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总理,你在哪里》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周总理,你在哪里》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7 13:4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总理,你在哪里》学历案
【课题与课时】
课题:《周总理,你在哪里》(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
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
1.描述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光辉形象,领会诗歌中表达的周总理“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这一深厚的思想感情。
2.总结诗歌采用的“询问——呼唤——寻找——回答”这种形式的巧妙构思。
3.画出使用反复修辞手法的诗句,说出大量运用其抒写感情的好处,提高诵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评价任务】
1.运用七字句概括每一诗节的主要内容。
2.总结诗歌的巧妙构思,讨论诵读技巧。
3.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诗句,说出其妙用。
【学习过程】
一、妙引明标
中国的197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1月8日,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与世长辞;7月6日,朱德总司令溘然逝去;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三位擎天伟人的去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损失,使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阴影之中。特别是周总理的去世,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全国人民无法充分表达哀思。所以在新的历史转机出现之后,1977年他逝世一周年之际,大量的悼念诗文才得以公开发表。柯岩的这篇《周总理,你在哪里》就是这个时期发表的优秀诗篇。(师生同写题目、作者)周总理,是我们的好总理,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照人的形象,赢得海内外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这节课,就让我们怀着深情,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一起欣赏现当代女作家、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屏显:周总理生前多幅图片)
展示、解读学习目标。
二、朗读感悟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读。
活动一:用“/”“//”划分朗读节奏与停连,用“ ”标注朗读重音,并总结朗读感情和语调。(指向目标1)
诵读要领:(检测目标1)
朗读感情: 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朗读语调: 低沉缓慢,寄托哀思。
教师辅导朗读,学生齐读课文。
三、知行研讨
活动二:运用七字句概括每一诗节的主要内容。(指向目标1)
九个诗节分到六个学习小组,先有自己的思考,组长再带领组员围坐一起进行小组交流,达成统一的学习成果,选出发言代表,进行小组展示。
细节归纳,完成《知行稿》。(检测目标1)
1.人民想念好总理。2.革命战士大步走。3.辛勤劳动闪汗滴。
4.伐木工人忆笑语。5.海防战士披大衣。6.辽阔大地足迹深。
7.接见开会理万机。8.我们永远在一起。9.人民世代想念你。
补充故事:
周总理逝世以后,联合国准备下半旗致哀,但这是国家元首才能享有的待遇,当场遭到了很多国家的反对。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反驳说: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的总理终生受人民爱戴?有哪一个国家的总理在国外银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又有哪一个国家的总理终身只有一个夫人?反对的人哑口无言,当即决定联合国为中国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下半旗致哀。
周总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欣赏纪录片:《这个人——周恩来》(瞿弦和倾情诵读,时长3分55秒)。
学生齐声诵读全诗。
四、跃彩鉴赏
活动三:鉴赏“好”“刚”二字,说出诗歌的巧妙构思。(指向目标2)
小组讨论、展示,教师归纳、提升。(检测目标2)
1.一个“好”字,概括了总理崇高而光辉的一生。他生前关心人民群众,从高山到大海,从内地到边疆,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关心农民、工人的生活,关心解放军战士的冷暖,他日理万机,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作者之所以要写这么多地方,就是要表明周总理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走遍了祖国大地,深入到各行各业。一个“刚”字,赋予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门广场等以生命灵魂,说明总理刚走,体现他工作的忙碌,让读者追忆起他熟悉的身影,运用“辛勤的汗滴”“亲切的笑语”“亲手给披的大衣”等细节描写,再现总理崇高而亲切的感人形象。
2.紧扣题目的发问,诗歌从“询问”起笔,再以“呼唤”拓开意境,通过寻找应答,引起人民的想象。这样的构思,使得诗歌抒发情感极为自然。第二、三、四、五节,每一节都有一句“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其实都是人民的呐喊,人民的呼唤。作者采用了“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办法,再现了周总理的音容相貌,把读者引入一幅幅生动的景象之中。题目和第一节以询问的形式,让读者随着这一次次询问,一声声呼唤,走进祖国的山川河流、城市农村,寻找着周总理的足迹。
最后终于找到:周总理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活动四:画出使用修辞手法的诗句,并陈述运用的好处。(指向目标3)
小组讨论、展示,教师归纳、提升。(检测目标3)
修辞手法:拟人、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排比等。
1.拟人: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广场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它们是周总理革命一生的见证人,以雄壮的事物衬托总理伟大形象,他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在,寄托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怀念。
2.排比:第二、三、四、五、七节,句式相同,构成排比段,形成一唱三叹的形式,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朗读气势 。
以上诗节里的诗句也形成了一种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有其它语句间隔,叫作间隔反复。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清晰,诗行回环反复,富有节奏感,给读者一种形式整齐的美感。
3.连续反复: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没有其它语句间隔,叫作连续反复。如诗中“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表达了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
4.诗歌中的省略号,有的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有的表示语意的省略,言尽而意无穷。破折号有的表示解释说明,有的表示声音的延长,有的表示语意的停顿。使诗歌诵读更富有韵味。
教师进行诗歌背诵技巧指导。
五、立德树人
欣赏经典纪录片《百年恩来》片尾曲《你是这样的人》(刘欢演唱,时长3分26秒)。
同学讲述周恩来少年求学的故事,立志学习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
六、拓展提升
诗中分别写了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呼唤,请模仿这些诗节,自己写1~2节诗。
示例:
我们对着校园喊,
周总理——
校园回荡: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总理的脖颈上,
少年给系的红领巾。”
我们对着黄河喊:
周总理——
黄河汹涌:
“他刚来到,他刚来到,
你不嗅见总理那轻盈的骨灰啊,
还散发着他弥馨的香气……”
附:板书设计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足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广场
主题:鞠躬尽瘁为人民我们永远热爱你
【检测与作业】
1.赏听视频歌曲《绣金匾》(郭兰英1977年演唱版,时长3分44秒),倾情朗诵全诗。
2.搜集、讲述周恩来的外交故事,学习总理的外交智慧,领略总理的外交风采。
例如:
把手绢扔垃圾桶的故事;
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的故事;
中国“马路”的来历;
战利品派克钢笔的故事;
中国银行有人民币18.88元的故事;
中国有两个厕所的故事;
世界上谁是第一美女的故事;
中国有妓女在台湾省的故事……
【学后反思】
尝试从下面各种手法方面去思考品析,提高鉴赏诗歌的水平。
诗歌的情感美,诗歌的意象美,诗歌的意境美,诗歌的画面美,诗歌的结构美,诗歌的节奏美,诗歌的建筑美,诗歌的通感美,诗歌的音乐美。
附件:
《周总理,你在哪里》知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