件,范画)
四、教学过程
(一)设境和激趣
1.师:同学们,你们在雪地里踩过脚印吗?喜欢吗?有一群小动物他们在雪地里留下了美丽的脚印,想不想看一下,请注意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播放《雪地里的小画家》动画,并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对,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你们记住他们的脚印了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易于导入课题。
2.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奇妙的脚印吧!请看大屏幕。(教师课件出示各种动物脚印,引导学生观察特点,加深印象。学生竞猜,教师单击不同的动物脚印并伴有动物声音,就会出现相应的动物形象。)
3、教师倡议学生们保护动物。动物们可爱吗,那我们就要爱护小动物,制止伤害小动物的行为。
设计意图:认识不同的动物脚印,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情感,为下面的联想作铺垫。
(二)实践和探究
1.师:今天熊大熊二也来到了咱们美术课堂上,他们要让自己的脚印变变变,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熊的脚印,转动角度,引导学生对脚印进行观察联想)看看变成了什么。(青蛙妈妈和小蝌蚪们(运用了添画的方法)、螃蟹(运用了旋转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习联想的方法,对单独的脚印进行联想,降低了学习的梯度。通过脚印卡片的联想,发散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了竞争意识。
2.接下来咱们通过绘画来做个脚印大变身好不好?老师这里有黑尾鹿的脚印,老师要让它变身了,请注意观察变成了什么?(生:蝉)
3.师:刚才,我们用单个脚印进行了联想,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又会变成什么呢 (出示几种脚印,让学生分小组先讨论,再让学生上台摆一摆)最后教师示范用脚印摆成的小女孩。4.接下来我们欣赏一组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进行脚印的联想的。(学生观察并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画不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并且还明确了作业形式。用单个脚印联想成画或用多个脚印组合成画,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5.学生绘画,教师辅导(背景音乐)
(三)、展示和评价学生作品完成后,贴到黑板上,组成脚印画。
设计意图: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多样的评价方法增加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多种展示方法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课后拓展
师:脚印在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抱枕上的熊脚印,卧室里的吸顶灯,百度的标志,U盘的装饰,还有烟花。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生活,将来都能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