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
(满分 100 分,时间:90 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5 分)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每空 1 分,共 6 分)
1. qī liáng jì mò
独自走在无人的小巷,我的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 )和( )之感,远处传
kǒng jù kòng zhì kuān wèi
来的犬吠更让人( ),我努力( )自己的情绪,想起平时妈妈( )自己
pāo qì
的话,顿时( )了内心的不安,迅速回到了家里。
二、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每题 2 分,共 20 分)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蓄.养(chù) 仆.役(pú) B.吹嘘.(xī) 栅.栏(zhà)
C.藤蔓.(màn) 潺.潺(chán) D.刨.坑(páo) 萦.绕(yíng)
3.“腴”字的意思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
A.瘦 B.肥肉 C.丰满 D.明月
4.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书藉 防御 B.倒霉 顷覆 C.流落 忧伤 D.侵袭 困镜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老爸总是那么心.平.气.和.,时不时就对我发脾气。
B.正是由于考古学家的发现,才使这件稀世珍宝重.见.天.日.。
C.他在这次书法比赛上获得了特等奖,全家人为他欣.喜.若.狂.。
D.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我们没有悲观的理由,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6.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他又累又饿,心里想: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7.下面句子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小鸟在耳边欢唱。
B.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
C.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
D.人们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男孩实在简直不敢相信他会变成小狐仙。
B.道格拉斯寡妇守在旁边,看汤姆是否遵守。
C.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
D.只有我还有墨水,才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
9.下列作品、主要人物、国籍、作者对应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 法国 丹尼尔·笛福
B.《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 美国 马克·汉林
C.《爱丽丝漫游奇境》 爱丽丝 英国 刘易斯·卡罗尔
D. 《骑鹅旅行记》 贝琪 瑞典 塞尔玛·拉格洛夫
10.根据本单元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星期五”是救下的一只野猴子,是的好帮手。
B.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对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没有帮助。
C.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大拇指后受尽动物们的嘲笑、恐吓和追逐。
D.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同时他又很有趣,还有点儿虚荣心。
11.对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要想舒服一点儿,他(尼尔斯)唯一能做的就是设法爬到鹅背上去。他费了九牛二虎之
力总算爬了上去。然而要在翅膀中间光滑的脊背上坐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翅膀还
在不停地扇动。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住雄鹅的羽毛。
A.尼尔斯为了舒服爬到雄鹅背上。 B.尼尔斯坐在雄鹅背上遨游天空。
C.尼尔斯费尽心力爬到雄鹅背上。 D.为了不从雄鹅上摔下来,尼尔斯拼命爬到鹅背。
三、课文回顾,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 1分,共 9 分)
12.《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按鲁滨逊历险的 顺序写了“流落荒岛”
→“ ”→“ ”→“ ”→“回到英国”,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
视现实、 、 的精神品质。
13.本以为我们是最早到达山顶的,谁曾想“ ,
”,漫山零星地散落着不少游客。与他人相处久了才知道他的真正价值,
正所谓:“ ,日久见人心。”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0 分)
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9 分(2+2+2+3)
某小学就本校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
读书兴趣及占比例 读书计划及占比例 关注点及占比例 读书笔记及占比例
深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样 10% 每读必做 0%
一般 48% 有时有计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材料二: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的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的学
生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相当一部分学生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
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14.根据材料一,可知该校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 )。
A.比较乐观 B.不容乐观 C.非常糟糕 D.令人满意
1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校部分学生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B.该校多数学生都有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
C.该校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中等偏低。
D.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对读书缺乏浓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
16.为了提醒大家多阅读,下面哪一句名言适合推荐给大家?(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D.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7.该校六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以“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
地设计一项活动。
五、阅读说明性文本,回答问题。14 分(2+2+2+4+4)
闲谈“读书法”
①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
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
②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个地方,那么无论到
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③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
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
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
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④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
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
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错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
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
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⑤当然,无论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都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
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
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8.根据短文内容,下列名人与读书方法对应的一项是( )
A.鲁迅——乐趣读书法 B.毛姆——三步读书法
C.毛姆——跳读法 D.爱因斯坦——三步读书法
19.下列对“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理解有.误.的是:( )
A.完全相信书上的内容还不如不看书。
B.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的迷信书本。
C.书上都是名家所言,可信度高,当然值得相信。
D.不能完全相信书本,要善于独立思考问题,辩证地看待问题。
20.为了说明“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这个观点,作者采
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举例子 D.作比较
21.“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这一句中的“十分”
去掉合适吗?为什么?
22.你喜欢哪种读书法?为什么?(可以写文中的,也可以写课外积累的。)
六、阅读文学类文本,回答问题。12 分(2+2+2+2+4)
了不起的粉刷工(节选)
【美】马克 吐温
①汤姆提着一桶石灰水,拿着一把长刷子,出现在人行道上。满心的快乐一下子离他而
去,深深的惆怅不觉压上心头。三十码长的木栅栏有九英尺高!在他眼里,生活似乎一下子
变得空虚了,而活着也只是一种负担。他叹了口气,将刷子蘸上了石灰水,顺着栅栏墙最顶
上的木板开始刷起来。等他将那一小条刷白了的木板和那还没刷白的、犹如一望无际的大陆
一样的栅栏一比较,他就垂头丧气了,呆呆地坐在了一只保护小树的木箱上。
②就在这黑暗绝望的时刻,一条妙计突然涌上心头!那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绝妙的好
主意!
