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29 11:42:18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下·长春月考)铝的核素中的“27”表示的是(  )
A.质子数 B.质量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
【答案】B
【知识点】元素、核素
【解析】【解答】核素的左上角所标的是核素,故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核素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
2.(2020高一下·长春月考)某元素的二价阳离子(R2+)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42,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18 B.20 C.16 D.22
【答案】D
【知识点】元素、核素
【解析】【解答】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在阳离子中等于电子数+失去的电荷数)=42-20=22
故答案为:D
【分析】阳离子中:电子数=核电荷数-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
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3.(2020高一下·钦州期中)排布在下列各电子层上的一个电子,所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A.K层 B.L层 C.M层 D.N层
【答案】A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解析】【解答】K层、L层、M层、N层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子层,第一电子层距离原子核最近,因此能量最低,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距离原子核越近,其能量越低,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4.(2020高一下·长春月考)锰(Mn)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54.94g
B.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内层电子决定
C.MnO2属于氧化物,在H2O2分解制O2的实验中做催化剂
D.KMnO4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答案】C
【知识点】元素、核素
【解析】【解答】A. 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54.94/NAg,故A不符合题意
B. 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决定,故B不符合题意
C. MnO2属于氧化物,在H2O2分解制O2的实验中做催化剂,故C符合题意
D. KMnO4为紫黑色色固体,易溶于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清晰明白元素符号的意义
5.(2020高二下·辽源月考)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代表七个周期;有18个纵行,代表18个族
B.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ⅡA,ⅣA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12、26
C.元素周期表中包含元素数目最多的是第一列
D.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不可能既位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其中包括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0族和VIII族共16个族,A不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中IA族元素包括4Be,12Mg,20Ca,38Sr,56Ba,88Ra,IVA族元素包括6C,14Si,32Ge,50Sn,82Pb,则3Li与6C相差2,19K与32Ge相差12,55Cs与82Pb相差26,B符合题意;
C.第ⅢB族含锕系、镧系,则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包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C不符合题意;
D.第Ⅷ族元素可以 既位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16个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IA族元素和IVA族元素原子序数分析解答;
C.第ⅢB族含锕系、镧系,元素增多;
D.第Ⅷ族元素包括三个纵行。
6.(2020高一上·鄂州期末)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 已知:AgBr、AgI分别为浅黄色和黄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B.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C.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
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 溶液,能产生黄色沉淀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A.还原性:I->Fe2+>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r-可能被氧化,A不符合题意;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符合题意;
C.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二价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所以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C不符合题意;
D.如Br-被氧化生成Br2,则萃取后加入硝酸银,没有黄色沉淀生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还原性:I->Fe2+>Br-,氯气先氧化I-,然后氧化Fe2+,最后氧化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说明I-全部被氧化,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r-可能被氧化来分析。
7.(2019高一下·北京期末)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答案】A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解析】【解答】A.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项符合题意;
B.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B项不符合题意;
C.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C项不符合题意;
D.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同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8.(2019高一下·珠海期中)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B.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C.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D.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
【答案】B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A.元素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越剧烈,同主族元素,钾的金属性强于钠,则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元素非金属性强于溴元素,但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故B符合题意;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都逐渐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依次增强,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则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9.(2019高一下·北京期中)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HBrO4的酸性比HIO4的酸性强
