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 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 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26 20:1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下列事例中,不属于热传导的是( )。
A.用铁锅烙饼 B.扭伤脚踝后热敷 C.蜡烛燃烧发光
2.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尽量多使用煤和石油
C.用洗过菜的水冲洗马桶
3.全球变暖是由于(  )造成的。
A.温室效应 B.物种灭绝 C.臭氧空洞
4.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  )。
A.缩小8倍 B.胀大5倍 C.胀大8倍
5.在研究纸梁抗弯曲能力和它的宽度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可以改变的是(  )
A.梁的厚度 B.梁的长度 C.梁的宽度
二.填空题(共5题,共20分)
1.根据杯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块形成雾,推想自然界中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就是在( )。
2.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 )和横放的材料( )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 )更容易弯曲和断裂。
3.热传递主要通过 ( )、对流和 ( ) 三种方式来实现。
4.蒸发和沸腾都是( ) 变成( )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 )。
5.每天我们都会蹦蹦跳跳 起活动。支持这些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能产生热量。(  )
2.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出现的气体、留在杯中的液体都与混合前的两种物质不同,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
3.空气使冰淇淋持续融化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  )
4.水的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5.赤潮会导致海域水体高营养化,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 )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请将下列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连线。
在米饭上滴碘酒 发光发热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有新物质附在上面
火柴燃烧 产生沉淀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 颜色变化
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 产生气体
五.简答题(共1题,共4分)
1.比较铁片和铁锈,我们用哪些方法?发现它们哪些不同?
六.综合题(共3题,共36分)
1.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近年来,峨山人以创文明县城、卫生县城为契机,通过清垃圾、垃圾分类、治理河道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改善生态环境。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见到回收垃圾箱、易腐垃圾箱和其他垃圾箱。我们用过的餐巾纸应该投入( ),吃剩的果皮茶渣应该投入( ),矿泉水瓶应该投入( )。
A.可回收垃圾箱 B.易腐垃圾箱 C.其他垃圾箱
(2)下列选项中,能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是( )。
A.垃圾堆肥 B.填埋垃圾 C.减少垃圾数量
(3)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些什么?
(列举两条)
2.阅读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1)在上表阴影部分补充完整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2)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蜡烛发生了哪两种变化?
3.判断下列现象是属于哪种变化,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填字母序号)
A、形态的变化 B、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 蜡烛燃烧。( )
(2)面粉做成馒头。( )
(3)铁水变成钢锭。( )
(4)树叶颜色变化。( )
(5)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
(6)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
(7)蜡烛受热熔化或冷却凝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C
5.C
二.填空题
1.低温下气体变成液体
2.柱子;横梁;横梁
3.热传导;热辐射
4.水;水蒸气;吸热
5.食物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
五.简答题
1.1、肉眼观察,颜色不同,纯铁片是白色的,而铁锈是红褐色的。
2、将铁片插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铁片表面有一层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逐渐从蓝色变为浅绿色,而将铁锈放到硫酸铜溶液中,无变化。
六.综合题
1.(1)C;B;A
(2)C
(3)不浪费水;不污染水资源
2.(1)实验方法,把蜡烛放在容器中用火加热融化
实验现象:杯子里起雾了杯壁上蒙上一层小水滴、底部熏黑了
(2)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
3.(1)B(2)B(3)A(4)B(5)B(6)B(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