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陈涉世家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霹雳(pì) 存恤(xù) 驽钝(nú) 休祲(jìn)
B.適戍(dí) 白蘋(pín) 贵胄(zhòu) 利害攸关(yōu)
C.狩(shǒu)猎 沔水(miǎn) 弓弦(xuán) 怫然作色(fú)
D.舴艋(zé měng) 忿恚(huì) 徇蕲以东(xún) 咨诹善道(zōu)
2.填空。
①《陈涉世家》选自 ,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 。作者是 (朝代) (姓名),字 。鲁迅先生高度评价这部著作说它是“ , 。”
②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 (各用四字概括)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同哪个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同
②为天下唱 同
③固以怪之矣 同
④将军身被坚执锐 同
4.朗读下列文言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发闾/左戍/渔阳900人
D.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5.阅读《陈涉世家》,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富贵,无相忘。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我不会忘记你们。
B.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给人当耕地的雇工。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跑也是死,举大事也是死,等着死,我们为夺取天下而死好吗?
D.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正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不能按时到达渔阳。
6.下列对课文《陈涉世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对“首事”起义的陈涉是持赞赏和肯定态度的。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陈涉看不起佣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头地。
C.《陈涉世家》一文充分显示了陈胜敏锐的政治预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次对不平等的阶级地位质疑,加以否定。
二、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度已失期
②为天下唱
③陈胜佐之
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 舜发于畎亩之中
B.广故数言欲亡 既克,公问其故故为之说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帝感其诚
D.扶苏以数谏故 不以物喜 勿以善小而不为
(3)下列“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家破人亡 B.亡命之徒 C.唇亡齿寒 D.生死存亡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5)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6)结合甲乙两段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 ④上许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②(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3)下面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上不用我,即亡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5)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陈涉世家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A项中,“霹”应读“pī”;
B项中,“適”应读“zhé”,通“谪”;
C项中,“狩”应读“shòu”,“弦”应读“xián”;
D项中,“徇”应读“xùn”。由以上分析可知:A、B、D三项均只有一处错误,只有C项有两处错误。
故答案为为:C
【点评】注意题目的要求是读音有两处错误。
2.【答案】《史记》;纪传体通史;汉;司马迁;子长;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知识点】陈涉世家;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这是一题基础题,结合书本所学进行识记就可以了,另外注意和《资治通鉴》区别开来。
【点评】基础题,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主要是识记,属于容易题。
3.【答案】適;谪;唱;倡;以;已;被;披
【知识点】陈涉世家;通假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文中通假字含义的能力。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故答案为:①適;谪。②唱;倡。③以;已。④被;披。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4.【答案】D
【知识点】陈涉世家;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注意在读中训练自己的语感,还要掌握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C:发/闾左戍渔阳/900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5.【答案】A
【知识点】陈涉世家;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一一对照词语的含义,连缀起来即可。尤其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A项“苟”是“如果”,“无”是“不要”。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补出省略成分。本句译为:
(我们之间)如果有一方富贵了,不要忘记另一方。B、C、D翻译无误。
故答案为A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注意特殊句式,补出省略成分。
6.【答案】B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涉世家
【解析】【分析】应为“表明了陈涉少时的远大志向”。这是以燕雀和鸿鹄对比,突出自己不能被人理解的志向,也从此可见陈涉和普通佣耕者不一样的志向。
【点评】这是一道对一本的理解性题目。B项在解答时没有考虑前文中的“苟富贵,无相忘”,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正确解答的。
7.【答案】(1)估计;倡导;帮助、协助、辅佐等;冒充、假托、假装等
(2)D
(3)B
(4)①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②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5)【甲】陈胜起义的原因和对形势的分析。【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
(6)①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②严密的组织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陈涉世家;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这是一首阅读理解题。先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再结合具体的问题,找出相关的语句作答。
【点评】阅读理解题 ,必须依靠文本,弄清文章结构,把握相应语段,即可得出答案。属于易得分但不易拿全分题。
8.【答案】(1)估计;逃跑;为王(称王);答应
(2)①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亲自去追他。②(大王您)倘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
(3)B
(4)D
(5)①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②萧何极力举荐;③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涉世家;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这是一首课外阅读理解题。它需要结合文本所学习的知识点,灵活地进行运用。面对一篇陌生的文言文,先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再结合课文学习的知识点,根据相应问题进行作答。
【点评】课外阅读理解题 ,是对课本知识的一种拓展,在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课文所学知识点,依靠文本,把握相应语段得出答案。它属于综合应用题型,属于困难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陈涉世家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霹雳(pì) 存恤(xù) 驽钝(nú) 休祲(jìn)
