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6 16:3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本节内容选择了常见的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为代表动物,从寄生虫的角度渗透了动物多样性的生物学观点。探究学习两种寄生虫在形态结构和适应寄生生活的一系列特点,进而得出寄生、寄生虫、宿主的概念及其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的相关知识,难点是解读人体感染蛔虫的流程示意图。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懂得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及对寄生虫的防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合作学习等科学素质的养成教育。在寄生虫种类学习中,渗透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等。
【导入新课】
向同学们提问:你知道蛔虫病吗?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内?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看看能不能解开其中的奥秘吧!
打开课件第2页。
【讲授新课】
一、线形动物
观察蛔虫标本,看雌雄蛔虫的形状、大小有什么不同,体色和体表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观察蛔虫标本,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观看雌雄蛔虫的形状、大小、体色和体表特征等。区分雌雄蛔虫。
出示蛔虫的内部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蛔虫的生殖器官和消化器官的特点。
1.体表有角质层,防止被小肠内的消化液侵蚀;
2.消化管的结构简单,适于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物;
3.生殖器官发达。
组织学生讨论,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成虫寿命约1年. 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0万个。 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条,个别可达上千条。成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取养分外,危害一般并不严重;数量多时(据报道,曾经有一人肠内有蛔虫1448条),造成肠道阻塞;幼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如:肺水肿等。成虫有迁移习性,可侵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
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展示其他常见线形动物的图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补充讲解寄生、寄生虫以及寄主的概念。
二、环节动物
蚯蚓是我们身边常见的陆生动物,课前组织同学进行了饲养。请同学描述一下采集蚯蚓的环境和如何才能养好蚯蚓。
出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出示蚯蚓的横切面示意图,知道学生观察蚯蚓的身体组成。
出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环节动物。
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总结:
1、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沙蚕、蛭
2、环节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3、蚯蚓
生活环境:富含有机物的湿润土壤中
形态结构:有体节、环带、刚毛
呼吸:湿润的体壁
运动:肌肉与刚毛配合使身体蠕动(刚毛不是运动器官)
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者)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
与人类的关系:①疏松土壤 ②提高土壤肥力 ③ 优质蛋白质饲料
进行课堂训练。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多、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并且学生不具备一些物理、化学知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大胆尝试利用课件,强化直观效果,比如:导入新课,我通过一段“医生取蛔虫的 录像,再配以生动的语言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活动,深切感受到蛔虫的生活,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了新知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