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 7.4认识三角形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 7.4认识三角形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4-27 15:12:06

文档简介

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 7.4认识三角形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5七下·南山期中)两根木棒分别为5cm和7cm,要选择第三根,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第三根木棒长为偶数,则方法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2015七下·南山期中)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且∠FBD=35°,∠BDF=75°,下列说法:①△BDF≌△CDE;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DEC=70°,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2015七下·深圳期中)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它的周长(  )
A.17 B.22 C.17或22 D.21
4.(2017七下·兴化月考)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相接,不能做成三角形框架的是(  )
A.5cm,7cm,10cm B.5cm,7cm,13cm
C.7cm,10cm,13cm D.5cm,10cm,13cm
5.(2017七下·江都月考)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则第三边长不可能是(  )
A.1 B.3 C.5 D.7
6.(2017七下·扬州月考)下列长度的3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1,2,3 B.2,3,4 C.6,6,12 D.5,6,12
7.(2017七下·惠山期中)在下列各图的△ABC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图形是(  )
A. B.
C. D.
8.如图,△ABC的面积是2cm2,直线l∥BC,顶点A在l上,当顶点C沿BC所在直线向点B运动(不超过点B)时,要保持△ABC的面积不变,则顶点A应(  )
A.向直线l的上方运动 B.向直线l的下方运动
C.在直线l上运动 D.以上三种情形都可能发生
二、填空题
9.(2015七下·南山期中)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    cm.
10.(2015七下·南山期中)如图,在直角△ABC中,∠C=90°,AC=12cm,BC=5cm,AB=13cm,则点C到边AB距离等于    cm.
11.(2015七下·深圳期中)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1,2x+3,9,则x=   .
12.(2016七下·南陵期中)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若∠1=30°,∠2=20°,则∠B=   
13.(2017七下·江都月考)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S△ADF,S△BEF,且S△ABC=12,则S△ADF﹣S△BEF=   .
14.(2016七下·藁城开学考)如图,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这一现象的原因   .
三、解答题
15.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中,过点C作边AB的垂线段,并标出垂足.用刻度尺量出AB和C到边AB的距离,并计算出三角形ABC的面积.
16.(2017七下·苏州期中)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A′B′C′,图中标出了点B的对应点B′.
利用网格点画图:
(1)画出△A′B′C′;
(2)画出AB边上的中线CD;
(3)画出BC边上的高线AE;
(4)△A′B′C′的面积为   .
四、综合题
17.(2015七下·邳州期中)如图,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AD、BE相交于点F.
(1)△ABC与△ABD的面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2)△BDF与△AEF的面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18.探究规律:如图,已知直线m∥n,A、B为直线n上的两点,C、P为直线m上的两点.
(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   .
(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   与△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   .
19.(2017七上·天门期末)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6,CB=8,点P与点Q分别是AB、CB边上的动点,点P与点Q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点B运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点B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如果存在某一时刻恰好使QB=2PB,求出此时t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
设第三根木棒的长度为xcm,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7﹣5<x<7+5,
即2<x<12,
又x为偶数,
∴x的值为4,6,8,10,共四种,
故选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求得其中的偶数的个数即可求得答案.
2.【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
∴BD=CD,
∴△ABD的面积=△ACD的面积,
在△BDF和△CDE中, ,
∴△BDF≌△CDE(SAS),故①②正确
∴∠F=∠CED,∠DEC=∠F,
∴BF∥CE,故③正确,
∵∠FBD=35°,∠BDF=75°,
∴∠F=180°﹣35°﹣75°=70°,
∴∠DEC=70°,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4个.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得出△ABD的面积=△ACD的面积,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BDF和△CDE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CED,∠DEC=∠F,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F∥CE,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F,得出④正确,即可得出结论.
3.【答案】B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9为腰长时,三角形的周长为9+9+4=22,
9为底边长时,4+4<9,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选:B.
【分析】分类讨论:9为腰长,9为底边长,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得答案.
4.【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A中,5+7>10,符合;
B中,10+7<13,不符合;
C中,7+10>13,符合;
D中,5+10>13,符合.
故选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7﹣5<x<7+5,
解得:2<x<12,
故第三边长不可能是:1,
故选:A.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得答案.
6.【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A、1+2=3,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2+3>4,能够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C、6+6=12,不能够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D、5+6<12,不能够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对各选项进行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解析】【解答】解:AC边上的高就是过B作垂线垂直AC交AC于某点,因此只有C符合条件,故选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判断.
8.【答案】A
【知识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三角形的底边变小,三角形的面积不变,三角形的高变大,
故选:A.
【分析】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底不变,三角形的面积不变,可得高的变化.
9.【答案】15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当腰为3cm时,3+3=6,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不成立.
