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帖(tiě) 心弦(xián) 看(kān)护妇 深恶(wù)痛绝
B.纤(xiān)细 烙(1ào)印 卡(qiǎ)脖子 参差(cī)不齐
C.调(diào)换 酣(hān)睡 畜(xù)牧业 刚劲(jìng)有力
D.哄(hōng)笑 分(fēn)外 超负荷(ha) 薄荷(bó)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植树的牧羊人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D项中的“分”是多音字,在“ 分外”中应读fèn,“荷”是多音字,在“ 超负荷”中应读hè,“薄”是多音字,在“ 薄荷”中应读bò。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这个字下面画横线,并在后面的横线上写
出正确的字。
①如果他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他不住帐蓬,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③他没有拿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长、大拇指粗的铁锟。
④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州。
【答案】“康”应为“慷”;“蓬”应为“篷”;“铁锟”应为“铁棍”;“绿州”应为“绿洲”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植树的牧羊人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同音字、形近字弄错,①“康”应为“慷”②“蓬”应为“篷”③“铁锟”应为“铁棍”④“绿州”应为“绿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下列句子没有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是( )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像一只饥饿的野兽了出的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绿洲。
C.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答案】C
【知识点】植树的牧羊人;比喻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D不能把“那条大狗”比作“主人”故D错。
【点评】知道什么是比喻句,会找出本体和喻体。会造比喻句。
4.结合课文《植树的牧羊人》内容说一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
【答案】“毁灭”指一战二战给人们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含蓄着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对牧羊人植树深切地赞美之情。
【知识点】植树的牧羊人;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作答即可。“毁灭”指一战二战给人们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含蓄着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对牧羊人植树深切地赞美之情。
【点评】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
5.课文《植树的牧羊人》,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前后对比、照应,请写出与下面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我确实找到了一眼泉,可惜已经干了。
下文与这相照应的句子是: 。
我走了一天,来到了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下文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 。
【答案】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
【知识点】植树的牧羊人;文章过渡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我确实找到了一眼泉,可惜已经干了。”下文与这相照应的句子是: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我走了一天,来到了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下文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照应的句子的理解及运用,掌握查找的方法。
6.结合课文《植树的牧羊人》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在我眼里,他就像是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②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
再仔细地埋上土。
【答案】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②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地埋”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蓄着我对“牧羊人”敬佩。
【知识点】植树的牧羊人;动作描写;比喻
【解析】【分析】①从“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事物特征+表达感情”来赏析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②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赏析,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地埋”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蓄着我对“牧羊人”敬佩。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掌握赏析句子的方法,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
7.阅读课文下列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渥。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很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
牧羊人不抽烟。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接着,一颗一颗地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他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1)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屋间的环境的: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 的性格特点。
(2)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接着,一颗一颗地仔细地挑选起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有什么作用?
(3)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答案】(1)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
(2)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地埋”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3)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植树的牧羊人;动作描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1)此题考查学生依据题目要求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从第一段中找答案。文中从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几个方面描写了屋间的环境。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的性格特点。(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赏析,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地埋”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3)此题要联系上下文作答,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8.阅读理解
幸福的篮子
①有段时间,我极度抑郁,几乎不能自拔。我怀疑一切,对一切都不满意。我想逃避这个世界,我甚至怀疑这个世上还有没有“幸福”这个词语。
②那天,我觉得内心堵得慌,沉沉地好像失去了什么,忧郁与悲伤主宰了我整个的情绪。于是,我去公园散步,想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舒散一下内心的忧郁。走在公园的小路上,风很大,树叶沙沙,满地黄叶,到处笼罩一种沉闷而忧伤的气氛,让人感到满目凄凉。
③我承受不住这种窒息般的忧郁,于是,我逃离这条小路。登上山坡,在一个金黄色的小亭子下,找个空位子坐下,我拿出随身带的那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飞针走 线地绣起花来。绣花是我那时打发时光的唯一方式,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能将我的生命打包并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时光在穿针引线中溜走, 直至夕阳拉长了我的影子,但我的心情并没有平静,我内心的忧郁一点也没有减少,于是我准备回家。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④“如果你不急着走的话,我可以坐在这儿跟你聊聊吗 ”她说。
⑤“您,有什么可以聊得呢?”我望着她,内心有一种本能的迟疑与拒绝。
⑥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我看了你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你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⑦“什么不多见?”
⑧“你这一切!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忽然看到柔和的阳光下,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篮子里。”
⑨“什么?幸福篮子?”
⑩“这是个秘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你,你希望自己幸福吗?”
