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质量守恒定律第四章生命之源---水2022_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课后练习(科粤版2012)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21 邵阳模拟)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x 1.2 7.2 2.8
A.x=5.2
B.c可能属于单质
C.d可能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为3:5
2.(2021 平邑县模拟)在化学反应前后,以下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种类 ②元素种类 ③分子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分子的数目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⑥
3.(2020秋 伊宁市期末)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对表中未知数计算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20 20 0 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2 4 6 ①
反应完全后的质量/g ② 0 ③ ④
A.①为22 g B.②为8 g C.③为12 g D.④为22.5 g
4.(2021秋 立山区期中)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O B.Cl2 C.O2 D.N2
5.(2020秋 怀化期末)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不可能同时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6.(2021秋 龙山县校级期中)化学变化中,必然会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的种类 B.原子的质量 C.原子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7.(2021春 萝北县期末)n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mg,则放出氧气的质量为( )
A.(n﹣m)g B.(m+2)g C.(m﹣2)g D.(n+2﹣m)g
8.(2020秋 洪山区月考)A、B、C三种物质发生化合反应时只能生成新物质D,若增加10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5 15 15 0
反应后质量(g) m1 m2 m3 30
增加10g A反应后质量(g) 0 0 m4 m5
A.m2=9
B.m5=50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1:1
9.(2020春 郑州月考)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不符合“1+1<2”的是( )
A.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B.1L氧气和1L氢气反应后气体的体积
C.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D.1g氢氧化钡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10.(2020 昆明)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d的质量为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g
B.该反应可能为置换反应
C.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
D.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9:8
11.(2020 淮滨县校级模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2.(2021春 鸡西校级期中)若将agKClO3与bgMnO2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g,则反应生成O2的质量是 克,同时会生成KCl 克.
13.(2021 大连模拟)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1)化学反应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原子 而生成生成物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 、 、 ,守恒(没有改变)。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与 的质量相等。(用化学式回答)
14.(2021秋 新乡期中)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偏转(填“左”或“右”).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提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5.(2022秋 达孜区校级期末)如图是小路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片断:
(1)如图甲所示,调节平衡螺母无法调节天平平衡.要使该天平平衡,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小路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重量为 g,然后取下装置,注入稀硫酸,此时气球的变化是 ;
(3)充分反应后,小路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该现象能否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理由是 . (提示: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16.(2021 洪江市模拟)有观点认为:使铝发生化学反应,能够变成铜和金,使铝分子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违反科学之处。
4.3质量守恒定律第四章生命之源---水2022_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课后练习(科粤版201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21 邵阳模拟)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x 1.2 7.2 2.8
A.x=5.2
B.c可能属于单质
C.d可能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为3:5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x=6.4+3.2+4.0+2.8﹣2.8﹣7.2﹣1.2=5.2,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后a、b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c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因此c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后d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为:(6.4﹣5.2):(3.2﹣1.2)=3:5,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2021 平邑县模拟)在化学反应前后,以下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种类 ②元素种类 ③分子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分子的数目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⑥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在化学反应前后,以下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原子数目。
故选:B。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3.(2020秋 伊宁市期末)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对表中未知数计算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20 20 0 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2 4 6 ①
反应完全后的质量/g ② 0 ③ ④
A.①为22 g B.②为8 g C.③为12 g D.④为22.5 g
【分析】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了属于生成物,增加了多少,就是生成了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了属于反应物,减少了多少,就是消耗了多少,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解答】解: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由质量守恒,①=20g+20g+0g+0g﹣12g﹣4g﹣6g=18g,分析表格一段时间后参加反应的a质量为:20g﹣12g=8g,参加反应的b质量为:20g﹣4g=16g,生成了c:6g﹣0=6g,生成了d:18g﹣0=18g,则反应中a、b、c、d的质量比为8g:16g:6g:18g=4:8:3:9,反应完全后b物质又消耗了4g,根据质量比,可得a又消耗2g,新生成c1.5g,生成d的4.5g,反应后的质量②为12g﹣2g=10g,③为6g 1.5g=7.5g,④为18g 4.5g=22.5g,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计算②③④,要利用第一次计算的数据求出各物质的质量比,再根据b中由4g变为0为突破口进行分析。
4.(2021秋 立山区期中)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O B.Cl2 C.O2 D.N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利用分解反应的特征,由物质的组成判断高氯酸铵(NH4ClO4)后可能生成的物质.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高氯酸铵的化学式NH4ClO4,该物质由N、H、O、Cl四种元素组成,其组成中不含C元素;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而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则可判断高氯酸铵分解不可能产生由C、O元素组成的CO。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20秋 怀化期末)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不可能同时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该物质在氧气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生成物中共有三种元素,所以,反应物中也应有三种元素,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选:B。
【点评】本题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2021秋 龙山县校级期中)化学变化中,必然会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的种类 B.原子的质量 C.原子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分析】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化学变化是产生新分子的变化.