B.砹(At)为有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D.锂(Li)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答案】D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碱金属的性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酸性逐渐减弱,酸性:HBrO4>HIO4,故A不符合题意;
B.同主族元素具有相似性,碘单质为有色固体,所以砹(At)为有色固体,溴化银和碘化银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所以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故B不符合题意;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的活泼性增强,金属铷比金属钾更活泼,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故C不符合题意;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和水反应越来越剧烈,锂(Li)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进行判断;
B.根据卤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判断;
C.铷的金属性比钠的金属性活泼,与氧气反应更复杂;
D.锂的金属性比钠弱,与水反应比钠缓慢。
10.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熔点:Li>Na>K>Rb>Cs
B.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C.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Li<Na<K<Rb<Cs
D.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R2O(R表示碱金属)
【答案】D
【知识点】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碱金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单质熔沸点依次降低,熔点:Li>Na>K>Rb>Cs,故A正确;
B.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形成碱的碱性越强,从上到下形成碱的碱性依次增强,故B正确;
C.碱金属从上到下单质活泼性依次增强,单质活泼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Li<Na<K<Rb<Cs,故C正确;
D.Li 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Li2O,钠、钾等碱金属燃烧生成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碱金属熔沸点依次降低;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形成碱的碱性越强;
C.碱金属,从上到下单质活泼性依次增强;
D.锂的氧化物只有氧化锂,钠、钾燃烧生成过氧化物、超氧化物;
二、综合题
11.(2018高一下·邢台期中)碱金属与卤系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系。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钾与钠相比,熔沸点:K   (填“ >”“<” 或“=”, 下同)Na;密度:K   Na。
(2)溴单质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可证明非金属性:Br   (填“<”“>”或“=”)I,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F2 和Na2O2 分别与足量H2O反应时,欲得到等量的氧气,则所需F2 与Na2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此时两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答案】(1)<;<
(2)>;Br2+2I-=I2+2Br-
(3)l:1;2:1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解析】【解答】(1)单质钾与钠相比,熔沸点是K<Na;密度也是K<Na。(2)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溴化钾和单质碘,可证明非金属性是Br>I,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2I-=I2+2Br-。(3)F2和Na2O2分别与足量H2O反应时的方程式分别是2F2+2H2O=4HF+O2↑、2Na2O2+2H2O=4NaOH+O2↑,因此欲得到等量的氧气所需F2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1,单质氟与水的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此时两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2:1。
【分析】(1)碱金属的熔沸点逐渐降低,所以K的要小,密度K(2)可利用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证明非金属性的强弱。
(3)由方程式可知生成1mol氧气消耗2molF2,2molNa2O2。单质氟与水的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此时两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2:1。
12.(2020高一下·界首期末)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最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
(2)Y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族。
(3)Z、Y 最简单氢化物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填化学式)。
(4)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该水化物中含有   (填“共价键”、“离子键”)。
(5)用电子式表示 WY 的形成过程:   。
【答案】(1);
(2)二;VIIA
(3)HF>H2S
(4)KOH;共价键、离子键
(5)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元素周期表可得,W为K,X为N,Y为F,Z为S
(1)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其最简单氢化物为氨气,电子式如下
(2)Y为F,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第 VIIA 族
(3)氢化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元素的非金属性,除稀有气体以外,越往上,越往右,非金属性越强,故 HF>H2S
(4)W为K,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KOH,该水化物中,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
(5)WY为KF,即K失去一个电子,而F得到一个电子,则形成过程如下,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有关应用,中间涉及一些化学用语的表达,难度偏易。先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推断元素,再结合元素周期律即可解答。
13.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溴、碘等.
(1)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氢气反应过程如下:
①Cl2→Cl+Cl
②Cl+H2→HCl+H
③H+Cl2→HCl+Cl

反应②中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反应③中被破坏的化学键属于   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2)已知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元素a与氯元素相邻且属同一周期,元素b也与氯元素相邻且属于同一主族,那么比较元素a、b以及氯元素三者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与氯元素同周期且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   族.
(3)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卤素单质的熔沸点按F2、Cl、Br2、I2的顺序由低到高
B.原子半径按
C.Cl、Br、I的顺序由大到小
D.卤化氢的稳定性按的H
E.HCl、HBr、HI的顺序由强到弱
F.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的F2、Cl2、Br2、I2顺序由难变易
(4)碘单质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I与 I互为同位素
b.加碘食盐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c.从海带中提取I2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d.提纯含泥沙的粗碘可用升华法.
