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课练: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自我综合评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课练: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自我综合评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6 23:4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它包括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
2.下列各种粒子中,不带电的是 (  )
A.质子
B.原子核
C.电子
D.中子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热运动的是 (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大雪纷飞
C.烧废纸时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尘土飞扬
4.对于粒子和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相关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
C.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D.光年是时间单位
5.春天来了,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流行病传染。对以下两种防护措施,从物理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
A.用消毒液擦拭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这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消毒液擦拭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这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用醋熏教室时,利用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用醋熏教室时,利用了分子间有空隙
6.物质的状态改变时体积发生改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液态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大
B.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C.气态物质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D.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状态发生了变化
7.关于“地心说”与“日心说”,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
B.“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
C.“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D.“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经科学探究被证明是正确的
8.下列物体的空间尺度按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
A.夸克、质子、原子、分子、地球、银河系、太阳系
B.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
C.太阳系、太阳、地球、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D.地球、太阳、生物体、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9.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
A.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被压缩;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D.现象:磁体上吸附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10.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的压强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至2万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 (  )
A.金属原子间有空隙
B.油分子被压小了
C.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金属原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1.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为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了变化
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空隙大
C.水加糖变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铁块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1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两滴水珠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14.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5.煤气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燃料,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为了安全,在煤气中添加了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一旦发生煤气泄漏,人很快就能闻到这种气味,及时排除危险。这一实例说明气体分子  。
16.无论是广阔无垠的宇宙,还是显微镜下的H7N9病毒,物质都是由       组成的;纳米和光年都是    单位。
17.取气密性良好的两个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的是    , 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
18.实验表明:原子由    和    组成,原子核体积小,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    。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表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    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19.(6分)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几个实验:
(1)在比较一定量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选填“粗”或“细”)的玻璃管。如图①所示,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  。
(2)如图图②所示的实验中,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侧,棉线左侧的肥皂膜破了,结果棉线被拉向右侧,这个实验说明了  。
(3)做如图图③所示的实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如图图③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图    (选填“甲”“乙”或“丙”)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该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  。
20.(12分)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10 cm×10 cm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 N,手持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把玻璃板浸没在水中一定深度处,测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 N,再慢慢提起弹簧测力计,当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玻璃板完全脱离水面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 N。试回答下列问题:(g取10 N/kg)
(1)玻璃板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玻璃板的密度为         。
(2)小明发现,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玻璃板的重力大    N,说明此时玻璃板还受到一个方向向    的力。
(3)关于这个力的来源,小明展开了探究。一开始小明猜想是所受的大气压力,但他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原因是玻璃板上表面所受的大气压力约为    N,但上、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平衡。(p大气压取1.0×105 Pa)
(4)小明仔细观察了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玻璃板与水面的接触情况(如图图乙所示),由此他想到这个力可能是  。
21.(6分)用力将端面己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所示)。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是大气压力造成的还是其他引力造成的 于是小金将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图乙所示),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
变大”)。
(2)若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若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22.(4分)1998年,美国“月球勘探者号”宇宙飞船飞临月球。“月球勘探者号”在离月球只有100 km的高处勘探了月球的全貌,“月球勘探者号”勘探出在靠近月球两极的土壤中有结冰的迹象。
(1)由以上资料我们可以说,月球与其他天体一样,都是由    组成的。
(2)月球表面的圆形坑状构造叫做环形山,如图所示,你认为这种构造是怎样形成的 请作出合理的猜想:  。
(3)请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想象出月球表面不同于地球表面的两个情景。
①  ;
②  。
23.(12分)试根据下表中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直径约/km 5000 12000 12750 7000 140000 120000 52000 50000
离日距离/106 km 60 108 150 230 780 1400 2900 4500
绕日周期约/年 0.25 0.6 1 1.9 12 29 84 165
自转周期约 59天 243天 (逆向) 23小时 56分 24.5 小时 10 小时 10.25 小时 11 小时 16 小时
平均温度约/℃ 350(正面)、 -170(背面) 480 (表面) 22 -23 -150 -180 -210 -220
(1)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小的是    星;自转速度最大的是    星。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行星离日越远,绕日周期越    ,它们表面的平均温度越    。
(3)金星的年和日的特别之处是          。
(4)若将地球想象成一个直径为30 cm左右的篮球,按同样比例缩小,则火星相当于一个直径为
    cm的球。(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自我综合评价(五)
1.B
2.D  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其中,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即原子核带正电)。
3.A 4.B 
5.C 6.A 
7.D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及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动,由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转,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以现在的观点看“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错误的,都是有其时代局限性的。
8.B  夸克组成质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分子组成生物体;距今,科学家只发现地球上存在有很多的生物体和其他物质,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由此可判断选项B是正确的。
9.A
10.A  钢瓶内的气压很大时,气压把油从钢铁原子之间的空隙中压出来,说明钢瓶的金属原子间有空隙。
11.B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露珠看起来为球状,此种情况下主要表现水分子间的引力,如图果相互排斥就会散开。
12.A  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分子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空隙较大,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分子之间的空隙很容易变小,故B正确;水加糖变甜是因为糖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C正确;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D正确。
13.C
14.D  由F斥随着r变化的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故D正确。
15.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6.分子或原子 长度
17.空气 
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因而气体容易被压缩
18.原子核 电子 质量 扩散
19.(1)细 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间有引力
(3)甲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0.(1)1 2.6×103 kg/m3 
(2)0.6 下
(3)1000 
(4)玻璃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
21.(1)逐渐变小
(2)不能
(3)能
22.(1)物质 
(2)由流星(陨石)撞击而成(合理即可) 
(3)①人在月球表面不能直接交谈
②人在月球表面比在地球表面跳得高
23.(1)水 木
(2)长 低
(3)年短日长 
(4)16.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