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碧云天,黄叶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岁去人头白,
秋来树叶黄。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秋有声——
秋风萧瑟 残荷听雨
秋有色——
霜叶黄花 秋草碧水
秋有形——
天高云淡 北雁南飞
可 见
2022-07-26
10
让我们走进秋天
故都的秋
郁达夫
解题: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的地点,作者用“故都”而不用北平或北京,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作者简介
郁达夫, 原名 ,字 ,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 ”,代表作品《 》《 》和《薄奠》、《迟桂花》等,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郁文
达夫
创造社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创作背景
欣赏美文,思考问题。
1.北国的秋有什么特点?
2.文章哪几段描写北国的秋景?重点描写了北国秋季的哪些景物?
识记字音
混混沌沌( ) 潭柘寺( )
槐树( ) 扫帚( )
落蕊( ) 一椽破屋( )
廿四桥( ) 蟋蟀( )
嘶叫( ) 房檩( )
平平仄仄( ) 普陀寺( )
譬如( )颓废( )鲈鱼( )
dùn
zhè
huái
sào zhou
ruǐ
chuán
niàn
xī shuài
sī
lǐn
zè
tuó
pì
tuí
Lú
北国的秋有什么特点?
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它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往往蕴含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整篇文中起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也可以景物。
思考题:
浏览课文,哪些段落集中描写了故都的秋景?
在这几段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3到11段
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解读秋景:
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描绘了几幅秋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庭院秋景图
破屋
日光
牵牛花
秋草
天色
鸽声
秋院静观:
描写角度:视觉 听觉
秋槐落蕊图
槐树落蕊
“微细”
“柔软”
“细腻”
“清闲”
“落寞”
描写角度:视觉 触觉
秋蝉残声图
秋蝉哀鸣
“衰弱”
“残声”
“啼唱”
描写角度:听觉
秋雨话凉图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写出了环境的静,悲凉。
秋日胜果
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颜色的时......”“淡绿微黄”,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之感。
秋日胜果图
这些景物,作者给它们涂上了什么色彩?
蓝、白、青、淡红、紫黑、碧绿、淡绿微黄、灰沉沉
——冷色调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
文中的景物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实色彩,实际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作者内心的主观色彩的自然融合。五幅画面都染了冷色调,表现作者心中的悲凉、清冷、孤寂。
思考:
在故都,秋天,可选取的景物非常多,火一样的香山红叶,秀丽的北海公园等,无不映出秋天的倩影,可是作者偏偏选取那些灰暗的景物,这是为什么?
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主观方面,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和第12——14段 , 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和南国秋的特点,并思考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
(一) 北国秋——清、静、悲凉 (文眼)
南国秋——慢、润、淡
(二)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南国之秋烘托出北国之秋的特点,突出北国秋味的醇厚、浓郁,抒发对故都之秋的依恋之情。
阅读第13段,思考作者如何具体地将北国与南国之秋进行比较
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
南国的秋
北国的秋
本体
喻
体
黄酒
白干
甘甜可口
回味不永
稀饭
馍馍
不浓易饿
鲈鱼
大蟹
黄犬
骆驼
玲珑如意
逗玩邀宠
味淡
清香后劲足
有味耐饥
味浓
跋涉千万里
文章脉络
全文总结
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 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寂寞。”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
2022-07-26
39
形散而神不散
" 形散 "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 神不散 " ,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写什么:关注标题、抓住由头
2.怎样写:理清思路,抓住关键
(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具体事物,鉴赏艺术手法)
3.为何写:把握情感,领悟主旨
散文阅读鉴赏的方法
2022-07-26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