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6 16: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了解真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特点。
2、描述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3、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解作用。
(二)技能性目标
通过观察真菌、细菌、病毒的形态特点,继续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概括真菌、细菌、病毒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识别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种类,认识我们身边其他生物。
教学难点:
识别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种类,认识我们身边其他生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节课认识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那么我们身边还有其他生物吗?
提问:我们身边常常会有面包“长毛”的现象,那么这“毛”是不是生物呢?
答:是的,它是微生物。
老师讲述:除了植物和动物,生物还有微生物。
提问:谁知道微生物包括哪些呀?
答:细菌、病毒和真菌。
讲述:对!那我们细菌说起。细菌个体微小,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细菌个体数量多,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提问:细菌是不是都是有害的呀?
答:不是。细菌分为有益菌和有害菌。如有些细菌确实可以使人得病,但有些可以辅助人体消化食物,有些可以帮助人们生产酸奶。
讲述:同学们说得很对。接下来我们谈谈另一个微生物成员——病毒。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小到了什么程度,讲述时量化形容,比如:病毒只有在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中才能观察到;三万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大小等。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病毒?
答: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讲述:病毒与植物、细菌、真菌不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只由蛋白质外壳和有遗传作用的核酸组成。这病毒与绿色植物及其他生物的区别。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旦离开寄主的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内繁殖,而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
提问:了解完细菌、病毒,有谁可以说说真菌又分为哪几类?
答: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
提问:关于真菌的主要特征和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
答:(1)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2)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孢子生殖;(3)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与细菌相同,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相关知识了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