当腰为6cm时,6﹣3<6<6+3,能构成三角形;
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cm.
故填15.
【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6cm和3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10.【答案】
【知识点】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过C作CH⊥AB,
∵AC=12cm,BC=5cm,AB=13cm,
∴ ×12×5= ×13×CH,
解得:CH= ,
故答案为: .
【分析】过C作CH⊥AB,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可得 ×12×5= ×13×CH,再解出CH长即可.
11.【答案】3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①当x+1=2x+3时,解得x=﹣2(不合题意,舍去);
②当x+1=9时,解得x=8,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9、19、9,因为9+9=18<19,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
③当2x+3=9时,解得x=3,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4、9、9,能构成三角形.
所以x的值是3.
故填3.
【分析】因为x+1,2x+3,9是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但没有明确指明哪是腰,哪是底,因此要分类讨论.
12.【答案】50°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解析】【解答】解:∵AE平分∠BAC,
∴∠1=∠EAD+∠2,
∴∠EAD=∠1﹣∠2=30°﹣20°=10°,
Rt△ABD中,∠B=90°﹣∠BAD
=90°﹣30°﹣10°=50°.
故答案为50°.
【分析】由AE平分∠BAC,可得角相等,由∠1=30°,∠2=20°,可求得∠EAD的度数,在直角三角形ABD在利用两锐角互余可求得答案.
13.【答案】2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点D是AC的中点,
∴AD= AC,
∵S△ABC=12,
∴S△ABD= S△ABC= ×12=6.
∵EC=2BE,S△ABC=12,
∴S△ABE= S△ABC= ×12=4,
∵S△ABD﹣S△ABE=(S△ADF+S△ABF)﹣(S△ABF+S△BEF)=S△ADF﹣S△BEF,
即S△ADF﹣S△BEF=S△ABD﹣S△ABE=6﹣4=2.
故答案为:2.
【分析】S△ADF﹣S△BEF=S△ABD﹣S△ABE,所以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和三角形ABE的面积即可,因为EC=2BE,点D是AC的中点,且S△ABC=12,就可以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和三角形ABE的面积.
14.【答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知识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为抄近路践踏草坪原因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解答即可.
15.【答案】解:量出AB=3cm,高CD=2.4cm,
则△ABC的面积是 AB×CD= ×3cm×2.4cm=3.6cm2.
【知识点】垂线;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分析】先量出AB和CD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16.【答案】(1)
(2)如图
(3)如图
(4)8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面积;作图﹣平移
【解析】【解答】(4)B'C'=4,B'C'上的高为4,
则面积为:×4×4=8.
故答案为8.
【分析】(1)将整个图形向下平移2格,向左平移4格;
(2)找出AB边上的中点,连接CD;
(3)过点A作BC上的高,交BC的延长线;
(4)B'C'=4,B'C'上的高为4,则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17.【答案】(1)解:△ABC的面积是△ABD的面积的2倍.
理由:∵AD是△ABC的中线,
∴BD=CD,
又∵点A为△ABC的顶点,△ACD与△ABD同底等高,
∴△ACD的面积=△ABD的面积,
∴△ABC的面积是△ABD的面积的2倍
(2)解:△BDF与△AEF的面积相等.
理由:∵BE是△ABC的中线,
∴△ABC的面积是△ABE的面积的2倍,
又∵△ABC的面积是△ABD的面积的2倍,
∴△ABE的面积=△ABD的面积,
即△BDF的面积+△ABF的面积=△AEF的面积+△ABF的面积,
∴△BDF与△AEF的面积相等.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进行判断;(2)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得出△ABE的面积=△ABD的面积,再根据△BDF的面积+△ABF的面积=△AEF的面积+△ABF的面积,得出结论即可.
18.【答案】(1)△ABC与△ABP,△CPA与△CPB
(2)△ABP;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知识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ABC与△ABP,△CPA与△CPB;(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ABP与△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故答案为:△ABC与△ABP,△CPA与△CPB;△ABP,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分析】(1)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得三角形的高相等,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答案;(2)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得三角形的高相等,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答案.
19.【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AP=2t,CQ=t,
∴PB=AB﹣AP=6﹣2t,QB=CB﹣CQ=8﹣t.
当QB=2PB时,有8﹣t=2(6﹣2t).
解这个方程,得 .
所以当 秒时,QB=2PB
(2)解:当 时, ,

∴ .
∵S长方形ABCD=AB CB=6×8=48,
∴S阴影=S长方形ABCD﹣S△QPB≈37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当t秒QB=2PB时,BP=6﹣2t,BQ=8﹣t,就有8﹣t=2(6﹣2t),求出结论就可以了;(2)由(1)求出t的值就可以求出BP、BQ的值,根据矩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BPQ的面积就可以求出结论.
