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上册15《故乡》教学案例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上册15《故乡》教学案例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6 21:5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故乡》教学案例
一、教材简析
《故乡》这个短篇小说在教学内容上,让我们认识到了社会变化对人的思想感情的深刻影响,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习对闰土的传神的描写方法,探讨小说的主题,学习质疑问难的读书方法。
二、过程描述:-
、小说的题目虽然是《故乡》,但在文中人的变化才是主线,因此我引导学生先梳理课文,再引领学生分析作者写了那些人的变化,体会文中所传达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闰土:
他在少年的时候,做的那些有趣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可以说他就是“我”小时候心里崇拜的对象。
但在二十年后,记忆中的那个脸色红润的、健康的、有趣的闰土不见了,在他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闰土前后看起来,实在是判若两人。其外貌的变化,不仅是年轮的印记,更是中国农民苦难生活的反映。
他的内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告诉“我”许多离奇新鲜事的闰土,现在见了久违的“我”,说话吞吞吐吐,以“老爷”称呼,态度恭敬。面对现实的苦难,只能寄希望于求神拜佛,向我要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使闰土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课文有所提及,更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中国,会把一个健康、开朗的少年变得那么的悲哀,从而了解小说要表达的主题。
(二)、对一些句子的深入领会:
鲁迅在文中对环境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实在是意味深长。比如:一个“横”字,写出了农村的萧索、衰败,烘托出灰暗、凄惨的氛围。
作者在最后写的那一段话,也是令人深思:它给我们非常有哲理地描述了希望和追求奋斗之间的关系,有希望而不去奋斗,那希望最终就是一句空谈,但是朝着希望去努力追求、努力奋斗,那么希望就有实现的可能,希望也就会变成现实。
《故乡》从表面上来看,主要具体的写了故乡的景和人以及他们的变化但他字里行间洋溢的却是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感受,及对当时中国寄托的美好期望。对我们广大读者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我也就当下中国和过去的中国相比,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孩子们升起对祖国的热爱及对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同样也可以看到,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在座的每一个学生们,国家的希望掌握在青少年手中。
三、教学反思:
总结本课的教学,有一定的收获,在人物的分析上,应该能够给学生一些启迪,为今后的写作和阅读分析,提供帮助和借鉴。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受鲁迅的情感,鼓励他们立志做一个像鲁迅先生一样的把祖国放在心中并为之奋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