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按照单元精选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单元概述】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远古人类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四五千年前,黄帝部落、炎帝部落结成同盟,华夏民族形成了。仓颉造字、神农氏尝百草等故事都表现了炎黄子孙对文明的不懈追求。
【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元谋人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
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北京人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最早1921年发现3颗牙齿化石,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木器、骨器(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 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依靠集体力量生存)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研究北京人,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山顶洞人
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
体貌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但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光技术(骨针);
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5、社会组织:过集体生活。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 半坡人 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7000年
生活地区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房屋结构样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房屋
生产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 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
原始农业(种植作物) 种植粟 种植水稻
原始畜牧业(饲养业) 饲养猪、狗;打猎捕鱼 饲养猪、狗和水牛
原始手工业 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兴起时间:距今约10000年。稻、粟、黍。
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对比
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处于新石器时代。
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不同点:(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主要种粟,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水稻;
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定居的根本原因:原始农业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炎黄联盟
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炎帝的贡献: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2、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3、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4、大禹治水:采取疏导的方式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真题精练】
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选择题
1.(2022聊城中考1.)“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A )
A. 旧石器时代 B. 河姆渡文化时期 C. 半坡文化时期 D. 尧舜禹时代
2.(2022云南省中考1.)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这是第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情形,下图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B )
A. 半坡居民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2.(2022建设兵团中考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A )
A. 会制作工具 B. 有爱美意识 C. 懂得人工取火 D. 掌握磨光技术
4.(2022临沂中考25.)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历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是( A )
A. 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 B. 把社会制度的变革当作划分各时代的标准
C. 将各时代的先进思想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D. 根据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来划分各个时代
5.(2022东营中考1)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A)
A.化石 B.遗址 C.传说 D.文字
6.(2022齐齐哈尔中考1.)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的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是(B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7.(2022海南中考11.) 目前,在海南发现了钱铁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落笔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大港村遗址、石贡遗址、付龙园遗址、凤鸣村遗址等,在以上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残片。材料可以佐证海南(A )
A. 历史文化悠久 B. 人类活动遗址最多
C. 陆地开发最早 D. 出土文物最为丰富
8.(2022广东中考1 .) 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 A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
9.(2022重庆中考B卷1.)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A )
A. 原始农业 B. 青铜铸造 C. 纺织业 D. 冶铁业
10.(2022山西中考.)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B )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 仰韶遗址·鱼鸟纹彩陶壶 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
11.(2022江西中考1.)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B )
A. 会制作玉器 B. 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 主要种植粟 D. 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12.(2022盐城中考1.)为河姆渡人提供稳定食物供应的农作物是( B )
A. 粟 B. 水稻 C. 玉米 D. 小麦
13.(2022苏州中考1.)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有距今约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体系遗迹,考古学家还在该遗址中发现了我国目前最早的粳稻遗迹。大致与这些遗迹同时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 D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14.(2022连云港中考1.)下列材料都涉及了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D )
A.当地传说 B.地区风俗 C.经典文献 D.出土文物
15.(2022邵阳中考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B )
A.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16.(2022怀化中考1.)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我们从考古发掘出的一些遗址中,能够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符合生活在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等条件的远古遗址是( A )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良渚古城遗址 D. 周口店猿人遗址
17.(2022郴州中考1.)小华暑假参观了陕西一处古人类遗址,在这里他看到粟的遗存、彩陶和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模型。他参观的遗址可能是( D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18.(2022宜昌中考2.)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A )
A. 河姆渡遗址 B. 陶寺遗址 C. 大汶口遗址 D. 半坡遗址
19.(2022绥化中考1.)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D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20.(2022龙东中考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D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居民
21.(2022黔东南州中考1 .) 2022年5月22日是第四届海水稻插秧节,今年我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100万亩。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下列原始人中种植水稻的是( D )