“当然希望,可是,我没有幸福……”
“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我给你说一说吧,算是对你的奖赏。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也不只是爱情。你这么年轻,也许会认为爱就是幸福,其实不全是这样。”
老太太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当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心里就感觉到:这情景很美!我的心就像向你微笑了。于是,我就 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为了以后能一遍遍地回忆,我把它装进我的幸福篮子里了。这个篮子里,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它们就像一粒粒珍珠,发着闪闪的亮光,脑子里的阴暗就会被这亮光赶走,你就会相信整个日子都是亮通通的。每当我难过时,我就打开篮子,将里面晶莹剔透的珍珠细细品味一遍。其中会有个我取名为‘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想到它,那种美好的情景便会立即重现。我就会看到,在绿绿的树叶与洁白的雕塑的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绣花。我就会想起阳光透过椴 树的枝叶洒在您的衣裙上;你的辫子从椅子后面垂下来,几乎拖到地上;你的凉鞋有点磨脚,你就脱下凉鞋,赤着脚,脚趾头还朝里弯着,因为地面有点凉。我也许 还会想起更多一些此时我还没有想到的细节 ”
在老太太描绘“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我心里出现了一抹暖色 。 “太奇妙了!”我惊呼起来。“一只装满幸福时刻的篮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吗?”
“是的!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篮子。”
我谢了这位老太太,朝家走去。回家的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我发现,原来,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我往我的“幸福篮子”里投放了一颗最闪耀的珍珠!
(1)初读全文,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来。
(2)文中说“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我”为什么要将我的生活“缝”起来?“缝”字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3)纵观全文,概括文中老太太形象的特点。谈谈你对文中“幸福的篮子”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1)①忧郁;②老太教我领悟幸福的篮子;③回家路上;④快乐
(2)因为作者认为自己的生活支离破碎,拒绝与外界交流,想把自己的生活包裹起来。“缝”是动词,原意指把损坏的衣物缝补起来,在文中指把自己的生活包裹,不远让别人看到。在这里“缝”字把情感由虚化实,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失望。
(3)形象特点:慈祥;温柔善良;积极乐观;学会发现美,并把美珍藏; 理解: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中幸福美好快乐的心。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植树的牧羊人;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行表述,详写的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的话简明概括就行了。“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①忧郁;②老太教我领悟幸福的篮子;③回家路上;④快乐.(2)要抓住关键词语作答,因为作者认为自己的生活支离破碎,拒绝与外界交流,想把自己的生活包裹起来。“缝”是动词,原意指把损坏的衣物缝补起来,在文中指把自己的生活包裹,不远让别人看到。在这里“缝”字把情感由虚化实,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失望。(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依据课文谈感悟的能力。形象特点:慈祥;温柔善良;积极乐观;学会发现美,并把美珍藏; 理解: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中幸福美好快乐的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记忆生活中的每一刻幸福,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1 / 1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帖(tiě) 心弦(xián) 看(kān)护妇 深恶(wù)痛绝
B.纤(xiān)细 烙(1ào)印 卡(qiǎ)脖子 参差(cī)不齐
C.调(diào)换 酣(hān)睡 畜(xù)牧业 刚劲(jìng)有力
D.哄(hōng)笑 分(fēn)外 超负荷(ha) 薄荷(bó)
2.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这个字下面画横线,并在后面的横线上写
出正确的字。
①如果他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他不住帐蓬,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③他没有拿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长、大拇指粗的铁锟。
④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州。
3.下列句子没有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是( )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像一只饥饿的野兽了出的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绿洲。
C.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4.结合课文《植树的牧羊人》内容说一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
5.课文《植树的牧羊人》,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前后对比、照应,请写出与下面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我确实找到了一眼泉,可惜已经干了。
下文与这相照应的句子是: 。
我走了一天,来到了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下文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 。
6.结合课文《植树的牧羊人》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在我眼里,他就像是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②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
再仔细地埋上土。
二、现代文阅读
7.阅读课文下列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渥。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很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
牧羊人不抽烟。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接着,一颗一颗地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他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1)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屋间的环境的: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 的性格特点。
(2)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接着,一颗一颗地仔细地挑选起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有什么作用?
(3)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8.阅读理解
幸福的篮子
①有段时间,我极度抑郁,几乎不能自拔。我怀疑一切,对一切都不满意。我想逃避这个世界,我甚至怀疑这个世上还有没有“幸福”这个词语。
②那天,我觉得内心堵得慌,沉沉地好像失去了什么,忧郁与悲伤主宰了我整个的情绪。于是,我去公园散步,想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舒散一下内心的忧郁。走在公园的小路上,风很大,树叶沙沙,满地黄叶,到处笼罩一种沉闷而忧伤的气氛,让人感到满目凄凉。
③我承受不住这种窒息般的忧郁,于是,我逃离这条小路。登上山坡,在一个金黄色的小亭子下,找个空位子坐下,我拿出随身带的那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飞针走 线地绣起花来。绣花是我那时打发时光的唯一方式,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能将我的生命打包并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时光在穿针引线中溜走, 直至夕阳拉长了我的影子,但我的心情并没有平静,我内心的忧郁一点也没有减少,于是我准备回家。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④“如果你不急着走的话,我可以坐在这儿跟你聊聊吗 ”她说。
⑤“您,有什么可以聊得呢?”我望着她,内心有一种本能的迟疑与拒绝。
⑥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我看了你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你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⑦“什么不多见?”
