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课练: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大小(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课练: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大小(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6 23:0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大小]
一、选择题
1.(2020株洲)如图所示,竖直放置一矿泉水瓶,并在侧壁钻A、B、C、D四个一样大小的小孔,打开瓶盖,往瓶中注满水,水将从瓶孔喷出。水喷出速度最大的是从哪一个小孔喷出的 (  )
A.A孔 B.B孔
C.C孔 D.D孔
2.(2021无锡)如图所示,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某一深度处,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下列操作会使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增大的是 (  )
A.仅将金属盒向上移动
B.仅将金属盒水平移动
C.仅改变金属盒盒面的朝向
D.仅在水中加入食盐,且食盐完全溶解
3.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g取10 N/kg) (  )
A.300 Pa B.800 Pa
C.900 Pa D.1100 Pa
4.一个空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橡皮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向外凸,形变程度相同
B.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向外凸,朝下时形变更大
C.两次都向内凹,形变程度相同
D.两次都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形变更大
5.(2020郴州)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由倾斜位置A缓慢移至竖直位置B,在此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6.如图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B和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和C两点到各自液面的距离相等,水在A、B和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  )
A.pApC
C.pA>pB=pC D.pA=pC7.如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将饮料瓶倒放在桌面上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F1=F2,p1F2,p1=p2
C.F1=F2,p1=p2 D.F1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B点和C点深度相同,而A点比B点深,则各点压强pA   pB   pC。(均选填“>”“<”或“=”)
10.如图所示的薄壁容器内装有水,容器的底面积为0.5 m2,h1=30 cm,h2=10 cm,则容器底部A点处的水产生的压强是    Pa,B点处的水产生的压强是    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    N。(g=9.8 N/kg)
11.(2021广安)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可以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奋斗者号”在下潜时,受到海水的压强会随下潜深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奋斗者号”下潜到10000 m深度时,其1 cm2的表面受到海水的压力为    N。(海水密度取1.03×
103 kg/m3,g取10 N/kg)
三、实验探究题
12.(2021常德)如图所示,小明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探究活动中(U形管中所装液体是水):
(1)图甲中的压强计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      的大小。
(2)小明在探究过程中,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说明  。
(3)仪器调试好后进行实验,得到图乙、丙、丁的结果,由图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4)比较图丁和图戊,说明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还与      有关。
(5)在图戊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5 cm,则压强计所测之处的液体压强是    Pa。(g取10 N/kg)
四、计算题
13.(2021黑龙江改编)如图所示,一薄壁容器中装有水,容器的底面积为40 cm2,求:(g取10 N/kg)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答案
第八章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大小
1.D
2.D  将金属盒向上移动,则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小,由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此时压强减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小,故A错误;仅将金属盒水平移动,液体的深度不变,压强不变,故B错误;仅改变金属盒面的朝向,液体的深度不变,压强不变,故C错误;仅在水中加入食盐,盐水溶解后,深度相同,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压强变大,故D正确。
3.C  由图可知,A点的深度:h=12 cm-3 cm=9 cm=0.09 m,则A点受到水的压强:p=
ρgh=1.0×103 kg/m3×10 N/kg×0.09 m=900 Pa。
4.D  瓶口朝上时,橡皮膜受到水向下的压强,向内凹;瓶口朝下时,橡皮膜受到水向上的压强,向内凹;因为朝下时水的深度大于朝上时水的深度,所以瓶口朝下时橡皮膜形变更大,故D正确。
5.A  由图可知,在试管从倾斜位置A移至竖直位置B的过程中,液体深度变大,由p=ρgh可知,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大。
6.D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ρgh,其中ρ是指液体的密度,h是指被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A和C两点到各自液面的距离相等,所以pA=pC,B点的深度大于A点,所以pA7.A  由示意图知,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液面相平时,乙试管中液体的体积较大,甲试管中液体的体积较小,已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公式ρ=可知,甲液体的密度较大;由图可知两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甲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较大。
8.B  由于瓶内装满水,所以倒放时水的深度不变,由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即p1=p2,故A、D错误;正放的受力面积大于倒放的受力面积,由F=pS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1>F2,故B正确,C错误。
9.> >
不同液体,深度相同时,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B、C两点深度相同,但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B点压强大于C点压强,即pB>pC;同种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A、B两点都在盐水中,A点比B点深,故A点受到的压强大于B点受到的压强,即pA>pB;故三点受到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A>pB>pC。
10.2940 980 1470  h1=30 cm=0.3 m,h2=10 cm=0.1 m,A点处的水产生的压强:pA=
ρgh1=1.0×103 kg/m3×9.8 N/kg×0.3 m=2940 Pa;B点处的水产生的压强:pB=ρgh2=1.0×
103 kg/m3×9.8 N/kg×0.1 m=980 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AS=2940 Pa×0.5 m2=1470 N。
11.增大 1.03×104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奋斗者号”下潜到10000 m深度时,所受海水的压强:p=ρhg=1.03×103 kg/m3×10000 m×10 N/kg=1.03×108 Pa;S=1 cm2=
10-4 m2,由压强公式p=变形可得,受到海水的压力:F=pS=1.03×108 Pa×10-4 m2=1.03×104 N。
12.(1)液体压强 (2)装置气密性不好
(3)相等 (4)液体密度 (5)500
(1)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反映了液体压强的大小,用到了转换法。(2)实验探究过程中,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3)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由图乙、丙、丁可知,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由图丁和图戊可知,在同一深度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相同,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5)图戊中U形管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 cm,则压强计所测之处的液体压强:p=ρgh=1.0×103 kg/m3×
10 N/kg×0.05 m=500 Pa。
13.(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gh=1.0×103 kg/m3×10 N/kg×10×10-2 m=1000 Pa。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1000 Pa×40×10-4 m2=4 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