A. 北京人 B. 山项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22.(2022白银中考 1.)考古学家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C )
A. 集体群居 B. 采集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23.(2022常德中考1.)《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A )
A. 民族认同 B. 华夷有别 C. 民族差异 D. 国家统一
24.(2022重庆中考A卷1.)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D )
A.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25.(2022南通中考14.)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B )
A. 艰苦奋斗精神 B. 无私奉献精神 C. 爱国主义精神 D. 民族主义精神
26.(2022赤峰中考1.)“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A )
A. 阶级分化的出现B.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C. 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D. 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就
27.(2022大庆中考1.) 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C )
A. 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 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28.(2022河南中考1.)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C )
A. 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 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 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二.非选择题
1.(2022湘潭中考31.)农为天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
——《管子》卷二十
神农耕而作陶。
——《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三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 1.84 735.22 4.00
1768年 2.08 741.45 3.56
1784年 2.86 760.57 2.66
1812年 3.34 788.93 2.36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四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说中神农氏的贡献。这些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请以考古发现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本组材料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以图2为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中期农业发展状况,并指出隐含的问题。
(4)再次分析材料二,找出证明材料四观点的证据。你认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1)贡献:教百姓耕种粮食作物和制造陶器。有科学依据。举例:湖南澧县梦溪三元宫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稻谷的遗存和大量的生产工具。
(2)相同之处:都使用牛耕。说明:图2“魏晋嘉峪关墓葬壁画《胡人牛耕图》”说明中原农耕技术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3)状况:耕地面积不断增长。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
(4)证据:中国古代的牛耕技术长期没有进步。根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2022昆明中考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巢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桑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据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等
(1)中国粟作、稻作农业分别起源于图中的哪两个区域?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及中国粟的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汕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杂交育种断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2《经济的社会生活》等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科学家是谁?并根据材料二,指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由于粮食生产不平衡,粮食过制与粮食短缺并存,全球约20亿人口经历着中度或重度的粮食安全风险,其中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亚洲有10.3亿人、非洲有6.75亿人、拉丁关洲及加勒比地区有2.05亿人、北美洲和欧洲有8800万人、大洋洲有590万人。因此,粮食安全是影响人类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据王宏广等著《中国粮食安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何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
【答案】(1)粟作农业起源于①区,稻作农业起源于②区。重要贡献:丰富了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多样性;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巩固了相关地区的社会稳定。
(2)袁隆平。农业机械的批量生产和广泛使用;杂交育种技术突破和应用。
(3)主要问题:粮食过制与粮食短缺并存。主要原因:粮食生产不平衡;中等和低收入国家粮食供不应求。
(4)认识:我们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促进粮食生产;需要加强粮食安全方面的国际合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按照单元精选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单元概述】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远古人类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四五千年前,黄帝部落、炎帝部落结成同盟,华夏民族形成了。仓颉造字、神农氏尝百草等故事都表现了炎黄子孙对文明的不懈追求。
【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元谋人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
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北京人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最早1921年发现3颗牙齿化石,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木器、骨器(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 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依靠集体力量生存)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研究北京人,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山顶洞人
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
体貌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但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光技术(骨针);
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5、社会组织:过集体生活。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 半坡人 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7000年
生活地区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房屋结构样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房屋
生产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 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
原始农业(种植作物) 种植粟 种植水稻
原始畜牧业(饲养业) 饲养猪、狗;打猎捕鱼 饲养猪、狗和水牛
原始手工业 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兴起时间:距今约10000年。稻、粟、黍。
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对比
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处于新石器时代。
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不同点:(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主要种粟,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水稻;
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定居的根本原因:原始农业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炎黄联盟
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炎帝的贡献: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2、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3、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4、大禹治水:采取疏导的方式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真题精练】
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选择题
1.(2022聊城中考1.)“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