1 / 1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 7.4认识三角形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5七下·南山期中)两根木棒分别为5cm和7cm,要选择第三根,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第三根木棒长为偶数,则方法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
设第三根木棒的长度为xcm,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7﹣5<x<7+5,
即2<x<12,
又x为偶数,
∴x的值为4,6,8,10,共四种,
故选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求得其中的偶数的个数即可求得答案.
2.(2015七下·南山期中)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且∠FBD=35°,∠BDF=75°,下列说法:①△BDF≌△CDE;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DEC=70°,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
∴BD=CD,
∴△ABD的面积=△ACD的面积,
在△BDF和△CDE中, ,
∴△BDF≌△CDE(SAS),故①②正确
∴∠F=∠CED,∠DEC=∠F,
∴BF∥CE,故③正确,
∵∠FBD=35°,∠BDF=75°,
∴∠F=180°﹣35°﹣75°=70°,
∴∠DEC=70°,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4个.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得出△ABD的面积=△ACD的面积,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BDF和△CDE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CED,∠DEC=∠F,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F∥CE,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F,得出④正确,即可得出结论.
3.(2015七下·深圳期中)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它的周长(  )
A.17 B.22 C.17或22 D.21
【答案】B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9为腰长时,三角形的周长为9+9+4=22,
9为底边长时,4+4<9,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选:B.
【分析】分类讨论:9为腰长,9为底边长,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得答案.
4.(2017七下·兴化月考)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相接,不能做成三角形框架的是(  )
A.5cm,7cm,10cm B.5cm,7cm,13cm
C.7cm,10cm,13cm D.5cm,10cm,13cm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A中,5+7>10,符合;
B中,10+7<13,不符合;
C中,7+10>13,符合;
D中,5+10>13,符合.
故选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判断.
5.(2017七下·江都月考)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则第三边长不可能是(  )
A.1 B.3 C.5 D.7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7﹣5<x<7+5,
解得:2<x<12,
故第三边长不可能是:1,
故选:A.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得答案.
6.(2017七下·扬州月考)下列长度的3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1,2,3 B.2,3,4 C.6,6,12 D.5,6,12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A、1+2=3,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2+3>4,能够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C、6+6=12,不能够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D、5+6<12,不能够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对各选项进行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7.(2017七下·惠山期中)在下列各图的△ABC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图形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解析】【解答】解:AC边上的高就是过B作垂线垂直AC交AC于某点,因此只有C符合条件,故选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判断.
8.如图,△ABC的面积是2cm2,直线l∥BC,顶点A在l上,当顶点C沿BC所在直线向点B运动(不超过点B)时,要保持△ABC的面积不变,则顶点A应(  )
A.向直线l的上方运动 B.向直线l的下方运动
C.在直线l上运动 D.以上三种情形都可能发生
【答案】A
【知识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三角形的底边变小,三角形的面积不变,三角形的高变大,
故选:A.
【分析】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底不变,三角形的面积不变,可得高的变化.
二、填空题
9.(2015七下·南山期中)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    cm.
【答案】15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当腰为3cm时,3+3=6,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不成立.
当腰为6cm时,6﹣3<6<6+3,能构成三角形;
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cm.
故填15.
【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6cm和3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10.(2015七下·南山期中)如图,在直角△ABC中,∠C=90°,AC=12cm,BC=5cm,AB=13cm,则点C到边AB距离等于    cm.
【答案】
【知识点】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过C作CH⊥AB,
∵AC=12cm,BC=5cm,AB=13cm,
∴ ×12×5= ×13×CH,
解得:CH= ,
故答案为: .
【分析】过C作CH⊥AB,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可得 ×12×5= ×13×CH,再解出CH长即可.
11.(2015七下·深圳期中)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1,2x+3,9,则x=   .
【答案】3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①当x+1=2x+3时,解得x=﹣2(不合题意,舍去);
②当x+1=9时,解得x=8,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9、19、9,因为9+9=18<19,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
③当2x+3=9时,解得x=3,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4、9、9,能构成三角形.
所以x的值是3.
故填3.
【分析】因为x+1,2x+3,9是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但没有明确指明哪是腰,哪是底,因此要分类讨论.
12.(2016七下·南陵期中)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若∠1=30°,∠2=20°,则∠B=   
【答案】50°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解析】【解答】解:∵AE平分∠BAC,
∴∠1=∠EAD+∠2,
∴∠EAD=∠1﹣∠2=30°﹣20°=10°,
Rt△ABD中,∠B=90°﹣∠BAD
=90°﹣30°﹣10°=50°.
故答案为50°.
