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五单元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五单元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5 09:29:4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五单元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zhè jiāng jiān bèi tún bù yí dòng dēng lù shàng yuán
                       
2.辨字组词。
仰    殿    稍    移   
抑    臀    梢    秒   
3.写出下列景点所在的省份。
西湖——    蓬莱阁——   
少林寺——    张家界——   
西双版纳——    布达拉宫——   
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石钟乳 一   鸡毛
一   小溪 一   石笋
一   汽油灯 一   风景
一   动物 一   石洞
5.金华的双龙洞的外洞的特点是   ,内洞的特点是   、   、   ,连结外洞和内洞的是   ,它的特点是   。
6.《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课文按照   的顺序依次写了   →   →   →   →   →   的情况。此外,   也是文章的线索,它的路线是泉水从那个深黑的   →   →   →   →   →   。
7.选择正确的词义填在括号里。
山上的映山红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
A.表现出来的活力。
B.活跃;有生气。
C.英俊;相貌、身材好。
8.判断对错。
(1)作者的游览顺序是:路上→洞口→孔隙→外洞→内洞→出洞。
(2)“泉水流经的路线”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3)课文详细写了孔隙、外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4)文章表达了作者叶圣陶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从   出发,过了   就开始入山,我们迎着   来到   ,发现它像个   ,非常宽敞。我们坐船通过一个狭小的   ,来到了   ,首先看见了洞顶的   ,其次看见了许多   。
(2)本文的作者是   。作者游览的地点是   ,时间是   。游览的顺序依次是   、   、   ,   ,最后   。
(3)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   ,特点是   ;再写了   ,特点是   ;然后写了   ,特点是   。
(4)“孔隙”的特点是   。表现在   。
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
②船的进出方式是:   ;
③乘船必须   ;
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
(5)内洞的特点是   、   、   。重点写了   的特点。
二、阅读理解
10.课内阅读。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句,从侧面点明了孔隙   的特点。
(2)找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
(3)将选文中的“贴”换成“挨”行不行?(  )
A.行,意思相近,不影响表达效果。
B.不行,“贴”说明作者是紧紧地靠着船底的,衬托出孔隙的小。
(4)联系上下文,说说孔隙具有哪些特点。
11.课外阅读。
春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猗园。走进古猗园的大门,迎面是一堵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啊,多美的艺术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刻的是明代古猗园的全景。
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站在九曲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碧波荡漾、苍松翠竹、层叠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呀!
走过九曲桥,登上竹枝山,我们便看见了一个很有特色的亭子。亭子前有一块黑色的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这亭子是四方形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
老师告诉我们:“当年,日本侵略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南翔人民就在这儿建立了这个亭子。亭子特意缺了个东北角,以示伤痛。其他几个角上的大拳头是表示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听完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地紧握拳头,心中升起了怒火。
从缺角亭后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古色古香的石舫。水平如镜的戏鹅池池面上,倒映出绿的山,红的花,古老的石舫,秀丽的白鹤亭,湖岸垂柳正在爆芽,桃花正含苞欲放,春意正浓。
绕了一个大圈子,我们竟又回到了照壁前。
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   
②形容器物、陈设或艺术作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2)找出短文的中心句。
(3)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A.照壁、九曲石桥、缺角亭、浮筠阁、照壁
B.照壁、缺角亭、九曲石桥、浮筠阁、照壁
C.照壁、缺角亭、浮筠阁、九曲石桥、照壁
D.照壁、九曲石桥、竹枝山、缺角亭、浮筠阁、照壁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表达
12.本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了金华的双龙洞,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生活中,你也一定有过游览的经历吧,请你认真回忆一下游览的经过,运用“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列一个游览的写作提纲。
1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星期三,老师代我们全班同学浏览了植物园。我最喜欢的是月季园,一群群金色的小蜜蜂和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月季花的颜色五彩缤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浙江;肩背;臀部;移动;登陆;上源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浙、臀、登、源”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浙江、肩背、臀部、移动、登陆、上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仰望;殿堂;稍微;移动;抑制;臀部;树梢;秒针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仰望、殿堂、稍微、移动、抑制、臀部、树梢、秒针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答案】浙江;山东;河南;湖南;云南;西藏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故答案为:浙江、山东、河南、湖南、云南、西藏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4.【答案】座;根;条;根;盏;处;只;个
【知识点】词形;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故答案为:座、根、条、根、盏、处、只、个
【点评】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5.【答案】大;黑;奇;大;孔隙;窄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大 、黑 、奇 、大 、孔隙 、窄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6.【答案】叶圣陶;游览;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泉水流经的路线;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叶圣陶 、游览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泉水流经的路线 、石洞 、内洞 、孔隙 、外洞 、洞口 、山下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7.【答案】B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词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词语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词的理解,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8.【答案】(1)错误
(2)正
(3)错误