A. 旧石器时代 B. 河姆渡文化时期 C. 半坡文化时期 D. 尧舜禹时代
2.(2022云南省中考1.)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这是第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情形,下图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
A. 半坡居民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2.(2022建设兵团中考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
A. 会制作工具 B. 有爱美意识 C. 懂得人工取火 D. 掌握磨光技术
4.(2022临沂中考25.)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历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是( )
A. 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 B. 把社会制度的变革当作划分各时代的标准
C. 将各时代的先进思想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D. 根据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来划分各个时代
5.(2022东营中考1)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
A.化石 B.遗址 C.传说 D.文字
6.(2022齐齐哈尔中考1.)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的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7.(2022海南中考11.) 目前,在海南发现了钱铁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落笔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大港村遗址、石贡遗址、付龙园遗址、凤鸣村遗址等,在以上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残片。材料可以佐证海南( )
A. 历史文化悠久 B. 人类活动遗址最多
C. 陆地开发最早 D. 出土文物最为丰富
8.(2022广东中考1 .) 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
9.(2022重庆中考B卷1.)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
A. 原始农业 B. 青铜铸造 C. 纺织业 D. 冶铁业
10.(2022山西中考.)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 仰韶遗址·鱼鸟纹彩陶壶 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
11.(2022江西中考1.)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
A. 会制作玉器 B. 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 主要种植粟 D. 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12.(2022盐城中考1.)为河姆渡人提供稳定食物供应的农作物是( )
A. 粟 B. 水稻 C. 玉米 D. 小麦
13.(2022苏州中考1.)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有距今约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体系遗迹,考古学家还在该遗址中发现了我国目前最早的粳稻遗迹。大致与这些遗迹同时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14.(2022连云港中考1.)下列材料都涉及了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当地传说 B.地区风俗 C.经典文献 D.出土文物
15.(2022邵阳中考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16.(2022怀化中考1.)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我们从考古发掘出的一些遗址中,能够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符合生活在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等条件的远古遗址是( )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良渚古城遗址 D. 周口店猿人遗址
17.(2022郴州中考1.)小华暑假参观了陕西一处古人类遗址,在这里他看到粟的遗存、彩陶和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模型。他参观的遗址可能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18.(2022宜昌中考2.)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
A. 河姆渡遗址 B. 陶寺遗址 C. 大汶口遗址 D. 半坡遗址
19.(2022绥化中考1.)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20.(2022龙东中考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居民
21.(2022黔东南州中考1 .) 2022年5月22日是第四届海水稻插秧节,今年我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100万亩。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下列原始人中种植水稻的是( )
A. 北京人 B. 山项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22.(2022白银中考 1.)考古学家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集体群居 B. 采集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23.(2022常德中考1.)《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 民族认同 B. 华夷有别 C. 民族差异 D. 国家统一
24.(2022重庆中考A卷1.)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25.(2022南通中考14.)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
A. 艰苦奋斗精神 B. 无私奉献精神 C. 爱国主义精神 D. 民族主义精神
26.(2022赤峰中考1.)“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
A. 阶级分化的出现B.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C. 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D. 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就
27.(2022大庆中考1.) 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
A. 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 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28.(2022河南中考1.)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 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 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 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二.非选择题
1.(2022湘潭中考31.)农为天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
——《管子》卷二十
神农耕而作陶。
——《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三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 1.84 735.22 4.00
1768年 2.08 741.45 3.56
1784年 2.86 760.57 2.66
1812年 3.34 788.93 2.36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四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说中神农氏的贡献。这些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请以考古发现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本组材料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以图2为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中期农业发展状况,并指出隐含的问题。
(4)再次分析材料二,找出证明材料四观点的证据。你认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2.(2022昆明中考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巢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桑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据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等
(1)中国粟作、稻作农业分别起源于图中的哪两个区域?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及中国粟的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汕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杂交育种断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2《经济的社会生活》等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科学家是谁?并根据材料二,指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由于粮食生产不平衡,粮食过制与粮食短缺并存,全球约20亿人口经历着中度或重度的粮食安全风险,其中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亚洲有10.3亿人、非洲有6.75亿人、拉丁关洲及加勒比地区有2.05亿人、北美洲和欧洲有8800万人、大洋洲有590万人。因此,粮食安全是影响人类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据王宏广等著《中国粮食安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何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