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集一中集体备课导学案
_年 月 日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 教学课题 7.1.1有序数对 课型 新课
第1课时 主备教师 薛海宏 上课教师 审核人
学习目标 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教 学 过 程 修改内容
一.问题探知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标志桩,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二.概念确定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 pair),记作(a,b)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例1 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4,5)→(5,5)→(5,4)→(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由A到B的其他几条路径吗?6大道5大道4大道A3大道B2大道1大道1街2街3街4街5街6街分析:图中确定点用前一个数表示大街,后一个数表示大道。解:其他的路径可以是:(3,5)→(4,5)→(4,4)→(5,4)→(5,3);(3,5)→(4,5)→(4,4)→(4,3)→(5,3);还有哪些路径?自己找一找1.在教室里,根据座位图,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2.教材65页练习三.方法归类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1.如图,A点为原点(0,0),则B点记为(3,1) 2.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 处。例2 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巩固练习]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小结]为什么要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没有顺序可以吗?几种常用的表示点位置的方法.[作业]必做题:教科书68页:第1题课外作业:练习册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黄集一中集体备课导学案
_年 月 日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 教学课题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型 新课
第2课时 主备教师 薛海宏 上课教师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的坐标的意义。2、会用坐标表示点,能画出点的坐标位3、渗透对应关系,提高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的坐标.难点:正确画坐标和找对应点.
教 学 过 程 修改内容
一、预习导学学生预习教材65-68页,尝试完成自主预习案。二、情景引入 1.如图,怎样说明数轴上点A和点B的位置,根据下图,你能正确说出各个象棋子的位置吗?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数轴上每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如:点A在数轴上的坐标是-4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rectangular coordinate system).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x-axis)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y轴(y-axis)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探究二:点的坐标:我们用一对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这对数叫坐标。表示方法为(a,b).a是点对应横轴上的数值,b是点在纵轴上对应的数值。例1 写出图中A、B、C、D点的坐标。 解:点A的坐标是(2,3),点B的坐标是(3,2),点C的坐标是(-2,1),点D的坐标是(-1,2)。探究三:象限的划分: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被坐标轴分成四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如上图)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你能说出例1中各点在第几象限吗? 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3,4);B(-1,2);C(-3,-2);D(2,-2)问题1:各象限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练习:教材49页:练习1,2。三.深入探索教材67页:思考识别坐标和点的位置关系,以及由坐标判断两点的关系以及两点所确定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巩固练习]教材68页习题6.1——第1题教材69页——第2,4,5,6。[小结]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及其表示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坐标的简单应用[作业]必做题:教科书69页:3题
教学反思
黄集一中集体备课导学案
_年 月 日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 教学课题 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课型 新课
第3课时 主备教师 薛海宏 上课教师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能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教学重点 难点 1.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修改内容
一、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教材第73页图7.2-1.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首先我们来探究以下问题.二、师生互动,探究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活动1: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再向东走50米.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问题: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米).由学生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引导学生一同完成示意图.问题: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可以很容易地写出三位同学家的位置.活动2: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后得出结论:(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应注意的问题: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有时,由于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在图外另附名称.(举例)活动3:进一步理解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展示问题:(教材第74页思考)由图可知:救生船在遇险船北偏东600的方向上,与遇险船的距离是35 nmile,用北偏东600,35 nmile就可以确定救生船相对于遇险船的位置,反之,用南偏西600,35 nmile就可以确定遇险船相对于救生船的位置。小结:一般地,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来表示地理位置,此外,还可以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平面内物体的位置。三、巩固练习教材第79页第5题、第8题.四、小结让学生归纳说出如何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五、作业:1.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标出某一公园的各个景点.菊花园:从中心广场向北走150米,再向东走150米;湖心亭:从中心广场向西走150米,再向北走100米;松风亭:从中心广场向西走100米,再向南走50米;育德泉:从中心广场向北走200米.2.教材第79页第4题.
教学反思
黄集一中集体备课导学案
_年 月 日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 教学课题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课型 新课
第4课时 主备教师 薛海宏 上课教师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2、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3、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修改内容
一、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坐标方法的另一个应用.二、新课展示问题:教材第75页图.(1)如图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在图上标出它的坐标,把点A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2)把点A向左或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观察他们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再找几个点,对他们进行平移,观察他们的坐标是否按你发现的规律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 ,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 , )).教师说明: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例 如图(1),三角形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4,3),B(3,1),C(1,2).(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后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A1、B1、C1各点,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依次连接A2、B2、C2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画出图形后,解答此例题.解:如图(2),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1B1C1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类似地,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它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探究:学生动手画图并解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练习教材第78页练习;习题6.2中第1、2、4题.四、作业教材第78页第3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