【解答】解: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化学变化过程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分子种类一定改变,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最小的微粒,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故选:A。
【点评】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是解答本题关键.
7.(2021春 萝北县期末)n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mg,则放出氧气的质量为( )
A.(n﹣m)g B.(m+2)g C.(m﹣2)g D.(n+2﹣m)g
【分析】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产生了氧气这种气态物质,它会溢出体系,使得固体质量减少,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就是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原先固体的总质量减去后来固体的剩余质量,原先的总质量是(n+2)g,后来剩余的总质量是mg,则可求放出氧气的质量.
【解答】解: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产生了氧气这种气态物质,它会溢出体系,使得固体质量减少,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就是固体减少的质量,反应前固体的总质量减去后来固体的剩余质量,原先的总质量是(n+2)g,后来剩余的总质量是mg,所以就是(n+2﹣m)g(注意后来的mg固体中含有本来的二氧化锰的质量2g)
故选:D。
【点评】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应用,很具有新颖性,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应变能力.
8.(2020秋 洪山区月考)A、B、C三种物质发生化合反应时只能生成新物质D,若增加10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5 15 15 0
反应后质量(g) m1 m2 m3 30
增加10g A反应后质量(g) 0 0 m4 m5
A.m2=9
B.m5=50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1:1
【分析】根据题意,A、B、C三种物质发生化合反应时只能生成新物质D,若增加10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则25gA和15gB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25g:15g=5:3,没增加A之前,A完全反应,与B、C反应生成30gD,则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B、C的质量,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B、C三种物质发生化合反应时只能生成新物质D,若增加10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则25gA和15gB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25g:15g=5:3,没增加A之前,A完全反应,与B、C反应生成30gD,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5g×=9g,则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30g﹣15g﹣9g=6g。
A、由上述分析,m2=15﹣9=6,故选项说法错误。
B、增加10gA,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25g,参加反应B的质量为15g,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6g+6g×=10g,则生成D的质量为25g+15g+10g=50g,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25g:15g=5:3,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15g:6g=5: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首先分析出反应物与生成物,找准“参加”、“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即可。
9.(2020春 郑州月考)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不符合“1+1<2”的是( )
A.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B.1L氧气和1L氢气反应后气体的体积
C.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D.1g氢氧化钡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小于2L,符合“1+1<2”,故选项错误。
B、分子之间有间隔,氢分子和氧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1L氧气和1L氢气反应后气体的体积小于2L,不符合“1+1<2”,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于没有沉淀、气体生成,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2g,不符合“1+1<2”,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由于有沉淀生成,1g氢氧化钡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小于2g,符合“1+1<2”,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分子的基本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20 昆明)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d的质量为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g
B.该反应可能为置换反应
C.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
D.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9:8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每一格的质量为1g;反应前a的质量为5g,b的质量为22g﹣5g=17g;c的质量为28g﹣22g=6g;d的质量为30g﹣28g=2g。
刻度线Ⅰ右移9格,a物质质量增加9g;刻度线Ⅱ左移8格,同时刻度线Ⅰ右移9格,则b物质质量减少了8g+9g=17g;刻度线Ⅲ左移8格,同时刻度线Ⅱ左移8格,则c物质质量不变;刻度线Ⅲ左移8格,d物质的质量增加了8g;该反应可表示为b→a+d。
A、c的质量不变,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6g,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可表示为b→a+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a、b变化的质量为9g:17g=9:17,故选项说法正确。
D、a、d参与反应的质量之比为9g:8g=9:8,由于不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无法确定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1.(2020 淮滨县校级模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反应前后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不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2.(2021春 鸡西校级期中)若将agKClO3与bgMnO2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g,则反应生成O2的质量是 a+b﹣c 克,同时会生成KCl c﹣b 克.