③他拿起刷子,若无其事地干起活来。不一会儿,本 罗杰斯出现了。他吃着苹果对汤
姆说:“嘿,老伙计,你非得干活吗?我要去游泳。难道你不想去吗?不过当然啦,你宁愿
干活儿,对不对?”
④汤姆仔细地打量了那男孩一小会儿,说:“你说,什么叫干活儿?”
⑤“瞧,难道这不是干活儿?”
汤姆继续刷墙,心不在焉地回答道:“啊,可以说它是,也可以说它不是。我所知道的是,
这个活儿挺适合汤姆·索亚。”
⑥“噢,别来这一套,你不是说你喜欢干这个吧 ”
⑦汤姆漫不经心地说:“喜欢?啊,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不应该喜欢。难道一个孩子能天
天有机会刷栅栏吗?”
⑧这话不能不叫人对此刮目相看了。本停止嚼他的苹果。汤姆把刷子挥过来划过去——
退后几步看看效果——然后再这儿添一下,那儿加一刷子——再品评一下效果——本静静地
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入神。
⑨一会儿,他忍不住了,对汤姆说:“喂,汤姆,让我来刷几下吧。”
(选自《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3.下列对选文第⑧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都表示解释说明 B.都表示意思的递进
C.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D.前三个表示意思递进,最后一个表示意思的转折
24.“难道一个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吗?”与这句话的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每一个孩子都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 B.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
C.一个孩子怎么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呢? D.一个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吗?不能。
25.“就在这黑暗绝望的时刻,一条妙计突然涌上心头!”这个妙计指的是( )
A.诱使本喜欢上刷漆。 B.找人聊天打发无聊的时光。
C.汤姆想让别人帮他刷栅栏。 D.将刷子蘸上了石灰水,顺着栅栏墙最顶上的木板
开始刷起来。
26.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和汤姆一开始就认识。
B.汤姆的话不让人刮目相看。
C.汤姆的妙计,最后取得了成功。
D.因为可以赚钱,所以本后来主动要求刷栅栏。
27.读了短文,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第三部分 语言与表达(30 分)
七、作文天地。
28.题目:和 聊聊天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乐观坚强的、顽皮勇敢的尼尔斯、勇于冒险的汤姆……这
些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习作就给你一次机会,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和他
(她)聊聊天,谈谈你读了关于他(她)的故事之后,受到的启发,产生的疑问,还可以联系
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对话。400 字以上。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5 分)
一、1.凄凉、寂寞、恐惧、控制、宽慰、抛弃(每词 1分,错一个字扣 0.5 分)
二、2.D 3.B 4.C 5.A 6.D
7. B 8.C 9.C 10.D 11.D(每小题 2分)
三、12.时间、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乐观向上、顽强生存
1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路遥知马力
(每空 1分,每错一个字扣 0.5 分,每空错二字及以上该空不得分,空白不得
分。)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35 分)
四、14.B 15.D 16.B (每小题 2分)
17.示例:举办“学会阅读”读书经验与方法交流会。(本小题 3分,答案不
唯一,意思表达正确即可,酌情扣分。)
五、18.D 19.C 20.C(每小题 2分)
21.示例:去掉不合适(1分),因为“十分”是非常的意思,强调了爱因斯
坦三步读书法的特点特别明显,一目了然,去掉了就没有这层意思。这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3分)。(本小题共 4分,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酌情扣分。)
22.示例:我喜欢鲁迅的跳读法(1分),因为我的知识储备有限,有些地方
不明白,跳过去,往前看,再联系上下文,反而可以弄明白(3分)。 (答案不
唯一,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六、23.D 24.A 25.C 26.C(每小题 2分)
27.示例:我觉得汤姆是个聪明机智、敢想敢做、调皮捣蛋的孩子(2分)。
因为他为了打发刷漆的孤寂空虚,想方设法诱使本喜欢上刷漆,并帮他刷栅栏(2
分)。(本小题共 4分,意思表达正确即可,酌情扣分。)
第四部分 语言与表达(30 分)
七、28.
等级 得分 评分标准
能紧扣题意,选择恰当的事例,中心突出,内容真实,具体生
一类 26—30 动,语句通顺连贯,有文采,没有病句,基本不写错别字,标
点正确,字数不少于 400 个。
二类 22—25 能切合题意,选择恰当的事例,有中心,内容较具体,语句通
顺,基本不写错别字,标点正确,字数不少于 400 个。
基本符合题意要求,事例一般,内容不够具体,语句基本通顺,
三类 18—21
有病句和错别字,尚有条理,字数不足 450 个。
不符合题意,无具体事例,内容空洞,篇幅较短,语句不通,
四类 18 分以下
病句、错别字多,标点乱用,无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