【答案】(1);非极性
(2)S>Cl>F;三;IA
(3)B;D;E
(4)ad
【知识点】化学键;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反应②中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氢,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一个氢原子核外为1个电子,1个氯原子核外最外层有7个电子,HCl分子中共用一对电子,所以电子式为 ;反应③为氢原子和氯气反应,所以破坏的是氯气分子中的氯氯键,同一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所以破坏的是非极性共价键,
故答案为: ;非极性;(2)短周期主族元素中与氯元素相邻的有F和S,根据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原子的半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增大,半径在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S>Cl,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半径在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Cl>F,综上可知,三者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S>Cl>F;与氯同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该周期的最左侧,为Na元素,钠为第三周期,第IA,
故答案为:S>Cl>F; 三;IA;(3)A.同一主族元素单质的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增大趋势,所以卤素单质的熔沸点按F2、Cl2、Br2、I2的顺序由低到高,故a正确;
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按F、Cl、Br、I的顺序从小到大,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卤素单质的稳定性按HF、HCl、HBr、HI的顺序由强到弱,故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结合生成氢化物越容易,则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F2、Cl2、Br2、I2的顺序由易变难,故d错误;
E.原子序数越大,则核外电子总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按F、Cl、Br、I的顺序都是7个,故e错误;
故答案为:BDE;(4)a.两种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
b.加碘食盐加的是碘酸钾,而不是单质碘,碘单质使淀粉溶液变蓝,故b错误;
c.海带中提取I2,涉及到H2O2+2H++2I﹣═I2+2H2O的化学反应,但化学变化中一般都伴随着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碘单质能够升华,所以提纯含沙的粗碘可用升华法,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HCl分子中共用一对电子,同一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为非极性分子,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为极性分子,氯气为非极性分子;(2)根据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原子的半径变化规律,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进行解答,短周期主族元素中与氯元素相邻的有F和S,根据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原子的半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增大,半径在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半径在逐渐增大;(3)第ⅥA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氢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单质的沸点逐渐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单质与氢气化合逐渐困难、氢化物的沸点逐渐增大(HF除外)、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据此解答;(4)利用所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原子结构以及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分析,
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b.加碘食盐加的是碘酸钾;
c.海带中提取I2,涉及到H2O2+2H++2I﹣═I2+2H2O的化学反应;
d.碘单质能够升华.
14.卤族元素包括F、Cl、Br、I等.
(1)基态B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其价电子层成对与未成对电子个数比为   
(2)下列曲线表示卤族元素某种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3)BCl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N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   (填元素符号).
【答案】(1)[Ar]3d104s23p5;6:1
(2)a
(3)sp2;三角锥形;Be、C、O
【知识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1)溴是35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3p5,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最外层电子,有7个,有6个成对,1个未成对,所以价电子层成对与未成对电子个数比为6:1,故答案为:[Ar]3d104s23p5;6:1.(2)a.卤族元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卤族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所以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故正确;
b.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其它卤族元素最高正价为+7价,故错误;
c.卤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含有氢键的卤化氢沸点最高,HF中存在氢键,所以沸点最高,故错误;
d.卤族元素单质的熔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故错误;
故答案为:a;(3)BCl3分子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 =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B原子采用sp2杂化;NCl3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 =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Be、C、O三种元素;
故答案为:sp2;三角锥形;Be、C、O.
【分析】(1)溴是35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最外层电子;(2)a.卤族元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
b.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
c.卤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含有氢键的卤化氢沸点最高;
d.卤族元素单质的熔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原子杂化方式,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
15.(2018高一下·北京期中)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广泛存在,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氟酸可以用来雕刻玻璃。用电子式表示氟化氢的形成过程   。
(2)过氧化钠可以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次氯酸钠溶液(pH>7)和溴化钠溶液混合,可以作为角膜塑形镜的除蛋白液。二者混合后,溶液变成淡黄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 = 4LiCl +S +SO2。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关于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从上到下,单质密度依次增大
B.从上到下,单质熔沸点依次升高
C.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单质都可以与水反应
【答案】(1)
(2)2Na2O2+2CO2=2Na2CO3+O2
(3)ClO-+2Br-+H2O=Cl-+Br2+2OH-
(4)4Li+O2=2Li2O 、2Li+2H2O=2LiOH+H2
(5)C;D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1)用电子式表示氟化氢的形成过程为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 。(3)次氯酸钠溶液(pH>7)和溴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淡黄色,说明次氯酸钠把溶液中的溴离子氧化为溴,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O-+2Br-+H2O=Cl-+Br2+2OH-。(4)Li-SOCl2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 = 4LiCl +S +SO2。由以上信息可知,电池的负极是金属锂,是一种与钠同主族的活泼的碱金属元素,所以类比钠,锂可以与水、氧气发生反应。因此,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4Li+O2=2Li2O 、2Li+2H2O=2LiOH+H2 ↑ 。(5)关于碱金属和卤族元素,A. 从上到下,碱金属单质密度呈依次增大趋势,但是钾的密度反常,比钠小;卤素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所以A不符合题意。