【分析】由AE平分∠BAC,可得角相等,由∠1=30°,∠2=20°,可求得∠EAD的度数,在直角三角形ABD在利用两锐角互余可求得答案.
13.(2017七下·江都月考)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S△ADF,S△BEF,且S△ABC=12,则S△ADF﹣S△BEF=   .
【答案】2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点D是AC的中点,
∴AD= AC,
∵S△ABC=12,
∴S△ABD= S△ABC= ×12=6.
∵EC=2BE,S△ABC=12,
∴S△ABE= S△ABC= ×12=4,
∵S△ABD﹣S△ABE=(S△ADF+S△ABF)﹣(S△ABF+S△BEF)=S△ADF﹣S△BEF,
即S△ADF﹣S△BEF=S△ABD﹣S△ABE=6﹣4=2.
故答案为:2.
【分析】S△ADF﹣S△BEF=S△ABD﹣S△ABE,所以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和三角形ABE的面积即可,因为EC=2BE,点D是AC的中点,且S△ABC=12,就可以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和三角形ABE的面积.
14.(2016七下·藁城开学考)如图,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这一现象的原因   .
【答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知识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为抄近路践踏草坪原因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解答即可.
三、解答题
15.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中,过点C作边AB的垂线段,并标出垂足.用刻度尺量出AB和C到边AB的距离,并计算出三角形ABC的面积.
【答案】解:量出AB=3cm,高CD=2.4cm,
则△ABC的面积是 AB×CD= ×3cm×2.4cm=3.6cm2.
【知识点】垂线;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分析】先量出AB和CD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16.(2017七下·苏州期中)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A′B′C′,图中标出了点B的对应点B′.
利用网格点画图:
(1)画出△A′B′C′;
(2)画出AB边上的中线CD;
(3)画出BC边上的高线AE;
(4)△A′B′C′的面积为   .
【答案】(1)
(2)如图
(3)如图
(4)8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面积;作图﹣平移
【解析】【解答】(4)B'C'=4,B'C'上的高为4,
则面积为:×4×4=8.
故答案为8.
【分析】(1)将整个图形向下平移2格,向左平移4格;
(2)找出AB边上的中点,连接CD;
(3)过点A作BC上的高,交BC的延长线;
(4)B'C'=4,B'C'上的高为4,则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四、综合题
17.(2015七下·邳州期中)如图,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AD、BE相交于点F.
(1)△ABC与△ABD的面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2)△BDF与△AEF的面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答案】(1)解:△ABC的面积是△ABD的面积的2倍.
理由:∵AD是△ABC的中线,
∴BD=CD,
又∵点A为△ABC的顶点,△ACD与△ABD同底等高,
∴△ACD的面积=△ABD的面积,
∴△ABC的面积是△ABD的面积的2倍
(2)解:△BDF与△AEF的面积相等.
理由:∵BE是△ABC的中线,
∴△ABC的面积是△ABE的面积的2倍,
又∵△ABC的面积是△ABD的面积的2倍,
∴△ABE的面积=△ABD的面积,
即△BDF的面积+△ABF的面积=△AEF的面积+△ABF的面积,
∴△BDF与△AEF的面积相等.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进行判断;(2)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得出△ABE的面积=△ABD的面积,再根据△BDF的面积+△ABF的面积=△AEF的面积+△ABF的面积,得出结论即可.
18.探究规律:如图,已知直线m∥n,A、B为直线n上的两点,C、P为直线m上的两点.
(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   .
(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   与△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   .
【答案】(1)△ABC与△ABP,△CPA与△CPB
(2)△ABP;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知识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ABC与△ABP,△CPA与△CPB;(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ABP与△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故答案为:△ABC与△ABP,△CPA与△CPB;△ABP,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分析】(1)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得三角形的高相等,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答案;(2)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得三角形的高相等,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答案.
19.(2017七上·天门期末)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6,CB=8,点P与点Q分别是AB、CB边上的动点,点P与点Q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点B运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点B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如果存在某一时刻恰好使QB=2PB,求出此时t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AP=2t,CQ=t,
∴PB=AB﹣AP=6﹣2t,QB=CB﹣CQ=8﹣t.
当QB=2PB时,有8﹣t=2(6﹣2t).
解这个方程,得 .
所以当 秒时,QB=2PB
(2)解:当 时, ,

∴ .
∵S长方形ABCD=AB CB=6×8=48,
∴S阴影=S长方形ABCD﹣S△QPB≈37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当t秒QB=2PB时,BP=6﹣2t,BQ=8﹣t,就有8﹣t=2(6﹣2t),求出结论就可以了;(2)由(1)求出t的值就可以求出BP、BQ的值,根据矩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BPQ的面积就可以求出结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