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6课公输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B.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译: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策马奔驰。
C.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译:大王的确能够命令将军出征。
D.虽杀臣,不能绝也。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答案】C
【知识点】公输;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与理解,一定要弄清楚句子中每个词的意思,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是组成句子的元素,如果有一个词的意思弄错,那么理解的句意可能与原句意相去甚远,造成误解。因此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意思的把握。注意其特殊用法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等。
本题中,对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C。诚:的确。师:兵。 译: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2.划线“而”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B.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C.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答案】B
【知识点】公输;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此题意在考查对虚词“而”字的辨析能力。辨析方法是,思考“而”字前后的关系即可区分开来。
A、C、D项的“而”字表转折关系,
B项的“而”字表修饰。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柱塞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和掌握一词多义词语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3.选择对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B.愿借子杀之。希望依靠您去杀了他。
C.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
D.虽杀臣,不能绝也。虽然杀了我,也不能让宋国的守御者停止攻击。
【答案】D
【知识点】公输;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注意结合重点词语,疏通文意。D项译为:“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A、B、C翻译均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4.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案】B
【知识点】公输;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可有助于断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5.文学常识填空。
《公输》选自《 》。《墨子》是 的记录。墨子,名翟,相传为 时期宋国人,是 的创始人。公输盘,姓公输,名盘,民间称他是 ,与他有关的一个成语是 。
【答案】诸子集成;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春秋战国;墨家;鲁班;班门弄斧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公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故答案为:诸子集成;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春秋战国;墨家;鲁班;班门弄斧。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雨说》的作者郑愁予,台湾诗人。诗集《郑愁予诗集I》被列为“影响大陆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大陆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
B.《谈读书》选自《随笔》,作者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随笔》是他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
C.《智取生辰纲》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第一步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D.《公输》选自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的言行的辑录。
【答案】D
【知识点】公输;谈读书;雨说;智取生辰纲;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选D。A项中的大陆应该为“台湾”;B项中的《随笔》作者是蒙田。C项中的《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
7.填空。
公输盘(bān),鲁国人,能造奇巧的器械。 是姓, 是名,民间称他 。
【答案】公;输盘;鲁班
【知识点】公输;称谓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历史人物的考查。这里也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考查的对象是鲁班的名和姓。这些文化常识要立足于课内,扩展到课外。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点评】本题是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鲁班作为中国古代一个在科技领域内很重要的人物,中学生应该有所了解。类似的历史人物还有很多,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二、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1)下列各组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子何命焉为 /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公输盘不说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吾义固不杀人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愿借子杀之 / 每假借与藏书之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3)从选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至少说两点)。
【答案】(1)B
(2)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3)示例:①面对大国的不义战争,要敢于斗争;
②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
(1)A项中两个“命”意思分别为“教导”和“派遣”;C项中两个“固”的意思分别为“本来”和“顽固”;D项中两个“借”字的意思分别为“利用”“借”,而B项的两个“说”都是通假字,通“悦”,高兴、愉快。因此选B。做此类题一定要加强词语解释的记忆。
(2)此句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子”的意思是“你”,还要注意“宋何罪之有”这个倒装句,一定要按照现代文顺序翻译通顺。
(3)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谈所受到的启发,一定不能游离原文内容,一定要紧扣原文内容谈启示。本文写的是实力弱小的宋国与实力强大的楚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再加上楚国还制造出了攻城的器械——云梯。使这场战争胜负不言自明。可公输盘却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阻止了这场战争。主要是墨子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让公输盘理屈词穷;并且在军事上早做了充足的准备。因此我们就受到一启发: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面对楚国的强词夺理的入侵,墨子只身前往楚国并针锋相对,致使公输盘、楚王都无计可施,因此我们又得到一启示:面对大国的不义战争,要敢于斗争。做此类题一定要注意分析透原文内容;一定要用议论性的文字。
9.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ōu)隅:屋角。③匹春:百姓。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之冲烟而飞鸣(《童趣》)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
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今 民 衣 弊 不 补 履 决 不 组 君 则 不 寒 矣 民 则 寒 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今将令民以此见之。
(4)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C
(2)令 衣弊不补 / 覆决不组 / 君则不寒矣 / 民则寒矣
(3)现在将要让百姓凭借这件事了解他。
(4)善于纳谏,懂得为君之道。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代词;B、动词;C、助词,无意义;D、的。题目中的“之”为“助词,无意义”。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时除了要遵循句子的结构原则,同时还要遵循句子的意思原则。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时注意“将、以、之”几个关键字,同时注意到语句的通顺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卫灵公”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6课公输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B.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译: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策马奔驰。