⑧“你这一切!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忽然看到柔和的阳光下,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篮子里。”
⑨“什么?幸福篮子?”
⑩“这是个秘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你,你希望自己幸福吗?”
“当然希望,可是,我没有幸福……”
“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我给你说一说吧,算是对你的奖赏。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也不只是爱情。你这么年轻,也许会认为爱就是幸福,其实不全是这样。”
老太太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当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心里就感觉到:这情景很美!我的心就像向你微笑了。于是,我就 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为了以后能一遍遍地回忆,我把它装进我的幸福篮子里了。这个篮子里,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它们就像一粒粒珍珠,发着闪闪的亮光,脑子里的阴暗就会被这亮光赶走,你就会相信整个日子都是亮通通的。每当我难过时,我就打开篮子,将里面晶莹剔透的珍珠细细品味一遍。其中会有个我取名为‘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想到它,那种美好的情景便会立即重现。我就会看到,在绿绿的树叶与洁白的雕塑的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绣花。我就会想起阳光透过椴 树的枝叶洒在您的衣裙上;你的辫子从椅子后面垂下来,几乎拖到地上;你的凉鞋有点磨脚,你就脱下凉鞋,赤着脚,脚趾头还朝里弯着,因为地面有点凉。我也许 还会想起更多一些此时我还没有想到的细节 ”
在老太太描绘“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我心里出现了一抹暖色 。 “太奇妙了!”我惊呼起来。“一只装满幸福时刻的篮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吗?”
“是的!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篮子。”
我谢了这位老太太,朝家走去。回家的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我发现,原来,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我往我的“幸福篮子”里投放了一颗最闪耀的珍珠!
(1)初读全文,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来。
(2)文中说“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我”为什么要将我的生活“缝”起来?“缝”字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3)纵观全文,概括文中老太太形象的特点。谈谈你对文中“幸福的篮子”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植树的牧羊人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D项中的“分”是多音字,在“ 分外”中应读fèn,“荷”是多音字,在“ 超负荷”中应读hè,“薄”是多音字,在“ 薄荷”中应读bò。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答案】“康”应为“慷”;“蓬”应为“篷”;“铁锟”应为“铁棍”;“绿州”应为“绿洲”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植树的牧羊人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同音字、形近字弄错,①“康”应为“慷”②“蓬”应为“篷”③“铁锟”应为“铁棍”④“绿州”应为“绿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C
【知识点】植树的牧羊人;比喻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D不能把“那条大狗”比作“主人”故D错。
【点评】知道什么是比喻句,会找出本体和喻体。会造比喻句。
4.【答案】“毁灭”指一战二战给人们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含蓄着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对牧羊人植树深切地赞美之情。
【知识点】植树的牧羊人;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作答即可。“毁灭”指一战二战给人们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含蓄着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对牧羊人植树深切地赞美之情。
【点评】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
5.【答案】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
【知识点】植树的牧羊人;文章过渡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我确实找到了一眼泉,可惜已经干了。”下文与这相照应的句子是: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我走了一天,来到了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下文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照应的句子的理解及运用,掌握查找的方法。
6.【答案】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②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地埋”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蓄着我对“牧羊人”敬佩。
【知识点】植树的牧羊人;动作描写;比喻
【解析】【分析】①从“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事物特征+表达感情”来赏析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②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赏析,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地埋”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蓄着我对“牧羊人”敬佩。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掌握赏析句子的方法,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7.【答案】(1)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
(2)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地埋”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3)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植树的牧羊人;动作描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1)此题考查学生依据题目要求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从第一段中找答案。文中从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几个方面描写了屋间的环境。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的性格特点。(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赏析,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地埋”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3)此题要联系上下文作答,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8.【答案】(1)①忧郁;②老太教我领悟幸福的篮子;③回家路上;④快乐
(2)因为作者认为自己的生活支离破碎,拒绝与外界交流,想把自己的生活包裹起来。“缝”是动词,原意指把损坏的衣物缝补起来,在文中指把自己的生活包裹,不远让别人看到。在这里“缝”字把情感由虚化实,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失望。
(3)形象特点:慈祥;温柔善良;积极乐观;学会发现美,并把美珍藏; 理解: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中幸福美好快乐的心。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植树的牧羊人;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行表述,详写的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的话简明概括就行了。“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①忧郁;②老太教我领悟幸福的篮子;③回家路上;④快乐.(2)要抓住关键词语作答,因为作者认为自己的生活支离破碎,拒绝与外界交流,想把自己的生活包裹起来。“缝”是动词,原意指把损坏的衣物缝补起来,在文中指把自己的生活包裹,不远让别人看到。在这里“缝”字把情感由虚化实,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失望。(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依据课文谈感悟的能力。形象特点:慈祥;温柔善良;积极乐观;学会发现美,并把美珍藏; 理解: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中幸福美好快乐的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记忆生活中的每一刻幸福,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