【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氯酸钾分解生成固体氯化钾和气体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质量并不变化.这样,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会减少,减少的正好是氧气;
【解答】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能制得氧气质量=a g+bg﹣c g=(a+b﹣c)g,生成氯化钾的质量=cg﹣bg=(c﹣b)g;
故答案应填写:a+b﹣c;c﹣b.
【点评】熟知化学反应特点,反应原理.利用反应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13.(2021 大连模拟)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1)化学反应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原子 重新组合 而生成生成物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 、 数目 、 质量 ,守恒(没有改变)。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与 Cu、FeSO4 的质量相等。(用化学式回答)
【分析】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解答】解:(1)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而是重新组合得新的分子的过程。因此,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中存在质量守恒;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故: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与铜与硫酸亚铁的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1)重新组合;种类、数目、质量;
(2)Cu、FeSO4。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而学会分析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4.(2021秋 新乡期中)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右 偏转(填“左”或“右”).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了 .(提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分析】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会使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减少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而烧杯是敞开的,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使质量减小,故指针偏右,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右;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了.
【点评】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注意时所用的物质的质量包括气体固体和液体,而气体容易被忽略,所以在设计验证质量守恒的实验时要考虑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5.(2022秋 达孜区校级期末)如图是小路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片断:
(1)如图甲所示,调节平衡螺母无法调节天平平衡.要使该天平平衡,应采取的措施是 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 ;
(2)小路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重量为 73.2 g,然后取下装置,注入稀硫酸,此时气球的变化是 气球逐渐膨胀 ;
(3)充分反应后,小路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该现象能否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不能 ,理由是 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大使装置所受浮力增大造成天平不平衡 . (提示: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分析】(1)在使用天平时要注意把天平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游码归零,在调节螺母使天平平衡.
(2)读数时要把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刻度值;如果反应前后天平依然平衡则能够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3)考虑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大使装置所受浮力增大造成天平不平衡;
【解答】解:(1)根据图中可以看出,游码没有归零,所以难以调节至平衡,为了调节至平衡应该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
(2)从图乙可以看出砝码的质量为70g,游码的刻度为3.2g,故总质量为73.2g,为了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所以加入酚酞来验证反应的发生,如果在溶液的红色消失之后,天平依然平衡则能够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充分反应后,小路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该现象不能说明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大使装置所受浮力增大造成天平不平衡.
故答案为:
(1)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
(2)73.2,气球逐渐膨胀;
(3)不能,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大使装置所受浮力增大造成天平不平衡.
【点评】熟练的使用天平来称量药品的质量,注意使用的方法,使用前必须先调节平衡。
16.(2021 洪江市模拟)有观点认为:使铝发生化学反应,能够变成铜和金,使铝分子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违反科学之处。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结合题意就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铝由铝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金由金元素组成,铝元素在反应后不能变成铜和金。
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铝、铜、金分别是由铝、铜、金原子直接构成的,铝、铜、金中没有铝分子、铜分子和金分子。
故答案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铝由铝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金由金元素组成,铝元素在反应后不能变成铜和金;铝、铜、金分别是由铝、铜、金原子直接构成的,铝、铜、金中没有铝分子、铜分子和金分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物质的微观构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