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我设计的自行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自行车结构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利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想象中的自行车。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的乐趣,学会欣赏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自行车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创新。
教学难点能够有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新意、造型美的自行,并能够以绘画的形式将构想表现出来。
三.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课件、教具、展示板等。
学生用具:画具、作业纸。
四.教学过程
(一)绘画感受,引入体验。
教师课前为每位学生发放“绘画宝典”
依典而画
师:自行车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伟大发明,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聊聊有关自行车的话题,你对自行车都有哪些了解?挑战一分钟画自行车。
师:我看到了许多小小自行车跃然纸上。有了宝典,画起来感觉怎样?
总结:掌握诀窍,绘画也是一件特别轻松愉快地事情。
自主添画
师:想一想生活中的自行车,你还能继续添画些什么?挑战继续
师:对比宝典上的自行车,你感觉变得怎样了?
师: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它让我们的画变得更生动,更精致。
谈结构
师:自行车因其方便轻巧、低碳环保而成为人们最为普通的交通工具,相信两次绘画,你一定对他的结构更加的清晰了,谁能够大胆的说出它的组成部分。学生生根据口诀临摹骨架学生回忆生活添画细节学生对比发现回答生回答......课堂伊始学生以自主绘画的形式展开,同时引出本课表现的目标着眼点——自行车。诀窍可以让画变得轻松,回忆添画告诉我们一切皆源于生活的启迪,两次绘画练习,即为下一步的创作更好的表现做下铺垫,又让结构问题水到渠成的解决。
(二)探究感受,综合体验
1.自行车前世
师:可以说现在的自行车千姿百态,想知道最早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吗?师引导生发现自行车的特别之处与弊端这些古朴的艺术简约中透露着智慧的光芒,反映着人们对于行之革新而付出的努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工艺的发展,自行车就像变魔术一样,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辆,想不想一睹风采。学生发现简单粗糙速度慢与重心不稳等弊端预设:1.这辆自行车没有蹬踏板的地方。预设:2.可能用脚蹬地走,速度会很慢吧。......自主感受古老的自行车,笨重的背后有着更多的是令人感动的思维灵光。了解自行车的历史,感受自行车发展至今,人们在革新过程所付诸的努究
2.教具引领感受设计之美
教师出示教具——魔法自行车引导生感受变(外形)与不变(脚蹬、轮子)。总结:自行车变化的是各种局部的造型,如:车轮、车把、车座等。不变的是它的动力之源脚踏板,所以我们无论如何变幻造型,都不要去掉它自行的根本。
3.新概念自行车欣赏启迪想象灵感接下来的大师们的设计,他们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一定会带给你更多的启迪。你欣赏它的哪里?色彩 功能 造型总结:独特的造型可以带给人们强悍的视觉冲击力。亮丽的色彩可以让他成为马路上独特的风景线,功能的多样更是凸显科技的进步、思维的活跃。
4.交流设计构想假如你是设计师,你会让你的自行车变成什么样子呢?(板书课题之“我设计的”)学生感受自行车的变与不变学生感受新概念自行车色彩与功能上的更多变化力,一切源于人们对更利于出行的那种强烈夙愿,同时也会更加认真地去思考,去对待下一步自己的设计。自主发现自行车的变与不变,想象不等于盲目看似简单粗糙的教具,却足可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并解决自行车外观变化中的变与不变。自主感受感受大师的灵感与超乎寻常的想象力。通过欣赏设计师设计的自行车能进一步感受到物体的形体美、结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构想(围绕造型、色彩、功能展开)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如:你认为你的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装置,安装在什么位置等......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并有小组推荐最具想象力的说给大家听。自主交流,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小组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创作表现,感悟体验。
1.学生作品欣赏(感受不同表现方法与设计感)2.学生选择方法进行创作表现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随评学生感受不同的表现方法,并自主选择方法进行生创作表现。自主表现。自主评价四、评价交流,升华体验。自评:以创意点为主互评:从构图、色彩与设计方面展开师评:综合评价学生展开评价多元自主评价让评价根据针对性,更高效。培养学生带着思考的目光有目的的赏析作品
(四)拓展延伸,多元体验。利用生活中的蔬果制作各式各样的自行车,相信,只要我们运用灵巧的双手,一定能创造出艺术的新天地!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了归纳、概括和强化,使学生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