B. 从上到下,碱金属单质熔沸点依次降低,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所以B不符合题意。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所以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符合题意。
D. 碱金属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卤素单质是活泼的非金属,它们都可以与水反应,D符合题意。
【分析】(1)要注意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需要中括号;
(2)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3)淡黄色证明有溴单质产生,所以溴离子为还原剂,次氯酸根为氧化剂,产物应该是氯离子;
(4)要注意锂很容易被氧化,也很容易和水反应,可以参考钠;
(5)结合元素周期律的特点,同一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
1 / 1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下·长春月考)铝的核素中的“27”表示的是(  )
A.质子数 B.质量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
2.(2020高一下·长春月考)某元素的二价阳离子(R2+)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42,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18 B.20 C.16 D.22
3.(2020高一下·钦州期中)排布在下列各电子层上的一个电子,所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A.K层 B.L层 C.M层 D.N层
4.(2020高一下·长春月考)锰(Mn)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54.94g
B.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内层电子决定
C.MnO2属于氧化物,在H2O2分解制O2的实验中做催化剂
D.KMnO4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5.(2020高二下·辽源月考)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代表七个周期;有18个纵行,代表18个族
B.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ⅡA,ⅣA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12、26
C.元素周期表中包含元素数目最多的是第一列
D.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不可能既位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
6.(2020高一上·鄂州期末)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 已知:AgBr、AgI分别为浅黄色和黄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B.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C.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
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 溶液,能产生黄色沉淀
7.(2019高一下·北京期末)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8.(2019高一下·珠海期中)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B.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C.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D.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
9.(2019高一下·北京期中)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HBrO4的酸性比HIO4的酸性强
B.砹(At)为有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D.锂(Li)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10.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熔点:Li>Na>K>Rb>Cs
B.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C.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Li<Na<K<Rb<Cs
D.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R2O(R表示碱金属)
二、综合题
11.(2018高一下·邢台期中)碱金属与卤系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系。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钾与钠相比,熔沸点:K   (填“ >”“<” 或“=”, 下同)Na;密度:K   Na。
(2)溴单质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可证明非金属性:Br   (填“<”“>”或“=”)I,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F2 和Na2O2 分别与足量H2O反应时,欲得到等量的氧气,则所需F2 与Na2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此时两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12.(2020高一下·界首期末)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最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
(2)Y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族。
(3)Z、Y 最简单氢化物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填化学式)。
(4)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该水化物中含有   (填“共价键”、“离子键”)。
(5)用电子式表示 WY 的形成过程:   。
13.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溴、碘等.
(1)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氢气反应过程如下:
①Cl2→Cl+Cl
②Cl+H2→HCl+H
③H+Cl2→HCl+Cl

反应②中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反应③中被破坏的化学键属于   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2)已知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元素a与氯元素相邻且属同一周期,元素b也与氯元素相邻且属于同一主族,那么比较元素a、b以及氯元素三者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与氯元素同周期且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   族.
(3)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卤素单质的熔沸点按F2、Cl、Br2、I2的顺序由低到高
B.原子半径按
C.Cl、Br、I的顺序由大到小
D.卤化氢的稳定性按的H
E.HCl、HBr、HI的顺序由强到弱
F.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的F2、Cl2、Br2、I2顺序由难变易
(4)碘单质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I与 I互为同位素
b.加碘食盐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c.从海带中提取I2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d.提纯含泥沙的粗碘可用升华法.
14.卤族元素包括F、Cl、Br、I等.
(1)基态B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其价电子层成对与未成对电子个数比为   
(2)下列曲线表示卤族元素某种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3)BCl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N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   (填元素符号).
15.(2018高一下·北京期中)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广泛存在,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氟酸可以用来雕刻玻璃。用电子式表示氟化氢的形成过程   。
(2)过氧化钠可以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次氯酸钠溶液(pH>7)和溴化钠溶液混合,可以作为角膜塑形镜的除蛋白液。二者混合后,溶液变成淡黄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 = 4LiCl +S +SO2。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关于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从上到下,单质密度依次增大
B.从上到下,单质熔沸点依次升高
C.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单质都可以与水反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元素、核素