B.適戍(dí) 白蘋(pín) 贵胄(zhòu) 利害攸关(yōu)
C.狩(shǒu)猎 沔水(miǎn) 弓弦(xuán) 怫然作色(fú)
D.舴艋(zé měng) 忿恚(huì) 徇蕲以东(xún) 咨诹善道(zōu)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陈涉世家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A项中,“霹”应读“pī”;
B项中,“適”应读“zhé”,通“谪”;
C项中,“狩”应读“shòu”,“弦”应读“xián”;
D项中,“徇”应读“xùn”。由以上分析可知:A、B、D三项均只有一处错误,只有C项有两处错误。
故答案为为:C
【点评】注意题目的要求是读音有两处错误。
2.填空。
①《陈涉世家》选自 ,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 。作者是 (朝代) (姓名),字 。鲁迅先生高度评价这部著作说它是“ , 。”
②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 (各用四字概括)
【答案】《史记》;纪传体通史;汉;司马迁;子长;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知识点】陈涉世家;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这是一题基础题,结合书本所学进行识记就可以了,另外注意和《资治通鉴》区别开来。
【点评】基础题,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主要是识记,属于容易题。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同哪个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同
②为天下唱 同
③固以怪之矣 同
④将军身被坚执锐 同
【答案】適;谪;唱;倡;以;已;被;披
【知识点】陈涉世家;通假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文中通假字含义的能力。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故答案为:①適;谪。②唱;倡。③以;已。④被;披。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4.朗读下列文言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发闾/左戍/渔阳900人
D.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答案】D
【知识点】陈涉世家;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注意在读中训练自己的语感,还要掌握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C:发/闾左戍渔阳/900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5.阅读《陈涉世家》,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富贵,无相忘。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我不会忘记你们。
B.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给人当耕地的雇工。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跑也是死,举大事也是死,等着死,我们为夺取天下而死好吗?
D.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正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不能按时到达渔阳。
【答案】A
【知识点】陈涉世家;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一一对照词语的含义,连缀起来即可。尤其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A项“苟”是“如果”,“无”是“不要”。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补出省略成分。本句译为:
(我们之间)如果有一方富贵了,不要忘记另一方。B、C、D翻译无误。
故答案为A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注意特殊句式,补出省略成分。
6.下列对课文《陈涉世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对“首事”起义的陈涉是持赞赏和肯定态度的。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陈涉看不起佣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头地。
C.《陈涉世家》一文充分显示了陈胜敏锐的政治预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次对不平等的阶级地位质疑,加以否定。
【答案】B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涉世家
【解析】【分析】应为“表明了陈涉少时的远大志向”。这是以燕雀和鸿鹄对比,突出自己不能被人理解的志向,也从此可见陈涉和普通佣耕者不一样的志向。
【点评】这是一道对一本的理解性题目。B项在解答时没有考虑前文中的“苟富贵,无相忘”,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正确解答的。
二、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度已失期
②为天下唱
③陈胜佐之
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 舜发于畎亩之中
B.广故数言欲亡 既克,公问其故故为之说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帝感其诚
D.扶苏以数谏故 不以物喜 勿以善小而不为
(3)下列“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家破人亡 B.亡命之徒 C.唇亡齿寒 D.生死存亡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5)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6)结合甲乙两段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答案】(1)估计;倡导;帮助、协助、辅佐等;冒充、假托、假装等
(2)D
(3)B
(4)①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②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5)【甲】陈胜起义的原因和对形势的分析。【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
(6)①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②严密的组织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陈涉世家;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这是一首阅读理解题。先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再结合具体的问题,找出相关的语句作答。
【点评】阅读理解题 ,必须依靠文本,弄清文章结构,把握相应语段,即可得出答案。属于易得分但不易拿全分题。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 ④上许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②(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3)下面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上不用我,即亡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5)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答案】(1)估计;逃跑;为王(称王);答应
(2)①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亲自去追他。②(大王您)倘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
(3)B
(4)D
(5)①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②萧何极力举荐;③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涉世家;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这是一首课外阅读理解题。它需要结合文本所学习的知识点,灵活地进行运用。面对一篇陌生的文言文,先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再结合课文学习的知识点,根据相应问题进行作答。
【点评】课外阅读理解题 ,是对课本知识的一种拓展,在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课文所学知识点,依靠文本,把握相应语段得出答案。它属于综合应用题型,属于困难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