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6 18:0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八(8)班
科 目 地理 课 型 新授
课 题 6.1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明确北方地区所处的位置与自然特征。 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了解华北平原春旱成因及影响。
教材 分析 重点 指出北方地区个主要地形区及自然特征。
难点 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精讲内容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并能够简单复述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然而学生对每个区域内部更细的区划及其特点分析还比较缺乏经验。北方地区作为四大地理区域第一个深入学习的单元,该区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会对今后另外三个区域的学习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读图指认,据图分析等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掌握区域学习的思路与方法。
教师教法 板图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关注差异)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板图中国轮廓,标注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指认并回顾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 师:毛主席在诗词《沁园春 雪》中描述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的北国景象。这个“北国”就指的是?(生答:北方地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诗词中的“北国风光”。 二、讲授新课 位置与范围 出示“北方地区的地形图”,在图中找出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淮河、渤海、黄海,并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二)自然特征——黑土地,黄土地 1、出示“北方地区的地形图”,请在图中圈画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描述地形特点。 2、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回顾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并判断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3、出示“中国主要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分布图”,据图判断北方地区主要出于哪个干湿区?哪个温度带? 【过渡】师:思考同样是温带季风气候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否完全一致呢? 【活动】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p10活动题。出示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城市的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概况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气候类型是?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说明主要成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说明主要原因。 【过渡】不同的气候特征条件下,北方地区发育了不同的土壤。 4、出示“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图片,请大家判断分别属于哪个地形区并尝试分析原因。 【过渡】广袤肥沃的黑土地和黄土地非常适合发展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出示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图。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页文字内容,据图回答问题: 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 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结合气候图,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劣势。 (劣势: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活动】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影响。 p12页活动题。分析春寒的成因、造成的影响及应对的措施。 三、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学生读图,自主完成,回答。 学生读图,自主完成,回答。 学生阅读,同桌谈论,总结回答。 学生读图,自主完成,回答。 学生读图,自主完成,回答。 学生读图,同桌讨论,回答。
分层 作业 设计 基础 作业 预习导学+轻松尝试应用
拓展 作业 画中国轮廓图,标注四大地理区域界线,标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
选择 作业 知能演练提升
板 书 设 计 6.1 自然特征与农业 位置范围 地形 自然特征 气候 土壤 三、农业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限制因素及解决措施
教 学 反 思 本节内容思路清晰,环节完整。重在使学生明确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从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读图,思考回答,强化读图训练,渗透区域地理学习的思维方式。 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且大部分问题可以思考完成。 板图和多媒体结合,强化读图识图。
备注:字体(宋体小四) 行间距(固定值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