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冀中的地道战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冀中的地道战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7 06: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一.汉字书写(共1小题)
1.写一写,注意汉字各部分所处的位置。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换一换,给下列字加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别﹣﹣    恐﹣﹣    馅﹣﹣    盆﹣﹣   
3.读拼音,写词语。
qīn lüè    fáng ài    xiū zhù   
shān qiū    guǎi wān    xiàn kēng   
4.填一填。
(1)“陷”字共有   画,第七笔是   。
(2)“蔽”字共有   画,第八笔是   。
三.选择题(共7小题)
5.下面带“头”或“子”的词,不读轻声的一组是(  )。
A.木头 桌子 B.里头 小虎子
C.粉笔头 孔子 D.劲头 样子
6.找出不是一类的一个词语(  )。
A.足智多谋 B.处心积虑 C.举世闻名 D.呕心沥血
7.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那船家 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 是位两鬓苍白的老人。 是谁,心胸里 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 戳个小洞, 要喷溅出来。
A.也许……也许……;无论……都……;只有……才……
B.或者……或者……;无论……都……;只要……才……
C.或许……或许……;不管……都……;只要……就……
D.有的……有的……;不管……都……;只有……就……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做事情很武断,帮我们化解了许多危险。
B.他这个人诡计多端,人们都很喜欢他。
C.今天是博物馆开馆的第一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D.只要我们理所当然,就没什么好怕的。
9.对下面两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分析正确的是(  )
①黑旋风李逵的塑像高高地站在山崖之上,黑风口外,把守着通住山寨的要道。好气魄,好威武。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
②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A.都强调地形险要。
B.前者强调人物本领强,后者强调地形险要。
C.都强调人物本领高强。
D.前者强调地形险要,后者强调人物本领强。
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B.屠格涅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等。
C.我不知道我的伙伴是些什么人?
D.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11.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人民的智慧难道不是无穷无尽的吗?
B.很多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
C.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D.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四.语言表达(共2小题)
12.综合性学习。
“武”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止:放下。戈:古代的一种武器。)”。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
   
13.解释下面成语的意思,再用这个成词造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五.连线题(共1小题)
14.词语搭配,连一连。
粉碎 战争 坚强的 气孔
创造 敌人 坚固的 堡垒
坚持 扫荡 伟大的 洞口
打击 奇迹 隐蔽的 贡献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5.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   了,我们就   到地道里去,让他们   个空;敌人   了,我们就从地道里   来,照常   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动词。
(2)用“ ”画出语段的中心句。
(3)将描述地道总体结构的句子画上“ ”。
(4)读完语段后,我们知道了地道有   和   的作用。
16.课外阅读练习。
冉庄地道战
说起地道战,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在电视、电影里面看见过,给人的感觉是智慧的中国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在战时艰苦条件下,在紧迫的时间里,挖出御敌的地道,利用地道的有利地形进行战斗的一种战术。冉庄人民积极开展地道战,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致使敌人“宁绕黑风口(张登),不从冉庄走”。今天,我们通过地道战遗址来了解一下地道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与日伪军开展斗争。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冉庄地道战是冉庄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冉庄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军民的一个创造,是坚持平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千米的地道网。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挖出这种规模的地道是一个大工程,也显出了冉庄人民为了对抗侵略者所付出的努力。
抗战时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的特殊性和复杂隐蔽性,配合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其中较大的战役5次,歼敌2100余名,荣获了“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冉庄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军民的一个创造,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一种有效的作战形式,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1)“宁绕黑风口(张登),不从冉庄走”,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一下冉庄地道的特点。
   
(3)照例子从文中找出一个句子进行赏析。
例: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
这里的“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用准确的数字生动地介绍了冉庄地道的宽、高以及距地面的位置。
17.阅读提升。
山东海阳地雷战:民兵有了反扫荡利器
1943年秋天,赵疃民兵负责人赵同伦从区武委会领来了两颗地雷,他率领赵守福等提前在路上埋下两颗绊雷,一下炸死13个敌人,民兵们心里乐开了花,都盼望上级多发一些地雷。可是,那时八路军兵工厂的条件很差,地雷生产远不能满足需要。赵守福他们日夜琢磨,根据放炮打石头的原理,很快研制出一颗“石雷”,经过试爆,效果很好。于是,他们就地取材,把漫山遍野的石块利用起来,制成各种拉雷、绊雷、滚雷。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抗日斗志。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等区开展,后来渐及全县,榆山、龙山、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区一些村庄的民兵,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埋雷技术和地雷战术也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赵疃的民兵创造了空中绊雷,专打敌人的指挥官和骑兵。一旦得到敌人出动的情报,民兵们就提前做好准备:大小路口、山坡、树林、河套、瓜田、菜园、门阶下、水桶底、箱子里……到处是地雷,敌人走到哪里,哪里响。后来,敌人抓来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走在前面开路。民兵们连夜发明出一种“长藤雷”,把引爆索线加长,等群众安全走过再迅速拉火,使地雷专在敌人脚下开花。
海阳地雷战有力地支援了胶东其它地区的抗战。海阳民兵不仅在海阳境内大显身手,而且还奉上级武委会之命,多次组织远征爆炸队,到周边县配合当地部队作战,为当地民兵和部队培训了若干爆炸能手,有力地支援了相关地区的抗战,从而推动了整个山东地区的抗战,为山东地区的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山东省档案馆杨扬(记者李占江整理)]
(1)在海阳地雷战时,民兵们制成了哪些地雷?