【解析】【解答】核素的左上角所标的是核素,故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核素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
2.【答案】D
【知识点】元素、核素
【解析】【解答】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在阳离子中等于电子数+失去的电荷数)=42-20=22
故答案为:D
【分析】阳离子中:电子数=核电荷数-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
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3.【答案】A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解析】【解答】K层、L层、M层、N层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子层,第一电子层距离原子核最近,因此能量最低,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距离原子核越近,其能量越低,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元素、核素
【解析】【解答】A. 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54.94/NAg,故A不符合题意
B. 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决定,故B不符合题意
C. MnO2属于氧化物,在H2O2分解制O2的实验中做催化剂,故C符合题意
D. KMnO4为紫黑色色固体,易溶于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清晰明白元素符号的意义
5.【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其中包括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0族和VIII族共16个族,A不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中IA族元素包括4Be,12Mg,20Ca,38Sr,56Ba,88Ra,IVA族元素包括6C,14Si,32Ge,50Sn,82Pb,则3Li与6C相差2,19K与32Ge相差12,55Cs与82Pb相差26,B符合题意;
C.第ⅢB族含锕系、镧系,则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包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C不符合题意;
D.第Ⅷ族元素可以 既位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16个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IA族元素和IVA族元素原子序数分析解答;
C.第ⅢB族含锕系、镧系,元素增多;
D.第Ⅷ族元素包括三个纵行。
6.【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A.还原性:I->Fe2+>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r-可能被氧化,A不符合题意;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符合题意;
C.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二价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所以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C不符合题意;
D.如Br-被氧化生成Br2,则萃取后加入硝酸银,没有黄色沉淀生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还原性:I->Fe2+>Br-,氯气先氧化I-,然后氧化Fe2+,最后氧化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说明I-全部被氧化,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r-可能被氧化来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解析】【解答】A.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项符合题意;
B.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B项不符合题意;
C.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C项不符合题意;
D.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同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8.【答案】B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A.元素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越剧烈,同主族元素,钾的金属性强于钠,则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元素非金属性强于溴元素,但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故B符合题意;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都逐渐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依次增强,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则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9.【答案】D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碱金属的性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酸性逐渐减弱,酸性:HBrO4>HIO4,故A不符合题意;
B.同主族元素具有相似性,碘单质为有色固体,所以砹(At)为有色固体,溴化银和碘化银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所以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故B不符合题意;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的活泼性增强,金属铷比金属钾更活泼,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故C不符合题意;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和水反应越来越剧烈,锂(Li)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进行判断;
B.根据卤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判断;
C.铷的金属性比钠的金属性活泼,与氧气反应更复杂;
D.锂的金属性比钠弱,与水反应比钠缓慢。
10.【答案】D
【知识点】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碱金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单质熔沸点依次降低,熔点:Li>Na>K>Rb>Cs,故A正确;
B.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形成碱的碱性越强,从上到下形成碱的碱性依次增强,故B正确;
C.碱金属从上到下单质活泼性依次增强,单质活泼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Li<Na<K<Rb<Cs,故C正确;
D.Li 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Li2O,钠、钾等碱金属燃烧生成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碱金属熔沸点依次降低;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形成碱的碱性越强;
C.碱金属,从上到下单质活泼性依次增强;
D.锂的氧化物只有氧化锂,钠、钾燃烧生成过氧化物、超氧化物;
11.【答案】(1)<;<
(2)>;Br2+2I-=I2+2Br-
(3)l:1;2:1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解析】【解答】(1)单质钾与钠相比,熔沸点是K<Na;密度也是K<Na。(2)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溴化钾和单质碘,可证明非金属性是Br>I,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2I-=I2+2Br-。(3)F2和Na2O2分别与足量H2O反应时的方程式分别是2F2+2H2O=4HF+O2↑、2Na2O2+2H2O=4NaOH+O2↑,因此欲得到等量的氧气所需F2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1,单质氟与水的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此时两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2:1。
【分析】(1)碱金属的熔沸点逐渐降低,所以K的要小,密度K(2)可利用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证明非金属性的强弱。
(3)由方程式可知生成1mol氧气消耗2molF2,2molNa2O2。单质氟与水的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此时两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2:1。
12.【答案】(1);
(2)二;VIIA
(3)HF>H2S
(4)KOH;共价键、离子键
(5)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元素周期表可得,W为K,X为N,Y为F,Z为S
(1)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其最简单氢化物为氨气,电子式如下
(2)Y为F,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第 VIIA 族
(3)氢化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元素的非金属性,除稀有气体以外,越往上,越往右,非金属性越强,故 HF>H2S
(4)W为K,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KOH,该水化物中,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
