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课练: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2课时 液体压强的计算及应用(有答案) | | |
格式 | docx | ||
文件大小 | 193.7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沪科版 | ||
科目 | 物理 | ||
更新时间 | 2022-07-26 23:06:35 |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7.如图所示,盛有水的薄壁玻璃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 N,高9 cm,底面积为30 cm2;杯内水重2 N,水深6 cm,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 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 N
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 Pa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8 N
二、填空题
8.如图所示是某栋楼房供水的水路示意图,放水时水龙头与水塔构成了一个
。若将水龙头(相同型号)单独打开并旋至最大,则 (选填“甲”或“乙”)水龙头出水速度大。
9.为了使过往船只能顺利从上游驶往下游,水力发电站需要设置船闸,如图所示,船闸中水位能够调节是因为闸室分别和上、下游构成了 ,从而具有 的特点,方便船只安全通过船闸。
三、计算题
10.(2021兰州)如图所示,质量为120 g的平底烧瓶内装有300 mL的水,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烧瓶底面积为30 cm2,测得水的深度为5 cm,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水对烧瓶底部的压强。
(2)烧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3)烧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11.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容器内装有水,A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B为塑料片(质量不计),向管内缓缓注入硫酸铜溶液(ρ硫酸铜=1.2×103 kg/m3),当塑料片恰要脱落时,管内液体的深度是( )
A.12 cm B.2 cm C.10 cm D.8 cm
答案
第八章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2课时 液体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1.D 根据连通器的定义可知,选项中的容器均为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2.C
3.A 根据连通器的特点,当甲、乙两渠的水面相平时,涵洞内的水不会流动,故B说法正确。当水面不相平时,甲、乙两渠是同一液体,由p=ρgh可知,液面高的压强大,因此水从液面高的流向液面低的,故C、D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
4.B 在A上放一重为G的砝码时,活塞A对水的压力大小为G,压强为p==,根据帕斯卡定律,这个压强可以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所以活塞B处的压强也是p=,所以需要在活塞B上放的砝码重(即需要在B处施加的压力)G'=F'=p×3S=×3S=3G。
5.B
6.B 两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根据V=可知,水的体积相同,由于两容器底面积相同,乙容器往上越来越小,所以乙中的液柱高,即h甲
10 N/kg×0.06 m=600 Pa,根据p=可得,水对杯底的压力:F=pS=600 Pa×30×10-4 m2=1.8 N,故A、B错误;G水=2 N,在水平桌面上,水杯对桌面的压力:F'=G水+G杯=2 N+1 N=3 N,杯对桌面的压强:p'===1000 Pa,故C正确,D错误。
8.连通器 甲
放水时水龙头和水塔由水管连接,构成一个连通器,由于甲所处的深度比乙大,所以甲处的水产生的压强较大,出水速度较大。
9.连通器 同种液体在不流动时液面相平
船闸中的水位可以调节是因为闸室分别与上、下游构成了上端开口、底部相通的连通器,从而具有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相平的特点,方便船只安全通过。
10.(1)h=5 cm=5×10-2 m,水对烧瓶底部的压强: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5×10-2 m=500 Pa。
(2)烧瓶的质量m1=120 g=0.12 kg,水的体积:V水=300 mL=300 cm3,
烧瓶底面积S=30 cm2=3×10-3 m2;
烧瓶的重力:G1=m1g=0.12 kg×10 N/kg=1.2 N,
由ρ=可知,水的质量:m2=ρ水V水=1.0 g/cm3×300 cm3=300 g=0.3 kg,
水的重力:G2=m2g=0.3 kg×10 N/kg=3 N,
烧瓶与水的总重力:G=G1+G2=1.2 N+3 N=4.2 N。
烧瓶自由放在水平桌面上,烧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4.2 N。
(3)烧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1400 Pa。
11.C 当塑料片恰要脱落时,管内液体对塑料片产生的向下的压强等于管外水对塑料片产生的向上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