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物的性状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别并能举例说出什么是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
②能举例区分基因与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③描述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④尝试用遗传图解分析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
②通过绘制遗传图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生自身的调查活动,能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了解父母,热爱自父母。
②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①识别并能举例说出什么是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
②能举例区分基因与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教学难点
①描述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②尝试用遗传图解分析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教材分析
教材中“生物的性状” 通过“几种生物的性状”和“豌豆的某些相对性状”插图引出了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自学与学习小组内互助,让学生在自学与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解决基本概念的学习。进一步通过对身边例子的分析,加深对性状和相对性状的理解。教材中“基因与性状遗传”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本部分从介绍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入手,引出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等概念,进一步指出一对基因控制一个性状,即AA或Aa控制显性性状,aa控制隐性性状,并以单眼皮和双眼皮为例作了文字说明并配了图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自学,及时总结,学练结合。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初步学习遗传知识的基础上,很想用遗传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要学习的概念。因为概念本身比较死板,所以用观察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给课堂也带来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地接受知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生物的遗传是在生命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都是遗传物质在发育过程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节中,学生接触到“基因”这一概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本章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主要解决的是生物个体的性状与基因关系的问题,同时隐含着亲代的性状能够在子代出现是亲代基因传给子代的缘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发挥想像力,理解本节的难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师要起好引导的作用。教学设计的线索是:游戏激趣,导入新课——观察思考,引入生物性状——师生互动,自主探究——资料分析,总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培养兴趣,视频展示。?学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主动探究,最后得出结论,从中解决了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学案、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①耳垂、酒窝、上眼睑、血型、十指交叉相握等人的一些性状。②自己与父母相同的性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3分钟 1.什么是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2.父母通过染色体 (生殖细胞)是怎样把自己的特征传给子女的? 学生独立思考, 回忆上节课所学,巩固主要内容。 强化上节课重点知识的落实,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8分钟组织交流 点拨构建6分钟组织交流 点拨构建6分钟 今天我们以一个经典的实验豌豆的紫花和白花这一对相对性状是如何遗传的。呈现豌豆花:紫花 白花提出问题: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以纯种的紫花豌豆和纯种的白花豌豆做亲本,二者进行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植株开出来的花色将是什么样的呢?诱导同学进行大胆地猜测。结果是什么呢? 解释:它们杂交在后代中全部表现为紫花。我看到大家产生了疑惑。说说你的疑惑是什么?难道白花这一性状消失了吗?我们继续将这一代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即自交,这次得到的植株将会开出什么花色呢?咱们再来大胆地猜测一次。随着学生们的回答,师发问:你的猜测是对还是错呢?看看结果如何?提出问题:白花又出现了,说明了什么呢?师讲解:科学家就把在第一代中呈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没有呈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过渡:为何在第一代中全部呈现紫花这一显性性状?在第二代中既有紫花又有白花? 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性状、基因和染色体它们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依据本节的学案,小组内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性状、基因和染色体(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展示学习结果。)过渡: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请同学们回答1.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几种?分别怎样表示?2.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怎样存在的?表示方式?3.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怎样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怎样表示?4.在生殖细胞中怎样存在?表示方式?继续看下图:板书如下:过渡:根据这些内容,接下来我们用遗传图解来解释前面我们要探究的问题。运用遗传图解,解释遗传现象:据图回答:1.判断紫花和白花哪种性状为显性性状?哪种性状为隐性性状?2.如果用A、a表示基因组成,你能否写出亲代紫花和白花豌豆的基因组成?后代1紫花的基因组成怎么表示?后代2紫花的基因组成怎么表示?师明确:亲代的性状,和亲代的基因组成,中间要有杂交符号,这二个箭头表示产生生殖细胞,要写出生殖细胞的基因类型,这二个箭头表示的受精过程,后面要写出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及表现的性状。(教师板书出第一次实验的遗传图解)点拨:观察图解紫花和白花的基因组成有何不同?过渡:接下来请各小组合作,根据第一次实验的遗传图解写出第二次实验的遗传图解,探究为何它们的后代既有紫花又有白花?(老师巡视指导学生画遗传图解)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对照图解进行讲解?师生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后代的性状表现。正是由于基因在亲代和后代之间的遗传,才使得生物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也是每种生物的固有特征能够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过渡:接下来我们再回头来看前面我们统计的表格。拓展与延伸师:在前面的统计过程中,我们同学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惑:父母是双眼皮,他却是单眼皮。哪位同学是这种情况,来为大家解释一下。依据图解进行分析。(提示:由于父亲和母亲都传递了一个控制单眼皮的隐性基因a,所以后代体内有一对aa基因,这就表现出单眼皮的性状。)思考:为何你没有表现出双眼皮的性状呢? 师总结: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好。我们像父母是由于获得了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如果你没有获得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你就不会表现出那些性状。这正是课前我们同学产生的疑问,大家都明白了吗?师: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在知识方面的你学到了什么?在能力方面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运用1.性状判断:a.说出某种生物的几种性状表现,并说明这些性状的相对性状。2.讨论分析:a.同学之间说说自己的父母的眼皮性状表现,并解释自己为何是单眼皮或双眼皮,并判断父母的基因组成是什么?b.父母一方是双眼皮,一方是单眼皮,生出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有多少?布置作业生物助学A类试题 选择题: (面向全体学生)1、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那么,他们的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 )。 A、AA、Aa B、Aa、aa C、AA、Aa、aa D、aa2、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这一对性状,决定有酒窝基因(D)是显性基因,决定无酒窝基因(d)是隐性基因。如果一对夫妇都无酒窝,那么这对夫妇的子女( A、有酒窝 B、无酒窝 C、有酒窝和无酒窝都有 D、以上都不对3、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A、豚鼠的长毛和短毛 B、猫的黑毛和长毛C、人体的高和胖 D、菊花的红色和李花的白色 4、当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表现出 A、显性性状 B、中间性状 C、 隐性性状 D、无规律5、假设人的双眼皮有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用隐性基因a控制,则下列选项中表示单眼皮的是 A、AA 或者 Aa B、aa C、Aa D、Aa 或者 aa 积极发言,表现的很活跃。随着教师提问的一系列问题,带着一脸的茫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生1:他们的脸型很像。生2;眼睛非常相像。生3;他们都有耳垂。生4、、、、、、花色,鹦鹉的羽色的不同。看到兔子体色的不同。看到学生用手姿势不同:有的用左手、有的用右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在小组内相互观察对方的这些性状。回答:我们小组有三个人是单眼皮,一个人是双眼皮;有二个人不会卷舌,二个人会卷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一些提问,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学生积极响应教师的提问,都踊跃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带着一脸的茫然,认真的思考老师的问题。学生小组内合作分析讨论,解决问题。(讨论热烈,效果好)各小组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汇报,其它小组认真听讲,适时完善补充。学生:是粉红色的、可能全是紫花、可能是白色的。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说明了白花这种性状并未消失。学生阅读课文100-101页进行自主学习。1.控制性状的基因有二种,一种是显性基因(A)一种是隐性基因(a)。2.染色体上有很多对基因,成对存在如:Aa 、Bb、CC、Dd、ee等。3.显性性状:AA或Aa 隐性性状:aa1.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2.亲代紫花:AA,白花aa;后1代紫花:Aa;后2代紫花:AA或Aa。紫花的基因组成有AA与Aa两种;白花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aa。 通过学生对自己与父母相比较找相同,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问题的层层提出,一步一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活跃起来,主动学习、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回答不全面的,教师精讲点拨,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解疑释惑,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给出学生具体的学习要求和内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