(4)正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错误; 作者的游览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2)正确(3)错误;课文详细写了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4)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 (2)正确(3)错误 (4)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答案】(1)金华城;罗店;溪流;洞口;桥洞似的;孔隙;内洞;双龙;些石钟乳和石笋
(2)叶圣陶;浙江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山路;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3)洞口外;突兀森郁;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大
(4)窄小;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仰卧在小船里,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一处不贴着船底;眼前昏暗了,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5)黑;大;奇;奇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金华城 、罗店 、溪流 、洞口 、桥洞似的 、孔隙 、内洞 、双龙 、些石钟乳和石笋
(2)叶圣陶 、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4月14日 、山路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3)洞口外 、突兀森郁 、洞口 、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 、大
(4)窄小、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仰卧在小船里,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一处不贴着船底;眼前昏暗了,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5)黑、大、奇、奇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10.【答案】(1)设问;小
(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3)B
(4)“孔隙”的特点是狭小、黑、险。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画线的句子现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回答,是设问句。(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3)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设问、小(2)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3) B (4) “孔隙”的特点是狭小、黑、险。
【点评】(1)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2)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4)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1.【答案】(1)栩栩如生;古色古香
(2)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3)D
(4)表达了作者对古猗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了。(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结尾。(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①栩栩如生、②古色古香(2) 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3) D (4) 表达了作者对古猗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12.【答案】略
【知识点】语言表达;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总的来说,游记写作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点评】本题考查对游记写作提纲的设计能力。先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然后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13.【答案】
【知识点】修改病句;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① 同音字用错,代——带。 ②语序颠倒,把“一群群金色的小蜜蜂和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和“月季花的颜色五彩缤纷。”对调。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五单元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zhè jiāng jiān bèi tún bù yí dòng dēng lù shàng yuán
                       
【答案】浙江;肩背;臀部;移动;登陆;上源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浙、臀、登、源”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浙江、肩背、臀部、移动、登陆、上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辨字组词。
仰    殿    稍    移   
抑    臀    梢    秒   
【答案】仰望;殿堂;稍微;移动;抑制;臀部;树梢;秒针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仰望、殿堂、稍微、移动、抑制、臀部、树梢、秒针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3.写出下列景点所在的省份。
西湖——    蓬莱阁——   
少林寺——    张家界——   
西双版纳——    布达拉宫——   
【答案】浙江;山东;河南;湖南;云南;西藏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故答案为:浙江、山东、河南、湖南、云南、西藏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石钟乳 一   鸡毛
一   小溪 一   石笋
一   汽油灯 一   风景
一   动物 一   石洞
【答案】座;根;条;根;盏;处;只;个
【知识点】词形;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故答案为:座、根、条、根、盏、处、只、个
【点评】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5.金华的双龙洞的外洞的特点是   ,内洞的特点是   、   、   ,连结外洞和内洞的是   ,它的特点是   。
【答案】大;黑;奇;大;孔隙;窄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大 、黑 、奇 、大 、孔隙 、窄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6.《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课文按照   的顺序依次写了   →   →   →   →   →   的情况。此外,   也是文章的线索,它的路线是泉水从那个深黑的   →   →   →   →   →   。
【答案】叶圣陶;游览;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泉水流经的路线;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叶圣陶 、游览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泉水流经的路线 、石洞 、内洞 、孔隙 、外洞 、洞口 、山下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7.选择正确的词义填在括号里。
山上的映山红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
A.表现出来的活力。
B.活跃;有生气。
C.英俊;相貌、身材好。
【答案】B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词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词语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词的理解,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8.判断对错。
(1)作者的游览顺序是:路上→洞口→孔隙→外洞→内洞→出洞。
(2)“泉水流经的路线”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3)课文详细写了孔隙、外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4)文章表达了作者叶圣陶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答案】(1)错误
(2)正
(3)错误