C.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译:大王的确能够命令将军出征。
D.虽杀臣,不能绝也。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2.划线“而”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B.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C.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选择对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B.愿借子杀之。希望依靠您去杀了他。
C.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
D.虽杀臣,不能绝也。虽然杀了我,也不能让宋国的守御者停止攻击。
4.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文学常识填空。
《公输》选自《 》。《墨子》是 的记录。墨子,名翟,相传为 时期宋国人,是 的创始人。公输盘,姓公输,名盘,民间称他是 ,与他有关的一个成语是 。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雨说》的作者郑愁予,台湾诗人。诗集《郑愁予诗集I》被列为“影响大陆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大陆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
B.《谈读书》选自《随笔》,作者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随笔》是他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
C.《智取生辰纲》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第一步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D.《公输》选自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的言行的辑录。
7.填空。
公输盘(bān),鲁国人,能造奇巧的器械。 是姓, 是名,民间称他 。
二、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1)下列各组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子何命焉为 /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公输盘不说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吾义固不杀人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愿借子杀之 / 每假借与藏书之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3)从选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至少说两点)。
9.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ōu)隅:屋角。③匹春:百姓。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之冲烟而飞鸣(《童趣》)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
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今 民 衣 弊 不 补 履 决 不 组 君 则 不 寒 矣 民 则 寒 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今将令民以此见之。
(4)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公输;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与理解,一定要弄清楚句子中每个词的意思,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是组成句子的元素,如果有一个词的意思弄错,那么理解的句意可能与原句意相去甚远,造成误解。因此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意思的把握。注意其特殊用法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等。
本题中,对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C。诚:的确。师:兵。 译: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2.【答案】B
【知识点】公输;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此题意在考查对虚词“而”字的辨析能力。辨析方法是,思考“而”字前后的关系即可区分开来。
A、C、D项的“而”字表转折关系,
B项的“而”字表修饰。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柱塞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和掌握一词多义词语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3.【答案】D
【知识点】公输;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注意结合重点词语,疏通文意。D项译为:“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A、B、C翻译均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4.【答案】B
【知识点】公输;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可有助于断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5.【答案】诸子集成;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春秋战国;墨家;鲁班;班门弄斧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公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故答案为:诸子集成;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春秋战国;墨家;鲁班;班门弄斧。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6.【答案】D
【知识点】公输;谈读书;雨说;智取生辰纲;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选D。A项中的大陆应该为“台湾”;B项中的《随笔》作者是蒙田。C项中的《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
7.【答案】公;输盘;鲁班
【知识点】公输;称谓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历史人物的考查。这里也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考查的对象是鲁班的名和姓。这些文化常识要立足于课内,扩展到课外。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点评】本题是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鲁班作为中国古代一个在科技领域内很重要的人物,中学生应该有所了解。类似的历史人物还有很多,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8.【答案】(1)B
(2)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3)示例:①面对大国的不义战争,要敢于斗争;
②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
(1)A项中两个“命”意思分别为“教导”和“派遣”;C项中两个“固”的意思分别为“本来”和“顽固”;D项中两个“借”字的意思分别为“利用”“借”,而B项的两个“说”都是通假字,通“悦”,高兴、愉快。因此选B。做此类题一定要加强词语解释的记忆。
(2)此句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子”的意思是“你”,还要注意“宋何罪之有”这个倒装句,一定要按照现代文顺序翻译通顺。
(3)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谈所受到的启发,一定不能游离原文内容,一定要紧扣原文内容谈启示。本文写的是实力弱小的宋国与实力强大的楚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再加上楚国还制造出了攻城的器械——云梯。使这场战争胜负不言自明。可公输盘却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阻止了这场战争。主要是墨子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让公输盘理屈词穷;并且在军事上早做了充足的准备。因此我们就受到一启发: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面对楚国的强词夺理的入侵,墨子只身前往楚国并针锋相对,致使公输盘、楚王都无计可施,因此我们又得到一启示:面对大国的不义战争,要敢于斗争。做此类题一定要注意分析透原文内容;一定要用议论性的文字。
9.【答案】(1)C
(2)令 衣弊不补 / 覆决不组 / 君则不寒矣 / 民则寒矣
(3)现在将要让百姓凭借这件事了解他。
(4)善于纳谏,懂得为君之道。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代词;B、动词;C、助词,无意义;D、的。题目中的“之”为“助词,无意义”。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时除了要遵循句子的结构原则,同时还要遵循句子的意思原则。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时注意“将、以、之”几个关键字,同时注意到语句的通顺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卫灵公”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