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6 21:3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第五单元练习卷
(完成时间:100分钟 )
项目 学习习惯 积累运用 阅读 习作 书写
卷面整洁 过程专注
等第
积累运用(30☆)
一.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A.繁殖(zhí) 地区(qū) 梳理(sū) 摄氏度(shè)
B.驯良(xùn) 狭窄(xiá) 歇凉(xiè) 勉强(miǎn)
C.圆锥(zhuī) 分杈(chà) 矫健(jiǎo) 苔藓(xiǎn)
二.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
A. B. C. D.
三.下列关于查字典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A.不知道“疗”的读音,应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疒”部,再查1画。
B.知道“蹦”的读音不知道写法可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声母“B”,再查音节
“ben”。
C.“氏”是个独体字,应该用“数笔画查字法”,这个字共3画,所以在“难检字笔画索引”的“三画”中就可以查到“氏”字。
四、下面每小题中,哪一个词与带点词意思最接近?在序号上打“√”(5☆)
1. 繁殖 A 繁盛 B生殖 C 繁密 D 繁衍
2. 警觉 A 警惕 B 惊醒 C 机警 D觉醒
3.追逐 A 逐渐 B 逐步 C 追赶 D 追求
4. 梳理 A 疏通 B 理解 C 整理 D 梳洗
5. 寸草不生 A枝繁叶茂 B人迹罕至 C不毛之地 D 人烟稀少
五、根据下列语境,用含有“烈”字的词语填空。(不能重复)(4☆)
1.它们好像很怕( )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
2.当老师宣布下周学校将要举行“诗词大会”的消息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 )的掌声。
3.战士们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 )的搏斗。
4.第二次洪峰来了,洪水( )地冲击着堤岸。
六.围绕“今天的风很大”这个特点,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
A.今天的风很大,风速达到了70 km/h。
B.今天的风很大,像妈妈的手抚摸我们的脸一样。
C.今天的风很大,风速比猎狗奔跑的速度还要快。
D.今天的风很大,空中飘浮着许多东西,有树叶,有衣服,还有……
七.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A.《太阳》一课开头引用“后羿射日”的传说是为了增添文章的可读性。
B.《松鼠》一文主要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性格和行动特点。
C.《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作比较等说明方法,重点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D.《风向袋的制作》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来写风向袋的制作过程。
八、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2☆)
1.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6☆)
①列数字 ②打比方 ③作比较 ④分类别
(1)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
(2)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 )
(3)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
(4)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 )
(5)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 )
(6)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 ( )
2.读例句,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使表达更具体。(2☆)
例: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这是一棵巨大的松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 )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阅读(35☆)
(一)太阳(节选)(15☆)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了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曰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太阳(  )离我们很远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____;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 蔬菜 水果 肉类 穿的棉 麻 毛 丝 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在括号里填写序号,每题3☆
1.第一自然段开头引用了一个传说的作用是( )
A引出本文说明的对象 B揭示这个传说的荒谬
C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 D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
2.文段中横线处应填( )。
A.长叶,开花,发芽,结果
B.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C.结果,发芽,开花,长叶
D.长叶,发芽,开花,结果
3.在文段中的“ ( )”内填上恰当的标点。
A.、、、。、、、…… 。
B.、、、;、、、,。
C.、、、…… 、、、,。
D.、、、,、、、,。
4.选文第四段第一句的括号中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
A.虽然……但是……  B.只有……才……
C.如果……就……    D.之所以……是因为……
5.选段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A.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B.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C.举例子 下定义 作比较
D.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二)最大的麦穗(20☆)
①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②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③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④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⑤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⑥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⑦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读第①段中苏格拉底说的话,提出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再联系下文,思考该问题的答案。并将提出的问题和思考的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
提出的问题:
思考的答案:
2.第③段中“定夺”的意思是________ 。(2☆)
3.晓华同学读了第④段后,觉得“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写得好,就用波浪线画了下来。好在哪里?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想想,帮助晓华同学把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4.朗读第⑥段,如果想告诉听众“最大的麦穗是在什么时间摘下的?”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本段中“ ”这个词语要读重音。(2☆)
5.你认为“最大的麦穗”是指 。(2☆)
6.按照情节发展的线索,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字。 (6☆)
习作:
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你一定对说明文有了更多的了解,请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将你感兴趣的一种事物介绍给别人。可以写一种小动物,可以写一种植物,也可以写一种物品。注意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描述准确。不少于300字。
题 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