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6 16:4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描述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比较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尝试在基于本学科基础上,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教学重点
能够举例说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所学,对常见昆虫的生殖发育进行分类;并尝试与多学科内容建立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家蚕的生殖与发 育-出示家蚕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差异比较表,引导学生总结出家蚕发育过程各阶段。学生分析归纳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分析,归纳出变态发育的概念,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蝗虫的发育过程-教师展示蝗虫发育过程的图片,并和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进行对比,提出问题:“蝗虫和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有什么异同?你知道昆虫的变态发育有几种类型吗?学生观察图片,列表比较两种昆虫发育过程的异同。归纳总结,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卵 →若虫 →成虫三个时期。各小组派代表列举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哪些,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哪些,全班同学动手写出: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归纳出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达到突破本节重点的目的。同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运用旧知
学生分组活动
指导学生运用手中资料,写出几种常见昆虫的发育类型
学生阅读资料,划出依据,写出发育类型,并选择一种昆虫以列表、文字或绘图形式进行表述-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应用知识、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
引出新知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人的发育特点,找出共性。学生通过比较、观察,能够找到这些生物的生命起点都是受精卵,而受精卵是父本、母本提供的生殖细胞结合而形成的,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是所有生物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吗?如果不是,你能举出例子吗?教师同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语文书上内容-学生回答问题,尝试举例说明,有的生物一分为二;有的生物体通过孢子繁殖等。尝试与多学科找到交叉点,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学科在叙述相关内容时的不同特色,尝试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收获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昆虫的发育方式: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生物的生殖方式不同,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梳理,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总结规律。
布置任务
针对不同学生安排不同任务-学生聆听后,自己选择-锻炼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擅长进行选择,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