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8《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6 21:2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18.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脉。
2.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以及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 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等写作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关于课题,有两种读法,同学们听一听哪个比较适合?(威尼斯的/小艇)师:指名说一说。(是的,马克·吐温的笔墨重点肯定集中在小艇身上,所以要这样来读。)2.简介本文作者。
二、初读,探究行文思路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围绕“小艇”写了哪些方面?请你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结构图。2.指名汇报,师相机点拨。①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交通工具)②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样子或外形)③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乘坐感受或乘坐情趣)④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船夫技术好)⑤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人们乘坐小艇去做事。)写了那些人?(商人、青年、老人······这些人代表威尼斯的市民,所以这一段写了人们的生活。)⑥第6自然段写了什么?(预设:人们乘坐小艇回家)除了写人,还写了什么 (夜晚威尼斯的风景,这里有人又有风景,所以这段话写了小艇带给威尼斯的城市风情)请大家思考,这六个方面能不能打乱顺序?(不能)为什么不能?(师:因为段与段之间是连接的,一层意思连着一层意思。今后,我们拿到一篇新课文学习的时候,可以先画一画结构图。孩子们明白了吗?)六个自然段概括起来,就是“围绕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想一想到底是哪三个方面内容? (师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样子船夫技术好生活
三、研读,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难点突破) 1.图文结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小艇特点的词,说说从向中体会到小艇的什么特点。(师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等于多少米?),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长、窄、深、翘、并且轻快灵活)2.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出示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①试着比较一下这句话和原句有什么不同?(原文采用了三个比喻的修辞手法)看上去原文显得很啰嗦,这样写似乎更简单,这样写行不行?预设:文章将本来陌生的威尼斯小艇用一种形象的事物给我们写出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小艇的样子和特点。没去过威尼斯,没见过威尼斯小艇,我们能不能想象出小艇大概的样子?(不能)但是作者将独木舟联系起来,你一下子就清楚威尼斯小艇的形状了。陌生的小艇一下子在脑海里变得熟悉起来,作者把小艇比作独木舟让我们可感可想啦。这个独木舟就显得非常妙了。②另外两个比喻妙在什么地方呢 (要求:学生说具体一点。)讨论:a.“新月”妙在什么地方?(预设:两头翘起的东西多不多,但是作者将小艇和新月联系在一起,说它是挂在天边静谧的新月,你就觉得这艘小艇非常的美,有一种灵性,变得漂亮了。所以用得妙。) b.“水蛇”妙在什么地方?(预设:如果说像水蛇一样轻快灵活,非常形象,而且本来小艇是静止不动的,但是“水蛇”一词一出现,小艇就在我们的脑海里动起来了。)3.指名读文,要求有节奏的读一读这段话。(这段话新月为静,水蛇为动;一静一动,新月读的慢一点,水蛇读得快一点。)4.全班齐读,师总结写作手法 比喻修辞 动静结合 抓住特点 合理想象
四、拓展学习(环境保护) 1.播放视频(洪灾)2.思考: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该怎么做?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找一些关于威尼斯的文章、图片或视频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