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壶口瀑布
梁衡
1.抓住游记三要素,了解文本特点;
2.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特点,理解其精神内涵。
学习目标
游记,内容广泛,写法自由,一般包括三个要素:
(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骨骼,是基础)
(2)“所见”即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目睹的风貌。(血肉、主体)
(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想。(灵魂,是生命力)
跳读思考:
作者曾去过几次壶口瀑布?分别是何时?
雨季:理游踪,识文体
自由朗读,领略魅力:
1、雨季的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景象?(词语概括)
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雨季:理游踪,识文体
2、有感情朗读:注意语速、停顿、重音等
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它的危险汹涌?
雨季:理游踪,识文体
壶口瀑布,走进河滩里
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由平地向沟里跌去。
急慌慌、匆匆逃离
雨季
(游记三要素)
雨季:理游踪,识文体
所至
所感
所见
宏伟惊险、惊心动魄
枯水季:望瀑布,品景美
为什么选择枯水期前往?
视线所至之处
品读思考: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还汹涌壮观吗?
方法指导:
A.根据作者所至的地点,勾画描写瀑布的句子;
B.选择最有气势的一句:品一品,哪些字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C.充满情感朗读,读出气势。
枯水季:望瀑布,品景美
品读思考:
除了汹涌壮观的河水,枯水季节,还有什么其他时期看不见的风景?
立足文本,圈点勾画
枯水季:望瀑布,品景美
梁衡以文抒情,光未然以歌唱情!
面对着滚滚黄河水,他们看见奔涌向前的黄河,他们更看见黄河那一份柔中带刚的气势,人民那一种坚毅不拔的精神,中华民族那一股勇往直前的勇气!
知感情,品精神
好一条瀑布!好一条壶口瀑布!
雨水季,你汹涌澎湃,一往无前;枯水季,你气象万千,刚柔并济!遇石不屈,奋力抗争。好一条百折不回的壶口瀑布!
好一条黄河!
好一条波涛汹涌的黄河!
你博大宽厚、柔中有刚,
你挟而不服、压而不弯,
好一条兼容并包、坚强伟岸的母亲河!
好一个博大宽厚、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枯水季:望瀑布,品景美
枯水季:望瀑布,品景美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枯水季:望瀑布,品景美
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教学阐述
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属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巧妙运用叠词、动词、长短句式,抓住瀑布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威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影射出如
黄河般“刚柔并济”“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但本课文化内涵厚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很难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本文语言精美,需指导学生紧扣文本,揣摩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基本理念:思考性阅读,情感性朗读,细节化分析
目标定位:
1.学习本文,把握作者游踪,了解游记特点;
2.朗读文本,欣赏枯水期的壶口瀑布,积累精彩语句,了解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情感,理解黄河所代表的精神意义。
本设计以“思考性阅读,情感性朗读,细节化分析”为理念,以“赏壶口魅力, 品黄河精神,析民族文化”为主题。
过程设计:思考性阅读,情感性朗读,细节化分析
1.以游记三要素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两季壶口瀑布的不同,梳理游踪,加深文体理解;
2.设置主问题“为什么选择枯水期游玩?”与学生重点品读“枯水期”的壶口瀑布,抓住特点,观其形、听其声、赏其态、解其密码,通过对文本的对比朗读,揣摩、品析、欣赏壶口瀑布的刚柔姿态;
3.结合文本思考,纵深阅读,深入解读壶口瀑布精神乃黄河精神,进而赞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方法与策略
朗读法: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自由朗读,读通、读顺,感知文本内容。教师对个别易读错的字音进行强调;
2.小组互评式朗读,读出节奏,了解情感。学生展示中,教师及时评价,肯定学生优点,适当提出不足;
3.教师对个别句子进行指导,如重音、停顿、连读等,并可采取教师范读或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合作探究法:
1.讨论前,确定任务:小组讨论前教师提出讨论要求,确定分工,如答案汇总人、发言人等,确保全员参与;
2.讨论中,点播思路:小组讨论时,教师与学生互动,适当点播学生思路,肯定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推动讨论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