(4)正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错误; 作者的游览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2)正确(3)错误;课文详细写了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4)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 (2)正确(3)错误 (4)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从   出发,过了   就开始入山,我们迎着   来到   ,发现它像个   ,非常宽敞。我们坐船通过一个狭小的   ,来到了   ,首先看见了洞顶的   ,其次看见了许多   。
(2)本文的作者是   。作者游览的地点是   ,时间是   。游览的顺序依次是   、   、   ,   ,最后   。
(3)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   ,特点是   ;再写了   ,特点是   ;然后写了   ,特点是   。
(4)“孔隙”的特点是   。表现在   。
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
②船的进出方式是:   ;
③乘船必须   ;
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
(5)内洞的特点是   、   、   。重点写了   的特点。
【答案】(1)金华城;罗店;溪流;洞口;桥洞似的;孔隙;内洞;双龙;些石钟乳和石笋
(2)叶圣陶;浙江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山路;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3)洞口外;突兀森郁;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大
(4)窄小;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仰卧在小船里,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一处不贴着船底;眼前昏暗了,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5)黑;大;奇;奇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金华城 、罗店 、溪流 、洞口 、桥洞似的 、孔隙 、内洞 、双龙 、些石钟乳和石笋
(2)叶圣陶 、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4月14日 、山路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3)洞口外 、突兀森郁 、洞口 、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 、大
(4)窄小、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仰卧在小船里,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一处不贴着船底;眼前昏暗了,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5)黑、大、奇、奇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二、阅读理解
10.课内阅读。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句,从侧面点明了孔隙   的特点。
(2)找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
(3)将选文中的“贴”换成“挨”行不行?(  )
A.行,意思相近,不影响表达效果。
B.不行,“贴”说明作者是紧紧地靠着船底的,衬托出孔隙的小。
(4)联系上下文,说说孔隙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1)设问;小
(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3)B
(4)“孔隙”的特点是狭小、黑、险。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画线的句子现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回答,是设问句。(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3)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设问、小(2)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3) B (4) “孔隙”的特点是狭小、黑、险。
【点评】(1)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2)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4)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1.课外阅读。
春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猗园。走进古猗园的大门,迎面是一堵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啊,多美的艺术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刻的是明代古猗园的全景。
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站在九曲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碧波荡漾、苍松翠竹、层叠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呀!
走过九曲桥,登上竹枝山,我们便看见了一个很有特色的亭子。亭子前有一块黑色的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这亭子是四方形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
老师告诉我们:“当年,日本侵略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南翔人民就在这儿建立了这个亭子。亭子特意缺了个东北角,以示伤痛。其他几个角上的大拳头是表示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听完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地紧握拳头,心中升起了怒火。
从缺角亭后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古色古香的石舫。水平如镜的戏鹅池池面上,倒映出绿的山,红的花,古老的石舫,秀丽的白鹤亭,湖岸垂柳正在爆芽,桃花正含苞欲放,春意正浓。
绕了一个大圈子,我们竟又回到了照壁前。
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   
②形容器物、陈设或艺术作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2)找出短文的中心句。
(3)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A.照壁、九曲石桥、缺角亭、浮筠阁、照壁
B.照壁、缺角亭、九曲石桥、浮筠阁、照壁
C.照壁、缺角亭、浮筠阁、九曲石桥、照壁
D.照壁、九曲石桥、竹枝山、缺角亭、浮筠阁、照壁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栩栩如生;古色古香
(2)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3)D
(4)表达了作者对古猗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了。(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结尾。(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①栩栩如生、②古色古香(2) 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3) D (4) 表达了作者对古猗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语言表达
12.本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了金华的双龙洞,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生活中,你也一定有过游览的经历吧,请你认真回忆一下游览的经过,运用“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列一个游览的写作提纲。
【答案】略
【知识点】语言表达;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总的来说,游记写作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点评】本题考查对游记写作提纲的设计能力。先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然后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1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星期三,老师代我们全班同学浏览了植物园。我最喜欢的是月季园,一群群金色的小蜜蜂和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月季花的颜色五彩缤纷。
【答案】
【知识点】修改病句;记金华的双龙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① 同音字用错,代——带。 ②语序颠倒,把“一群群金色的小蜜蜂和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和“月季花的颜色五彩缤纷。”对调。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