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光 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光 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26 20:1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唐代诗人储光羲在《钓鱼湾》中写道“潭清疑水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清澈的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这是光的( )造成的。
A.浅,反射
B.深,折射
C.浅,折射
2.箭手很难射中水中的鱼,主要原因是( )。
A.水会反光
B.波光粼粼
C.鱼反射的光进入空气产生折射
3.下列选项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明亮的路灯
B.圆圆的月亮
C.美丽的萤火虫
4.日食形成的原因是( )。
A.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B.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C.太阳挡住了月球的光
5.如图,阳光射入三棱镜中会分解成一个光带,光带的最下层的颜色是( )。
A.黄色
B.紫色
C.红色
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
1.光源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光源,比如( )、( ),一种是人造光源,比如( )、( )。
2.科学家在( )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反射光,( )可沿入射光的路线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球需要的( ),然后根据( )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3.在水下航行的潜水艇是通过( )观察海面上的活动情况的。
4.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 )。
5.“波光粼粼”这个成语描述的是光的( )现象。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
2.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是白色的,所以它是单色光。( )
3.激光笔发出的光,不可以直接用肉眼看。( )
4.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光源。( )
5.木匠拿起长木头,眯着一只眼观察木头是否平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
四.连线题(共1题,共8分)
1.将光的现象与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杯弓蛇影 海市蜃楼
凿壁偷光 光的直线传播 立竿见影
镜花水月 光的折射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光的反射 水中折筷
五.简答题(共1题,共4分)
1.什么叫做折射?
六.综合题(共3题,共18分)
1.潜望镜。
1.请你在右图的潜望镜中添画镜片。
2.画出人眼看到外界物体的光路图。
3.在本作品制作中加进去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面镜
4.在这个实验中,人能看到外面的景物,没有运用到的科学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2.根据潜望镜的制作原理,请你设计并画出一种后视镜,作用是不用回头就能从后视镜中观察身后的情况。
3.实验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小孔,铁夹子4个,手电筒一个
实验步骤:
①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硬币。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②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③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直进小孔,观察纸屏。
④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纸屏。
观察到的现象:
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 )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 )照射到屏上。
实验结论:
光在物质中是沿( )传播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B
4.A
5.B
二.填空题
1.太阳; 萤火虫; 灯光; 蜡烛
2.月球; 光; 时间; 光速
3.潜望镜
4.改变
5.反射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
五.简答题
1.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六.综合题
1.1.
2.
3.A
4.C
2.
3.能; 不能; 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