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囚绿记》课件(共23张PPT)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3《囚绿记》课件(共23张PPT)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6 14:3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囚绿记
陆蠡
预习任务: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中字词音义
2.解题
3.为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4.提出自己的疑问
本文题目“囚绿记”有何含义?
记: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于书名或篇名)。
“绿”是指一株常春藤。“囚绿”是指作者把这株常春藤牵进了自己的屋子。
表层义:
本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
深层义?
主旨情感?
一、(1-4)交代绿的由来。
二、(5-7)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三、(8-12)作者“囚绿”后,“绿”的变化。
四、(13)点出文章背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五、(14)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整体把握
幽囚绿
邂逅绿
观赏绿
释放绿
怀念绿
本文围绕“囚绿”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见绿、赏绿、囚绿、放绿和怀绿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回答。
见绿
喜悦、满足
赏绿
不感到孤独
快活、留恋
欢欣、喜悦
囚绿
不快、自责、恼怒
放绿
祝福
怀绿
怀念
对“绿”真挚的爱
我是感情的奴役,也是理智的仆隶。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zh á lì,碾压);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zhì,高低)。我如同一个楔(xiē)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
散文集《囚绿记》序言节选
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作者对“绿”的喜爱?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生命力、希望、快乐的象征
——爱、幸福、青春的象征
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被“囚”前后的“绿”有何不同?体现出“绿”有什么样的特点?
“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被囚之前
美丽、生命力旺盛
①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②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③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坚强
倔强、执着、不屈、向往光明自由
柔弱
被囚之后
对 “囚绿”的行为,作者自称为“自私”,是一种“魔念”。有人认为不可理喻,有人认为可以理解,对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一方面,作者把绿藤当作他唯一的“朋友”,囚绿也是爱绿,是爱绿的一种极端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绿的那份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最后,作者被绿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着精神所感染,又释放了它,见绿、赏绿也好,释绿、思绿也罢,支撑这些行为的巨大的情感动力是作者对绿深沉不变的爱。
另一方面,这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就不能囚禁它,应该给它自由,让它在自然中求生存。
作者“囚绿”之后为什么又要“放绿”“怀绿”?
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条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但他出于良心,不忍让绿枝条彻底枯死,于是“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说明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绿枝条被“开释”与作者逃离危险中的北平,二者有相似之处,在文章中具有类比的效果。作者最后怀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
作者写作本文只是为了表达一种怀念之情吗?
除了怀念之外,作者在写此文章时,还有一种懊悔、自责,更有一种祈祝之情。作者希望有一天能重见常春藤,其实是在祈祝沦亡的祖国山河早日获得解放。至此,“绿”不仅仅是那棵普通的“绿藤”了,它是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广大人民的象征,作者由绿及人,以此表达自己的心声。
托物言志
绿
向往光明
渴望自由
坚贞不屈
象征
向往光明和自由、坚贞不屈的作者本人
蒙难、渴望自由和和平的北平人们
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
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多种说法,结合对文章的解读,谈谈你的看法。
①借赞美绿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绿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山河早日获得解放。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合适的环境,就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本文题目“囚绿记”有何含义?
(2)结构思路上, “见绿”“赏绿”写对“绿”的感情逐渐加深,为下文的“囚绿”做铺垫,至“囚绿”这种爱达到了畸形的程度,才有了后面的“放绿”及分别之后的“怀绿”。
(3)情感上,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占我国领土,“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是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体现。
(4)主题上,文章中“囚绿”是绿枝条最艰难的时期,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用“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能更好地展示文章的主题。
春暖花已开,
愿山河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