(5)WY为KF,即K失去一个电子,而F得到一个电子,则形成过程如下,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有关应用,中间涉及一些化学用语的表达,难度偏易。先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推断元素,再结合元素周期律即可解答。
13.【答案】(1);非极性
(2)S>Cl>F;三;IA
(3)B;D;E
(4)ad
【知识点】化学键;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反应②中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氢,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一个氢原子核外为1个电子,1个氯原子核外最外层有7个电子,HCl分子中共用一对电子,所以电子式为 ;反应③为氢原子和氯气反应,所以破坏的是氯气分子中的氯氯键,同一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所以破坏的是非极性共价键,
故答案为: ;非极性;(2)短周期主族元素中与氯元素相邻的有F和S,根据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原子的半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增大,半径在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S>Cl,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半径在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Cl>F,综上可知,三者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S>Cl>F;与氯同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该周期的最左侧,为Na元素,钠为第三周期,第IA,
故答案为:S>Cl>F; 三;IA;(3)A.同一主族元素单质的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增大趋势,所以卤素单质的熔沸点按F2、Cl2、Br2、I2的顺序由低到高,故a正确;
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按F、Cl、Br、I的顺序从小到大,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卤素单质的稳定性按HF、HCl、HBr、HI的顺序由强到弱,故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结合生成氢化物越容易,则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F2、Cl2、Br2、I2的顺序由易变难,故d错误;
E.原子序数越大,则核外电子总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按F、Cl、Br、I的顺序都是7个,故e错误;
故答案为:BDE;(4)a.两种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
b.加碘食盐加的是碘酸钾,而不是单质碘,碘单质使淀粉溶液变蓝,故b错误;
c.海带中提取I2,涉及到H2O2+2H++2I﹣═I2+2H2O的化学反应,但化学变化中一般都伴随着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碘单质能够升华,所以提纯含沙的粗碘可用升华法,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HCl分子中共用一对电子,同一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为非极性分子,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为极性分子,氯气为非极性分子;(2)根据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原子的半径变化规律,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进行解答,短周期主族元素中与氯元素相邻的有F和S,根据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原子的半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增大,半径在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半径在逐渐增大;(3)第ⅥA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氢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单质的沸点逐渐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单质与氢气化合逐渐困难、氢化物的沸点逐渐增大(HF除外)、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据此解答;(4)利用所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原子结构以及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分析,
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b.加碘食盐加的是碘酸钾;
c.海带中提取I2,涉及到H2O2+2H++2I﹣═I2+2H2O的化学反应;
d.碘单质能够升华.
14.【答案】(1)[Ar]3d104s23p5;6:1
(2)a
(3)sp2;三角锥形;Be、C、O
【知识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1)溴是35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3p5,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最外层电子,有7个,有6个成对,1个未成对,所以价电子层成对与未成对电子个数比为6:1,故答案为:[Ar]3d104s23p5;6:1.(2)a.卤族元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卤族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所以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故正确;
b.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其它卤族元素最高正价为+7价,故错误;
c.卤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含有氢键的卤化氢沸点最高,HF中存在氢键,所以沸点最高,故错误;
d.卤族元素单质的熔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故错误;
故答案为:a;(3)BCl3分子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 =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B原子采用sp2杂化;NCl3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 =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Be、C、O三种元素;
故答案为:sp2;三角锥形;Be、C、O.
【分析】(1)溴是35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最外层电子;(2)a.卤族元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
b.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
c.卤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含有氢键的卤化氢沸点最高;
d.卤族元素单质的熔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原子杂化方式,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
15.【答案】(1)
(2)2Na2O2+2CO2=2Na2CO3+O2
(3)ClO-+2Br-+H2O=Cl-+Br2+2OH-
(4)4Li+O2=2Li2O 、2Li+2H2O=2LiOH+H2
(5)C;D
【知识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解答】(1)用电子式表示氟化氢的形成过程为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 。(3)次氯酸钠溶液(pH>7)和溴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淡黄色,说明次氯酸钠把溶液中的溴离子氧化为溴,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O-+2Br-+H2O=Cl-+Br2+2OH-。(4)Li-SOCl2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 = 4LiCl +S +SO2。由以上信息可知,电池的负极是金属锂,是一种与钠同主族的活泼的碱金属元素,所以类比钠,锂可以与水、氧气发生反应。因此,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4Li+O2=2Li2O 、2Li+2H2O=2LiOH+H2 ↑ 。(5)关于碱金属和卤族元素,A. 从上到下,碱金属单质密度呈依次增大趋势,但是钾的密度反常,比钠小;卤素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所以A不符合题意。
B. 从上到下,碱金属单质熔沸点依次降低,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所以B不符合题意。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所以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符合题意。
D. 碱金属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卤素单质是活泼的非金属,它们都可以与水反应,D符合题意。
【分析】(1)要注意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需要中括号;
(2)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3)淡黄色证明有溴单质产生,所以溴离子为还原剂,次氯酸根为氧化剂,产物应该是氯离子;
(4)要注意锂很容易被氧化,也很容易和水反应,可以参考钠;
(5)结合元素周期律的特点,同一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