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4.10.1 血液和血型 课件(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4.10.1 血液和血型 课件(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6 20:39:30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演示实验一: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
分层现象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血液约占体重的7%~8%,血浆占血液的55%。计算你体内的血液约是( )Kg,血浆约是( ) Kg。
3.5~4
1.925~2.2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血液的组成
血浆的成分示意图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血液的成分
血浆
血细胞
化学分析
水 90%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淡黄色液体
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和代谢废物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演示实验二:人血涂片的观察
分小组进行人血永久涂片的观察,再阅读P43课文相关内容,合作讨论,完成下表。
血细胞的种类 大小 形态 颜色 数量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血细胞的形态示意图
血小板
白细胞
红细胞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材料分析:
1.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蛋白将氧运送给全身组织细胞。
形态结构:两面凹的圆盘状;无细胞核
正常值:
(3.5~5.5)×1012 个/L
功能:运输氧气、二氧化碳
红细胞的寿命:120天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材料分析:
2.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白细胞
形态结构:圆球形,个体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正常值:(4~10)×109 个/L
白细胞的寿命:9~13天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材料分析:
3.当血管受损害或破裂时,血小板受刺激,迅即发生变形,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团;同时在表面第Ⅲ因子的作用下,使血浆内的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后者又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丝状的纤维蛋白,与血细胞共同形成凝血块止血。
形态结构:形状不规则,在血细胞中体积小;无细胞核
功能:止血和凝血
数目:( 1~3 )×10 个/L
血小板的寿命:8~9天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两面凹的圆饼型,无细胞核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男子约500万/mm3
女子约450万/mm3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5000~10000/mm3
个体最小,不规则,无细胞核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10~30万/mm3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检测值
红细胞 (3.5~5.5)×1012 个/L 4.2×1012 个/L
血红蛋白 120~176 个/L 158 个/L
血小板 (1.0~3.0)×1011 个/L 2.1×1011 个/L
白细胞 (4.0~10)×109 个/L 16×109 个/L
凝血时间 2~5 min 3.5 min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共21张PPT)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情景:一天,在某道路上发生了一起的士与大货车相撞的事故。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快打120求助
这时候医生及时赶到现场,发现的士的司机和乘客受伤,严重失血。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如果你是医生,你会采取下列哪种方式抢救病人?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血型知多少
一、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A型标准血清(抗B)
B型标准血清(抗A)
血型
A
B
O
AB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二、模拟血型鉴定
血清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无
O型 无 抗A、抗B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输血关系表)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不易引起凝集反应的其他血型的血。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三、输血原则
体内的血量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次失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400 mL),对身体健康就没有太大影响。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 mL),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这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四、献血知识知多少
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10%,即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四、献血知识知多少
我国《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
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 次,累计献血量30000毫升。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四、献血知识知多少
无偿献血意义大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五、献血宣传标语
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份宣传广告,形式不限,或漫画或倡议书。旨在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捐献血液,拯救生命
一点热血助他人,一颗爱心好精神
献血是爱,是勇气,是关怀
一人为众人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1.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生不变,最常见的是_____血型,分为____型血、____型血、_____型血和_____型血。
2.输血时以输________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少量不易引起凝集的血。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六、自我检测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3.《中国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量一般为200 mL,最多不超过400 mL。这是为什么?献血以后应该补充哪些营养物质?
六、自我检测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
答案:
1.ABO A B O AB
2.同型血
3.因为人体一次失血如果不超过400 mL,对身体健康就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一次失血过多,就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献血以后应多补充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
第十章 第一节 输血与血型(第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