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 课堂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百家争鸣 课堂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6 22:4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训练
选择题
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
A. 辩证法的思想
B. “兼爱”“非攻”的思想
C. “仁”的思想
D. 以“法”治国的思想
2. 如图牌匾中的书法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某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他是(  )
A. 孔子 B. 墨子
C. 孙子 D. 老子
3.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诞生了孔子等思想大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 提倡法治
B. 兼爱、非攻
C. 无为而治
D. 为政以德
4.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下面哪一项能够佐证如图孔子“万世师表”(千秋万代老师的楷模)的称号(  )
A. 提倡“为政以德”
B.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
C. 主张以“礼”治国
D. 主张“有教无类”
6.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 《韩非子》
B. 《孙子兵法》
C. 《道德经》
D. 《论语》
7. 中国近现代史学家郭沫若评述:“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 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
B. 诸侯争霸的战争局面
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商业繁荣的昌盛局面
8. 孟子认为,统治者要让百姓有田有宅,有劳动时间,有物质保障。这反映出孟子主张(  )
A. “兼爱”“非攻”
B. 实行“法治”
C. “无为而治”
D. “仁政”治国
9. 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
A. 墨子
B. 荀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10. 中国先秦时期,古籍浩如烟海,凝聚了华夏上古先民的智慧。以下几本古籍,几千年间的文人学者大多读不大懂。它们是《易经》《山海经》和《道德经》,也被称为“天书”“地书”和“人书”。“人书”指的就是《道德经》,它是道家的经典。其作者是(  )
A. 老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11. 如图所示是纪念邮票《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各诸侯国,宣传他的主张和学说。他宣传的内容可能是(  )
A.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 分封制的崩溃
B. 商鞅变法的作用
C. 兼并战争的后果
D. 百家争鸣的原因
13. 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他曾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14. 他主张:“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他”是(  )
A. 庄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15. 右图郑板桥的这首诗反映了(  )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16.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 孟子—民贵君轻  
B. 韩非子—“兼爱”“非攻”
C. 墨子—无为而治  
D. 庄子—以“法”治国
17.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8.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  )
19.“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0.假如中央电视台举办挑战主持人节目,你认为最适合担当《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 某校七年级(1)班在开学初期出现乱扔纸屑以及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对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出现了分歧: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其做值日;如再不改,一次罚其5元钱。”
班长:“还是应该说服教育,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正的。”
生活委员:“就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1)材料一的言论出自哪一历史人物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2)该历史人物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他创立的学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
(3)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
22、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请你参加“探寻齐文化”系列活动,完成下列探究任务,感受齐国文化的魅力。
【文化符号一:青铜器】
右图是战国青铜器,仿牛形,昂首竖耳,背上有盖。整体以铜铸成,全身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交错镶嵌出菱形图案,纹理间以绿松石和孔雀石镶饰,眼球用墨精石做成。外表华丽、工艺精美、造型独特,是齐文化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
(1)赏析该文物,你可以推断出战国时期齐国的哪些社会情况?
【文化符号二:历史典故】
典故一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天子,不断发动兼并战争,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任管仲为相,实施改革,国富兵强,并打着尊崇周天子的旗号,打击不臣服的四夷,号令诸侯,扩充疆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典故二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将庞涓率军回救,孙膑在桂陵伏袭,大败魏军,解救了赵国。
(2)以上两则典故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后来各演化为哪一成语?
(3)据典故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显著的时代特征。
【文化符号三:历史遗迹】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国设立的一处官办高等学府,因建在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齐国采取开明的学术政策,礼贤下士,吸引各国学者纷至沓来。兴盛时容纳了几乎“诸子百家”各个学派,汇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有孟子、荀子等。
论战大会是稷下学宫迎接学者入齐的大典,孟子入齐时的论战最为精彩。首先,孟子以“民贵君轻”赢得众人喝彩。之后,论辩天下大争局面形成原因时,孟子认为天下大争是因为没有推行周礼和“仁政”,没有实行井田制。但申不害则认为,天下的治理是人在统治,要想和平,只有推行法治、术治。
稷下学宫学术自由,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各派学者之间激烈争辩、互相抨击,同时互相吸收、取长补短,使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促进了先秦时期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4)材料中的孟子和申不害各是哪一学派的学者?他们的治国主张分别是什么?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稷下学宫能够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的原因。
(6)通过“探寻齐国文化”的活动,写出齐国文化具有哪些突出特点。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非常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二:与孔子影响有关的图片(魏照每天为老师洒扫庭除)
材料二内容是东汉时童子魏照每天为老师郭泰洒扫庭除(打扫庭院)。对魏照的做法,你怎么看?
答案
1-5ADDAD 6-10DCDBA 11-15ADCBB 16-20ABBCD
(1)孔子。“仁”
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法家;儒家;道家
22、(1)齐国经济繁荣,手工艺水平较高。(言之有理即可)
(2)典故一:齐桓公称霸;尊王攘夷(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典故二: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3)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4)孟子:儒家学派;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实行“仁政”。
申不害:法家学派;推行法治、术治。
(5)齐国采取开明的学术政策,礼贤下士;稷下学宫学术自由,文人学者可以自由发表学术见解;各派学者之间激烈争辩、互相抨击,同时互相吸收、取长补短。(言之有理即可)
(6)放包容,务实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23、.(1)学派:儒家。思想核心:“仁”“礼”。原因: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言之成理即可) (2)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