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共1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共1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6 16:1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积累“碣、澹、竦峙”等词语,能准确地、有节奏地、有感情地朗读《观沧海》。
2、抓住关键句,体会诗人面对短暂的人生,悲凉中又充满慷慨的感情。
3、理解面对同一景色,不同境遇的人的感情会有所不同。
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jié
dàn
sǒng zhì
zāi
二读(读出感情)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jié
dàn
sǒng zhì
zāi

什么样的感情
理解课文
译文
向东登上碣石山,以观赏大海奇景。
水波荡漾,山岛耸立。
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
银河里群星灿烂,也似从大海里涌现出来。
无比庆幸,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吧。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交代观海地点
//描写海水和山岛
//想象大海吞吐日月星辰
划分层次,把握诗歌
//高兴言志
站在哪看沧海
碣石:《汉书·武帝纪》:“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勒石记功
曹操眼里的“沧海”
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水波荡漾
海浪滔天
沧海为何会由“澹澹”而“涌起”?
秋风萧瑟
曹操眼里的“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
银河里群星灿烂,也似从大海里涌现出来。
沧海象征什么?
无限广阔的时空

无限广阔的胸怀
位置决定视野
曹操其人
曹操(155—220),曾历任 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进而统一北方。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广阔的时空里大有作为,积极乐观
“读”出情感内涵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注释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换了人间:人间却换了新颜。
积极乐观
背景介绍
《观沧海》: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当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更激起诗人要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浪淘沙·北戴河》: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以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
面对水,不同人的不同反应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流水就是逝去的时间,珍惜时间。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个体生命的短暂和人类整体的永恒。
不同的境遇,面对同样的景色,就会有不同的感情
三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jié
dàn
sǒng zhì
zāi
试着背诵并默写全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