(2)借助关键词句,概括文章内容。
8 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汉字书写(共1小题)
1.【解答】故答案为: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解答】故答案为:
拐 拐弯 筑 修筑 陷 陷阱 岔 岔道
3.【解答】故答案为:
侵略 妨碍 修筑
山丘 拐弯 陷坑
4.【解答】(1)“陷”字共有10画,笔画顺序为:横折折折钩、竖、撇、横撇、撇、竖、横、横折、横、横,第七笔是“横”。
(2)“蔽”字共有14画,笔画顺序为:横、竖、竖、点、撇、竖、横折钩、竖、撇、点、撇、横、撇、捺。第八笔是“竖”。
故答案为:
(1)10 横;
(2)14 竖。
三.选择题(共7小题)
5.【解答】A、B、D都读轻声。
C.不读轻声,“粉笔头”的“头”应读“tóu”,读“tou”时指名词或方位词后缀。“孔子”的“子”应读“zǐ”。
故选:C。
6.【解答】A、C、D都是褒义词。
B.不同类。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贬义词。
故选:B。
7.【解答】“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与“是位两鬓苍白的老人”之间的并列关系,根据语义应填:或许……或许……;“是谁”“胸里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之间是条件关系,根据语义应填:不管……都……;“戳个小洞”与“要喷溅出来”之间是条件关系,根据语义应填:只要……就……。
故选:C。
8.【解答】A.用词不当,“武断”改为“果断”。
B.用词不当,“诡计多端”改为“足智多谋”。
C.正确。
D.用词不当,“理所当然”改为“理由充分”。
故选:C。
9.【解答】①句中描写的“好气魄,好威武”是表现李逵本领高强,突出的是人物的气魄和威武。
②句中强调的是“孑口”的险要,只要一个人就可以守住。
故选:B。
10.【解答】A、B、D正确。
C.有误,本句虽有疑问词但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后面应为句号。
故选:C。
11.【解答】A.无疑而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B.由“有的……,有的……,有的……”引导的排比句;
C.没有运用修辞;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引用了李白的诗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
故选:C。
四.语言表达(共2小题)
12.【解答】“武”是会意字。止:放下。戈:古代的一种武器。意思是放下兵器就不打仗了。通过这种解释反映了古人憎恨战争,向往和平的情感。
故答案为:
反映了古人憎恨战争,向往和平的情感。
13.【解答】解释成语并造句即可。
故答案为:
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峻而战略性强。
居庸关历来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著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五.连线题(共1小题)
14.【解答】前为动词,后面可搭配合适的名词,如粉碎扫荡。
中间为“的”,后为名词,前面可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特点,然后进行合理的搭配,如:坚强的堡垒。
故答案为:
粉碎扫荡 创造奇迹 坚持战争 打击敌人
坚强的堡垒 坚固的洞口 伟大的贡献 隐蔽的气孔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5.【解答】(1)考查了动词,就是表示动作的词,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2)考查了中心句,就是大体概括课文主要意思的句子,结合句子“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可知。
(3)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看出描述了地道的总体结构。
(4)考查了语段的理解,结合句子“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看出其作用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故答案为:
(1)来 钻 扑 走 出 种。
(2)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3)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4)保护自己 打击敌人。
16.【解答】(1)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上文句子“冉庄人民积极开展地道战,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从“宁绕黑风口(张登),不从冉庄走”悟出:冉庄地道战给敌人以重创,让敌人十分害怕。
(2)考查对事物特点的把握。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从短文第四自然段“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冉庄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军民的一个创造,是坚持平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千米的地道网。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挖出这种规模的地道是一个大工程,也显出了冉庄人民为了对抗侵略者所付出的努力。”读出冉庄地道的特点是: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千米。
(3)考查品词析句的能力。如短文第五自然段句子“抗战时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的特殊性和复杂隐蔽性,配合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其中较大的战役5次,歼敌2100余名,荣获了“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中的“对敌作战157次”“较大的战役5次”“歼敌2100余名”,用准确的数字生动地表现了冉庄地道战所起的作用和对敌人的重创。
故答案为:
(1)冉庄地道战给敌人以重创,让敌人十分害怕。
(2)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千米。
(3)抗战时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的特殊性和复杂隐蔽性,配合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其中较大的战役5次,歼敌2100余名,荣获了“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句中的“对敌作战157次”“较大的战役5次”“歼敌2100余名”,用准确的数字生动地表现了冉庄地道战所起的作用和对敌人的重创。
17.【解答】(1)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赵守福他们日夜琢磨,根据放炮打石头的原理,很快研制出一颗‘石雷’”“赵疃的民兵创造了空中绊雷,专打敌人的指挥官和骑兵”“民兵们连夜发明出一种‘长藤雷’,把引爆索线加长,等群众安全走过再迅速拉火,使地雷专在敌人脚下开花”可知,民兵们制成了石雷、空中绊雷、长藤雷。
(2)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熟读文段,借助关键词句,可归纳为:文章写了山东海阳县的民兵自制各种地雷,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也支援了胶东其它地区的抗战。为山东地区的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故答案为:
(1)石雷 空中绊雷 长藤雷;
(2)文章写了山东海阳县的民兵自制各种地雷,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也支援了胶东其它地区的抗战。为山东地区的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1页(共1页)