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学历案
课题与课时
课题:《敬业与乐业》(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7课)
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
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通过圈画关键句等,说出作者关于“敬业乐业”的观点。
2.通过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3.通过区分本文的观点与材料,辨析论据类型,进而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能联系实际用“敬业乐业”的精神对待学习和生活。
评价任务
1.通过活动一,学习圈点勾画出表明文章观点的句子,达成学习目标1。
2.通过活动二,学习勾画出相关段落的关键句,理清论证思路达成学习目标。
3.通过活动三,学习辨析论据,分析其使用特点,达成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准确写出下列加粗字的字音,并在笔记本上正确书写。
容赦( ) 承蜩( ) 骈( )进 亵( )渎
佝偻( ) 强聒( )不舍
2.理解并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孔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熹)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子)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启蒙思想家、文学家。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世称二人为“康梁”。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1922年8月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有删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感悟导入】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要精进,则不可懈怠。职业要进步,该怎样做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思想家梁启超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 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的过程中,引领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活动一】明确一个中心论点
1.浏览文章,圈点勾画出表明文章观点的句子。(指向目标1)
提示:文章的观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表明观点的句子,往往是意思明确的表示判断的陈述句。
2.把文章的标题换成“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好不好?为什么?(检测目标1)
敬业?乐业?
敬业即责任心,是对学业或工作专心致志;乐业即趣味,不仅乐意去做某件事,而且能从其中领略出趣味。
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提出了中心论题。文题表明本文将围绕“敬业”与“乐业”及其相互关系来展开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活动二】理清一种论证思路
速读课文,勾画出相关段落的关键句,说一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的?(指向目标2)
提示:关键句指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能概括段落的中心句;表现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如过渡句、总结句。
作者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论证了他的观点,那“有业、敬业和乐业”的位置可以调换吗?为什么?(检测目标2)
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
3.找出第6、7 段中的关键句或过渡句,并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层层论证的。(检测目标2)
提示: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者句子来推动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
理解论证思路:
方法技巧:首先(通过……)提出了……的论点;然后举……名言和……事例进行论证;最后……(或者首先提出了……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得出了……结论或提出了……论点;最后总结全文。)
答题格式归纳:文章(或某段、某几段)先运用……论证方法……(根据具体论证方法作答,如“比喻论证法”就填“生动地”)论证了……论点,接着……,最后……。
【活动三】辨析一组论据
1.尝试用下面的表格给文中引用的名言归类,试着分析其使用特点,并思考引用这些名言警句的作用。(小组讨论)(指向目标3)
名言 大意 出处 论述内容 正/反(角度)
主一无适便是敬 主一无适,专一无杂念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用心专一就可以达成目标。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用心专一。就能集中精神。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在现在所处的位置上,做好分内的事,不企求本分外的事。
2.思考:为了论证观点,作者除了引用名人名言,还选择了哪些材料?(指向目标3)
提示: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其中,事实论据包含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事实、亲身经历、传说故事等等;而道理论据包含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3.观察以下几个句子思考有何特点:(指向目标3)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比喻论证)
石拱桥的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打比方)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比喻)
4.结合你对论据的认识,寻找些典型的事例,为文章补写事实论据。(检测目标3)
材料一:
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
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4.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5.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
6.有创造性的成就,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材料二:
1.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
2.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实现水稻高产的梦想,克服了许多困难。“文革”中,用于试验的秧苗被人全部拔除,他没有放弃;在将野生稻与栽培稻做杂交试验时,稻谷没有明显的增产,他没有退缩……因为他心中一直有这个梦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在刻苦奋斗中为全人类创造美好生活,是他最大的快乐。
3.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有关论据的中考题型:
1.分析论据及其作用(先要学会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答题技巧:
事实论据。作用:充当(作为)事实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
道理论据。作用:充当(作为)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
2.概括事实论据。注意: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达。
3.补充论据
(1)答题格式:什么人(典型)做了什么事(高度概括)
注意:
(2)补充事实论据时注意论据要能说明论点,同时语言要简明扼要。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
(3)补充道理论据一般要求写出能证明论点的名言、警句、格言等。
【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业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呢?同学们尝试用梁先生在文中引用的经典语句或者梁先生的话语来进行表达。
【作业与检测】
完成议论性短文一篇,学完本文后,谈谈你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要求有明确的观点,有充分的论据,有清晰的论证思路。
【学后反思】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篇文章,既是议论文,又是演讲词。因此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活动一,我对学生朗读课文时提出了:“勾划关键语句,并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要求。明白文章的观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表明观点的句子,往往是意思明确的表示判断的陈述句。在活动二中,通过勾划出相关段落的关键句,学会文章怎样使用词语或者句子来推动论证或转换话题的方法。在活动三中,学会怎样辨析和补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在这三个环节的展开突破中,我认为学生较好的感受了作者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和闪光的思想。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发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尽量的少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同时,结合着课文分析,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并通过课后练笔进行巩固,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